來到巴塞隆納當然不能錯過他們的甜點店。巴塞隆納的甜點是世界知名的 ,而且還出了位世界廚藝金牌獎級的甜點廚師- Christian Escriba.相較於美國的甜點,這裡的甜點精緻多了,而且甜度也沒有那麼高。 今天就介紹幾有特色,而且知名度挺高的甜點店讓大家參考一下。

      首先要介紹的這一家就是位於 Las Ramblas上面的 Pastelería Escribà Rambla De Les Flors。就是由得到世界廚藝金牌獎的廚師 Christian Escriba 所擁有的。我曾經在 Las Ramblas 這一篇中介紹過 http://chien77479.pixnet.net/blog/post/328922844-las-ramblas%2c-barcelona%2c-spain-%E8%98%AD%E5%B8%83%E6%8B%89%E5%A4%A7%E9%81%93。這一次的行程中我們總共光顧的這一家店三次,他的甜點的造型實在是非常的誘人。

DSC03328.JPG

  創立於1902年,原本是一家食品店,是家具有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老店,於1986年被百年甜點老店 Escriba買下來當分店。

DSC03264.JPG

  建築物本身建於1820年。

DSC03329.JPG

  自從1986年被買下之後,他的內外還是保存著原有的裝潢,而且成為觀光客不可以錯過的美食景點。

DSC03332.JPG

  店內的天使雕像。

DSC03357.JPG

  店內的牆上也掛滿了許多知名人士來訪或者是和廚師合照的相片。

DSC03358.JPG

  近200年的老櫃子,像極了台灣古老中藥店的藥櫃子。

DSC03367.JPG

       櫃子上面的玻璃櫃中展示的各種不同的甜點伴手禮盒 ,而最上面接近天花板的地方,用了許多馬賽克來做裝飾,這也是加賽隆尼亞現代主義風格的特色之一。

DSC03366.JPG

  大門入口處的上方,有一片非常有特色的孔雀開屏玻璃彩繪。由內往外看,透過光線,色彩更加燦爛。

DSC03331.JPG

  各種不同顏色的馬卡龍餅乾,可愛的模樣,似乎已成為女性喜愛的甜點之一。

DSC03330.JPG

  黑森林巧克力蛋糕上面裝飾著 Christian Escriba廚師的成名之作 - Kiss Chocolate,看了真是讓人垂涎欲滴。難怪老美有一句話說 ,人的肚子裡面,永遠有一個空間留給點心。Always have a room for dessert 😋

DSC03362.JPG

 Postre L'illa, 售價4.90歐元。是用堅果奶油混合牛奶巧克力做成的。而酥脆的底部是由堅果和焦糖混合成的。

DSC03360.JPG

  造型很特別可愛的cheesecake,售價也是4.9歐元.

DSC03363.JPG

   擺盤的時候會灑上一點巧克力粉,更讓我們食指大動。

DSC03364.JPG

  切開之後,裡面是非常滿滿的厚實的 cheese, 搭配香脆的外皮 ,實在是很棒!!

DSC03361.JPG

 Fruit Tart, 水果塔.都是用當季新鮮的水果製造.有小金桔,蔓越莓,草莓和無花果,賣相很棒!!

DSC03368.JPG

  巴塞隆納式鬆餅,裡面的內餡有著滿滿的奶油,是現場現做的。最後要把最上層焦糖炙烤一下, 在製作的過程中, 香氣撲鼻。

Pastelería Escribà Rambla De Les Flors: http://www.escriba.es/base_cat.html


檢視較大的地圖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的就是 Pasteleria Escriba這家甜品店位於擴建區的總店 。這家甜點店其實已經有百年的歷史,Christian Escriba是第四代的接班人。這位廚師不但手藝好,而且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經營者 ,曾經在無數的世界廚藝比賽中得到最高榮譽。現在就讓我們來參觀這家總店。

DSC05454.JPG

    旗鑑店的佈置和 Las Ramblas 分店完全不一樣,走的是現代裝潢風格。

DSC05457.JPG

  店裡面1960招牌,秀出店的創始年代。

DSC05455.JPG

  右邊的架子上擺出了各式各樣剛剛烘培好的麵包,店裡面人山人海,根本找不到位子可坐。

DSC05456.JPG

 Christian Escriba 氣味非常有創意的糕點大師 曾經做過各種不同的主題的結婚蛋糕, 像是以達利為主題的結婚蛋糕,巴黎鐵塔,還有一級方程式賽車等主題各式各樣的結婚蛋糕。

DSC05459.JPG

 Antonio Escriba 是這間店的第三代傳人,也是 Christian Escriba 的父親。他曾在 1955牟到法國拜師學藝。回到巴塞隆納之後,他把這一間店變得更現代化,更有名 。店裡面把他當廚師的衣服,還有得得過獎的獎牌,框起來掛在牆上。

DSC05458.JPG

  店裡面有許多蛋糕都非常的有創意。

DSC05461.JPG

 Lekue, 就是有名的 Kiss Chocolate.是這裡最有名的伴手禮之一。 禮盒裡面有做 Kiss Chocolate 的模型.

DSC05462.JPG

  我們點了在1933年就有的巧克力飲料, 裝在玻璃瓶中,看起來非常的特別。

DSC05463.JPG

 Eclaire Toffee, 是一種以太妃糖做成的點心。

DSC05805.JPG

 水果塔顏色漂亮,食材新鮮又好吃。

DSC05460.JPG

  擺得滿滿的 Kiss Chocolate, 實在是非常的誘人.

DSC05802.JPG

  各式各樣的新鮮甜點,看了怎能不令人食指大動呢!!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5937.JPG

      Pastisseria La Colmena,蜂巢糕餅店。這家㡴創立於1864年。全西班牙的第一顆糖果,就是在這家糕餅店所製作的。

DSC05929.JPG

  這是一家在巴塞隆納市內人人知曉的百年老店。店裡面有各種口味的糖果。在復活者節期間,還有許多各種造型的巧克力。

DSC03066.JPG

DSC05931.JPG

  櫥窗內各式各樣的甜點,非常的誘人。 因為接近 萬聖節 ,所以還有應景的南瓜甜點

DSC05933.JPG

  慕名而來的遊客實在是太多了,把店裡面擠得水洩不通。

DSC05932.JPG

  這裡的糕點,大部分是已傳統的西班牙甜點為主。

DSC05930.JPG

  這就是巴塞隆納最早的糖果, 現在這種糖果仍然繼續生產,而且包裝紙也是跟當時的包裝紙一模一樣 ,並且用人工來製作包裝。形狀是正方形的,味道 有蜂蜜,百里香和柑橘口味。

DSC05935.JPG

  現在開發了更多不同的口味。

DSC05936.JPG

  店裡的蛋糕也非常的有名, 賣相也很好。

店家資訊:http://www.pastisserialacolmena.com/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5656.JPG

Mauri, 於1929年開業,是巴塞隆納第一家附設咖啡廳的甜點店。

DSC05657.JPG

 店裡面仍舊保留著十九世紀初的裝潢。天花板上的彩繪極其細膩。

DSC05661.JPG

 牆上另人發思古幽情的壁燈。

DSC05664.JPG

 這種加泰隆尼亞式主義建築裝潢在當時非常的普遍。

DSC05662.JPG

 甜點店實在是女人聊天談心的好地方。

DSC05663.JPG

 餐檯上擺滿了客人點用的點心,生意極好。

DSC05668.JPG

 店裡的環境極為寬敞。

DSC05659.JPG

 店裡也有各式各樣的蛋糕。

DSC05665.JPG

很特別的栗子蛋糕。Marron Glace. 推!! 3.9歐元。

DSC05666.JPG

 Trufa-truffle, chocolate truffle,巧克力松露蛋糕。3.9歐元。

DSC05667.JPG

 Cream Brulee 巧克力蛋糕。

店家資訊: http://www.pasteleriasmauri.com/?lang=en#

 

DSC02939.JPG

 這是巴塞隆納 Starbucks店內賣的甜點,很巴塞隆納化^^

DSC02641.JPG

 各式各樣的cupcakes.

DSC03067.JPG

 麵包店,鹹甜口味皆有。這種麵包店在大街小巷均可看到,像極了臺灣的麵包店。

DSC05444.JPG

Torrons Vicens Agramunt, 市巴塞隆納最早的牛軋糖店,創始於1775年。現在一共有150多種不同 口味的牛軋糖。

DSC05445.JPG

牛軋糖是從“Nougat”這個字直接音譯而來,所以也有人稱為“努加糖”或類似的發音,在1441年由義大利的克雷莫納所發明。在當地一個地方貴族的婚宴上,新人獲贈一種用蜂蜜、杏仁和蛋白製成的糖果,代表著平安、甜蜜與永恆。

DSC05447.JPG

 店裡有許多以不同年軋糖搭配在一起的禮盒。果仁是以臻果為主。

DSC05446.JPG

 琳瑯滿目。可以試吃再買。

DSC05449.JPG

 各式各樣的禮盒,讓我無從下手。

DSC05451.JPG

 這家店的分店不少,每家都是滿滿的人潮。

DSC05453.JPG

 我們也買了些當伴手禮。

DSC05448.JPG

 也有單包的禮盒。

DSC05452.JPG

 這裡的 Stone Chocolate 也非常有名。

店家資訊:http://www.vicens.com/en/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5960.JPG

 Gelaaati! Di Marco 冰淇淋店, 這裡是哥德區最棒的手工冰淇淋店, 有各種不同口味的冰淇淋。 最有名的是古巴雞尾酒( Mojito)口味的冰淇淋,甚至還有米或者是黃豆做的,也有辣味冰淇淋。

DSC05956.JPG

  這裡賣的冰淇淋就是義大利有名的的 gelato,也就是現做手工冰淇淋.

DSC05954.JPG

  水果口味的冰淇淋非常多,有草莓、西瓜、香蕉、甜瓜丶無花果丶酪梨、覆盆子丶鳳梨丶開心果等 ,當然傳統的口味的巧克力和香草也也不少。

DSC05955.JPG

 還有應景景的南瓜口味冰淇淋。

DSC05957.JPG

 我們點了無花果,古巴雞尾酒以及香草巧克力四種口味^^

DSC05958.JPG

 頑皮的店員對著我的鏡頭跳起舞來了😁

DSC05962.JPG

 冷凍櫃裡也水果冰棒和雪糕。

DSC05961.JPG

 色彩繽紛的小匙子。

店家資訊:http://www.gelaaati.com/en/index.php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6212.JPG

Hofmann Pastisseria, 這一家店的甜點師傅Mey Hofmann是學建築的女廚師 ,她擁有一家米其林一星級餐廳以甜點為主。自己本身又開了一家同名的甜點店。

DSC06208.JPG

  甜點店的店面並不大,裡面所賣的甜點樣式也不是非常的多。

DSC06211.JPG

  店面的佈置,簡簡單單,乾乾淨淨, 讓人覺得很舒服。

DSC06213.JPG

  這一個小小的櫃子裡展售的就是金牌奶油可頌麵包 ,這款麵包曾經得過2010年西班牙奶油可頌麵包師大賽的金牌 ,有許多不同種口味。有馬司卡彭起司,巧克力,杏仁,芒果,覆盆子等內餡。其中又以mascarpone cheese口味最為有名。

DSC06215.JPG

  女人設計的蛋糕,看起來就是比較精緻細膩。

DSC06214.JPG

 還有各種不同口味的心型巧克力。Yummy 😋

DSC06216.JPG

 真想每種都嚐嚐看^^

DSC06217.JPG

 和其它糕餅店的甜點不大相同,比較有創意。

DSC06219.JPG

  這就是得了金牌獎的馬斯卡彭起司可頌。

DSC06220.JPG

  外皮酥脆,內餡非常的綿密細緻,的確很好吃,而且不會覺得甜膩,特推!!我的朋友一共買了18個帶回休士頓, 真是令我佩服!!

店家資訊: http://www.hofmann-bcn.com/pasteleria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6238.JPG

 Bubo, 是這篇文章中介紹的最後一家甜點店. 這家甜點店的師父 Carles Mampel,他曾經得過西班牙最佳糕點主廚,歐美甜點主廚冠軍,世界最佳巧克力蛋糕等獎項。 對於喜歡甜點的人, 可以來這裡試一試。

店家資訊:http://bubo.es/


檢視較大的地圖

      這一次為期28天的巴塞隆納之旅,就在這一篇甜點篇之後畫下句點。在這28天的旅程中,我發現巴塞隆納的人非常親切 、友善和禮貌 ,大眾交通工具也非常的方便 ,有許多的古蹟可看, 也有許多美食可嚐,和歐洲其他國家比起來消費也並不是很高, 是非常適合自助旅行的一個大都市。我大力推薦各位老到此一遊!!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塞隆納是世界的美食之都之一, 而且食物非常的多元化。再加上是歷史古都, 所以有很多餐廳都在名建築裡面。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一間,就是在巴塞隆納非常有名的餐廳叫做四隻貓餐廳-Els Quatre Gats.  

    四隻貓(加泰羅尼亞語為 Els Quatre Gats)是巴塞隆納的一個餐廳,位於巴塞隆納老城Montsió街(Carrer Montsió)3號的馬蒂之家(Casa Martí),由建築師Josep Puig i Cadafalch於1895 年設計,四隻貓於1897年6月12日開業,也充當賓館,夜總會,酒吧和餐廳。四隻貓曾是巴塞隆納現代主義運動的主要中心之一。藝術家拉蒙·卡薩斯曾大筆資助這個咖啡館。幫助拉蒙·卡薩斯經營四隻貓的是佩雷·羅梅烏。四隻貓是茶話會(tertulias)遺產的繼承者,巴塞隆納藝術家的團聚地點,而靈感也來自巴黎的黑貓夜總會(Le Chat Noir),在此舉辦藝術展覽,文學和音樂會議,有時還有木偶和皮影戲表演。畢卡索在其藝術生涯的早期,曾頻繁光顧四隻貓酒吧-餐館,他的第一次個人作品展就是在此舉行的,而且,還為四隻貓酒店製作宣傳海報 (後來成為菜單的封面)。在以前的收藏作品中,最突出的是一幅卡薩斯自畫像,描繪他抽著菸斗,同時與羅梅烏腳踏雙人自行車.現在這些畫作都收藏在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1903年,羅梅烏因為債務而結束了酒吧。後來由聖盧克藝術圈(Cercle Artístic de Sant Lluc)使用,直到1936年西班牙內戰開始。1978年西班牙民主轉型期間,一個餐廳集團使四隻貓得到恢復,1989年重新開放。

    和黑貓一樣,四隻貓在1899年嘗試出版自己的文學和藝術雜誌,對此卡薩斯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為時短暫(只有15期),但很快接著又出了Pèl & Ploma,其壽命略微長於酒吧本身,後來是Forma(1904年至1908年)。Pèl & Ploma贊助了一些著名的藝術展覽,包括卡薩斯自己深受歡迎的第一次個展,匯集了他的油畫作品回顧展,以及當時巴塞隆納著名文化人物的木炭素描。From Wikipedia.

DSC06672.JPG

 這就是四隻貓餐廳的所在地,位於普易居所蓋的馬汀之家上面。這棟建築建於1896年,是在當時巴塞隆納有名的紡織巨頭 Francesc Vilumara的親屬所投資的.

DSC06662.JPG

 這一家餐廳也是一家經營了百年以上的老店,所以在店門口走道,可以看到巴塞隆納市政府頒發的獎牌。

DSC06671.JPG

 這棟建築最很大的一個特色,就是在一樓的拱頂門 還有好幾座拱頂窗。 拱門和拱窗上都鑲著彩色玻璃。

DSC06666.JPG

Cercle Artístic de Sant Lluc-聖盧克藝術圈. 由這些藝文人士從1903年使用到1936年。因為西班牙戰爭爆發而結束。

DSC06664.JPG

 在餐廳的門口外面可以看到一個非常顯眼的餐廳招牌,上面有著金色字體的4 CATS,招牌最上方有四隻可愛的小黑貓在上面,接下來是鎮店之寶之一 Ramon Casas i Carbo 的畫作一Ramon Casas and Pere Romeu on a Tandem.最下面則是餐廳的菜單。

DSC06663.JPG

 在西班牙文中,四隻貓是其實在中文來說就是小貓兩三隻的意思,其實這邊是有一段故事的。當時有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叫Pere Romeu,他曾在當年巴黎藝文界人士聚集的黑貓酒店上班 ,後來他返回巴塞隆納時,想要開一間類似黑貓酒店的店,最後在著名的畫家 Romon Casas ,Santiago Rusinol 和 Miguel Utrillo 出資之下,在現在的地點 開了這一家四隻貓酒店,最後成為當時藝文人士聚集之處。

DSC06665.JPG

在門口上面,還有另外一份菜單和營業時間表。

DSC06667.JPG

 有名的西班牙畫家畢卡索,也是這裡的常客。年紀很小的畢卡索,在四隻貓酒館舉辦了平生第一次的個人畫展,這是當時製作宣傳的海報。

DSC06691.JPG

 大門的正上方,有著一盞鐵鑄的燈籠掛在龍頭上面,下面還有片鐵片刻著餐廳的名字。

DSC06690.JPG

 這種建築物裡面,所有的鑄鐵藝術都是由 Manuel Ballarin 所完成的.

DSC06693.JPG

 大門上這座石雕作品是由Eusebi Arnau 所完成。

DSC06191.JPG

 在兩面牆的柱腳上有著 Saint Joseph 的雕像,是Josep Llimona 的作品。腳下的雕刻作品上有著這棟建築完成的年代-1896。

DSC06676.JPG

 兩棟建築之間的鐵柵欄。

DSC06675.JPG

 在建築物的右方側面有5座非常漂亮的拱窗。牆上有著4 CATS。

DSC06193.JPG

 4Cats 下的鑄鐵裝飾形狀是 Fleur De Lis-百合花飾,是 一種來鳶尾花所設計出來的符號。這種百合花是可以作為純粹的裝飾品使用,但在作為紋章使用時,還有政治的王室的藝術的象徵性的意義。 百合花飾多用於跟法國王室有關的氣質跟文章上。因為原始的酒店靈感是來自法國的黑貓餐廳,所以就以象徵法國的百合花飾為此餐廳的主要裝飾之一。

DSC06192.JPG

 二樓窗外的雕刻裝飾,是普意居建築風格特色之一。

DSC06679.JPG

 雕刻裝飾之下的座臺上,有一個在西方建築作上常看到的妖怪雕塑。

DSC06673.JPG

 而且每一座拱窗之下都有一條鑄鐵做的裝飾,上面有的各種不同動物的頭型。

DSC06668.JPG

 這個像是鱷魚,又像是龍。

DSC06686.JPG

 Gryphon,鷲頭。

DSC06687.JPG

 蛇!!

DSC06688.JPG

 獅子。

DSC06681.JPG

 二樓上面的每一間窗戶外面,也有許多不同的雕刻。 窗戶的中間有著不同的動物造型擁抱著不同的徽章, 然後兩邊的窗橡上面也有不同人物的頭像。

DSC06682.JPG

 兩個小孩姿勢也不同。

DSC06683.JPG

 獅子。

Image result for 4 cats restaurant barcelona

 看完了建築,現在我們就進入餐廳裡面來看看他的 室內裝潢。 一進餐廳首先會看到就是前面的用餐區。 然後會看到一個酒吧。 而左邊牆上所掛的就是 由Ramon Casas在1897年所畫的Roman Casas and Pere Romeu on a Tandem.

DSC06699.JPG

現在牆上所掛的話並不是真跡,真跡已經被巴塞隆納博物館所珍藏。Ramon Casas 是當時在巴塞隆納非常有名的藝術家,而 Pere Romeu 就是這家酒店當初的創使者。們倆感情非常的好。

DSC06727.JPG

 從室內望向拱窗,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鐵窗上的彩色玻璃 。

DSC06696.JPG

 餐廳內的吊燈,上面都有象徵法國王室的百合花飾,柱子上面也都有同樣的裝飾。

DSC06697.JPG

 餐廳內另一幅Ramon Casas 的畫作-Romon Casas and Pere Romeu in an Automobile.

DSC06702.JPG

 酒吧上面有一幅用彩繪磁磚所合成的作品。每一塊磁磚上,代表著當時巴塞隆納市內各行各業的縮影。

DSC06703.JPG

 通過這一道拱門,可以來到後面的用餐區。和二樓上的窗戶裝飾類似,拱門上有兩個美人魚雕像圍繞著紋章,門柱旁則各有一座雕像。

DSC06706.JPG

 後面的用餐區非常大, 類似樓中樓的裝置。

DSC06726.JPG

 四隻貓餐廳非常的有名,所以到了用餐時間,坐滿了觀光客。

DSC06707.JPG

 柱子上面的玻璃吊燈。

DSC06715.JPG

 吊燈上面的天花板上,旁邊有著美麗的裝飾雕刻。

DSC06716.JPG

 柱子上面也有象徵法國王室的百合花裝飾。

DSC06728.JPG

 這一家酒店是當時畫家藝術家聚會的場所,所以常常舉辦藝文活動。牆上也掛了許多藝文界人士的作品。

DSC06704.JPG

 牆上畫作之一。

DSC06711.JPG

 牆上畫作之二。 這些都是的卡索年輕時候的作品。

DSC06724.JPG

 當時音樂家們在此演奏時所留下的琴譜。

DSC06725.JPG

 餐廳現在仍有一架鋼琴,有時候還會有當地的音樂家來此表演。

DSC06708.JPG

 畢卡索17歲時在舉辦了的生平的第一次個展,這就是當時的宣傳海報。現在已經被餐廳用來當作 menu的封面.

DSC06713.JPG

 在如此美好的餐廳用餐,怎能不來些小酒呢^^

DSC06718.JPG

 餐廳送的餐前小菜,極有色彩感^^

DSC06720.JPG

Salteado Setas Oporto-將磨碎的洋菇加上奶油做成的醬淋在豬肉香腸上。

DSC06721.JPG

Atun Rojo Soja-Red Tuna Soybean,紅鎗魚燉馬鈴薯和大豆。

DSC06722.JPG

Chipirones Verduritas,海鮮鍋。

這間餐廳因生意太好,觀光客極多,用餐的品質其實並不是很好,可以看到許多東方的觀光客大聲說話,走來走去。 如果有時間來用餐,我建議晚餐可能用餐的環境會好些。

參考資料:

   Els Quatre Gat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s_Quatre_Gats

      Offical website: http://www.4gats.com/

      Casa Mart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a_Mart%C3%AD

      Ramon Casas and Pere Romeu on a Tande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mon_Casas_and_Pere_Romeu_on_a_Tandem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塞隆納因為歷史非常的悠久,所以有許多的百年老店,尤其是在歌德區一帶。巴塞隆納市政府為了要讓遊客能夠辨識這些老店,所以在這些店門口都會有一塊鐵板,上面有著不同行業的雕刻,並且寫上年代,來代表這些店的歷史地位。而這些店包括各行各業,而且店內的裝飾和建築都還是保存著和以前一樣。所以如果你有機會來巴塞隆納玩,千萬別錯過了這些百年老店。每一間店都非常的有特色,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DSC03856.JPG

 Rapid Coll,是一間位於我們下塌旅館附近的鞋子修理店,雖然還不上百年,但是因為已經傳承到了第四代 ,所以我把它列入百年老店.

DSC03850.JPG

 一走進店內,可以看到非常非常多的修鞋的工具,而這些工具都是從開店就已經使用至今。這樣的展示,是代表一種傳承的驕傲。

DSC03852.JPG

 巴塞隆納的皮革製造業非常的發達,所以店內不只只有修理鞋子,也有在做皮包的保養和維修,所以店內也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皮革保護用品。

DSC03853.JPG

 這個工具是最早的時候,工匠們用來修理鞋子的坐檯,造型非常的簡單純樸。

DSC03854.JPG 

現在的第四代店主。看他工作的表情非常的專注。這間店的生意非常好,一個禮拜只有幾天營業,每次一開門,就一堆人在等。

DSC03855.JPG

 這間店是從1924年開始營運至今,代代店的歷史年代和店名,就清楚的顯示在這塊招牌上。

 地址:http://www.rapidcoll1924.com/   Travessera de Gràcia 119, 08012 Barcelona, 93 218 89 76

DSC05565.JPG

 Farmacia Bolos,是一家百年藥局,店面至今仍然保存著當初的模樣。可以看到門上的彩繪玻璃非常的漂亮。

DSC05567.JPG

 店外有個巴塞隆納市政府所頒的古物徽章,可以看出這一家藥店成立於1902年,而所在的這個建築是由設計師 Antoni de Falguera i Sivilla 所設計的。

DSC05568.JPG

 店內的老藥櫃,一往如昔。

DSC05569.JPG

 櫃子的最上層還保存著當初最早來裝藥水的玻璃瓶。

DSC05570.JPG

 當作用來隔間的木門上面,還有著和玻璃彩繪一樣的手繪花卉。

DSC05571.JPG

展示置物櫃的做工非常的精緻,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特別設計的。

DSC05573.JPG

 整個藥局的設計都是以花朵為主,彩色玻璃拼貼的窗戶和櫃檯的雕花裝飾,把藥局的氣氛變得非常的柔和。

DSC05574.JPG

 另一扇彩色玻璃窗。

DSC05577.JPG

 藥櫃上的金箔鐵鑄花卉。

DSC05578.JPG

   100多年前的彩繪瓷瓶。

DSC05579.JPG

  當年設計的花卉燈飾也仍保存至今。

商店資料: https://es.wikipedia.org/wiki/Farmacia_Bol%C3%B3s 

                     http://farmaciabolos.com/

DSC05967.JPG

Antiga Cereria LLuis Codina,這是一間已近200年歷史的蠟燭店,在店門口人行道的走道上,可以看到巴塞隆納市政府頒給百年老店的獎牌。獎牌的中間是店的名字和年代,旁邊是各行各業的圖案代表。

DSC05968.JPG

 這家蠟燭店專門製造有當地特色的蠟燭-Codina和 Mataro.

Antiga Cereria Lluís Codina

 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蠟燭,大概只有在巴塞隆納的特殊慶典上使用吧?

店家資訊: http://www.timeout.es/barcelona/es/tiendas/antiga-cereria-lluis-codina

DSC06031.JPG

Herboristeria Del Rei,這是一家草藥店,是加泰隆尼亞地區的第一家草藥房。曾經在1860年,被西班牙女王伊莉莎貝拉二世選為御用草藥房。

DSC06032.JPG

 這家草藥房的內外,仍然保持者近200年前的裝飾。

DSC06024.JPG

 泰隆隆尼亞現代主義式的天花板。

DSC06025.JPG

 藥店的中央放置的一座大理石噴泉,這座噴泉以前是用來存放水蛭。噴泉的頂端是瑞典自然學者卡爾馮林納( Carl von Linne)的雕像,也因為如此被電影"香水"選為拍片的場景.

DSC06026.JPG

 店裡擺滿了不少烘乾的藥草,紫色的是薰衣草。有點類似台灣現在的草藥行。

DSC06027.JPG

 近200年歷史的儲藏櫃,現在仍被完整的保存著,並予以妥善的利用,上面還有非常漂亮的雕刻和繪畫。

DSC06028.JPG

 老時鐘仍精確的運轉著。

DSC06029.JPG

 裝著藥草的彩繪陶瓷罐。

DSC06030.JPG

 我們在巴塞隆納的這一段旅程,碰到的人,都非常的友善和熱情。

DSC06034.JPG

 具有歷史意義的古老的藥草剪裁器,也是此店的鎮店之寶之一。

店家資訊:http://www.herboristeriadelrei.com/

DSC06036.JPG

 La Manual Alpargatera,是近年在巴塞隆納非常流行的草編鞋店。

DSC06037.JPG

 最早的草編鞋並沒有鞋面,只是一種用草繩做成鞋底和鞋跟的鞋子,是法國和西班牙鄉間農民跟城市工人穿的草鞋,也曾用來取代笨重的牛皮軍靴,還是西班牙傳統服飾和阿拉貢地區的傳統舞蹈 jora以及加泰隆尼亞區的傳統舞蹈 sardana 所用的舞鞋.

DSC06038.JPG

 店面外的旗幟,也是用草鞋的材料所製成的。

DSC06039.JPG

 連店裡營業時間的招牌也全部是用一針一線縫製出來,很有特色。

DSC06040.JPG

 店裡的四處高牆都疊滿了各式各樣,顏色不同的草編鞋。

DSC06041.JPG

 20世紀的時候,草編鞋因為受到西班牙藝術家達利、畢卡索等人的使用,開始的有了國際知名度。後來經過法國服裝設計師聖羅蘭,在1968年改良章編鞋成為高跟鞋,走上時尚潮流,成為現在大眾歡迎喜愛的夏季便鞋。現在店裡永遠是人山人海。

DSC06042.JPG

這間草編鞋店是創立西元1940年代,有男士、女士還有兒童樣式。有各式各樣經典款和限量改良款的草編鞋店。

DSC06044.JPG

 因為店內的生意非常好,所以每次還沒開門前,店外就已經大排長龍.開店之後,店員會拿著號碼牌給排隊的人,然後按照號碼叫號服務。是屬於一對一的服務,所以速度非常緩慢。

DSC06045.JPG

 挑好了鞋,要把所有的鞋子交給服務人員。服務人員會把鞋子和交給收銀台的老太太,然後老太太在依照號碼叫號收費,速度也是非常的緩慢。所以在此買鞋要很有耐心。

DSC06046.JPG

 從天花板上吊了一隻特大的草編鞋當作裝飾。

DSC06048.JPG

 最早的草編鞋當然是一針一線由工人縫製出來,現在幾乎已經全部都是機器生產了。

DSC06049.JPG

 這位就是收錢的老太太。這裡所有的服務人員,年紀幾乎都不小。

DSC06050.JPG

 各種顏色和各式的草編鞋真的很漂亮,有空來巴塞隆納,別忘了到這裡走一走,買幾雙鞋子吧^^

店家資訊:http://www.lamanualalpargatera.es/

DSC06158.JPG

 Guanteria y Complementos Alonso,這家創立於1905年的百年老店,賣的是最具西班牙風情的皮製手套丶扇子、傳統披肩、頭紗、傳統繡花披肩和響板。

DSC06159.JPG

 這裡也可以找到許多珍藏版的手繪扇子,純絲的手繡披肩頭紗,純絲的繡花皮件,還有專業用響板,是喜歡佛朗明哥舞蹈的人絕不可以錯過的店。

店家資訊:http://www.tiendacenter.com/asp/index.asp

La Botifarreria de Santa Maria,這是一家專賣加泰隆尼亞傳統香腸 Butifarra 的老店。

DSC06229.JPG

 這家老店賣的香腸有非常多種類。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根據古老食譜製成的典型的加泰隆尼亞的豬肉香腸。就這樣一串串的掛在展視窗前,非常的吸引人。

DSC06230.JPG

 在在19世紀初的時候,這間店是一家有名的豬肉屠宰場,一直到1955年,Trave家族頂下的這一間店,然後把它轉為香腸店。因為做的加泰隆尼亞特有的香腸叫 botifarres,牛肉香腸,還有店主的父親安東尼先生他本身所做的火腿特別好吃,所以名聲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好。 

DSC06231.JPG

 店裡掛滿了琳瑯滿目的香腸,客人非常的多。

DSC06234.JPG

 現在店裡面也開發許多不同的口味,像蘋果咖哩丶蕃茄山羊乳酪、䍒子蘑菇、墨魚墨汁、綠蘆筍培根、可樂洋蔥等。現在還有甜的香腸。

DSC06235.JPG

 在2000年的時候,這家店的規模已經是開始經營的3倍。如果你是一個愛吃肉的人,不妨來這邊嘗嘗看傳統加泰隆尼亞的香腸的滋味。

店家資訊:http://www.labotifarreria.com/ing_index.html

DSC06243.JPG

Casa Gispert,這間百年老店是一間食材店,成立於1851年。

DSC06242.JPG

 當時這家食材店賣的是從中南美洲進口的堅果並加以烘烤,然後還有香料和咖,啡到現在百年如一日。當年的櫃檯和家具擺設依舊。

DSC06244.JPG

 1999年法國"老饕協會"(Les Gourmands Association)頒給這家店"金公雞獎",公認足歐洲最好的十家食品食材店之一。

DSC06245.JPG

 當年的櫃檯和家具擺設依舊,而且整間店裡的食材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令人看了真是眼花撩亂。

DSC06246.JPG

 店裡的老櫃子上,還刻著當初的店名。

DSC06247.JPG

 許多店裡面所賣的食材,我這一輩子連看都沒看過,覺得非常的新奇有趣。

DSC06249.JPG

 這一個房間保存著歐洲僅有的烘烤柴爐,現在仍在繼續使用中。

DSC06250.JPG

 這裡也有許多的草編竹編籃子,看了令人 越發思古幽情。

DSC06251.JPG

 食材種類非常的齊全。

DSC06252.JPG

 乾菓的種類也非常的多。

DSC06253.JPG

 在店裡頭待著,完全不覺得現在已經是2016年了,感覺上好像是回到過去。

店家資訊:http://www.casagispert.com/

DSC06285.JPG

Cereria Subira,是巴塞隆納城裡歷史最悠久的蠟燭店,從1761年營業至今。

DSC06286.JPG

 店裡面保持的非常多的古董家具丶櫃檯丶收銀機,還有各種不同造型的蠟燭。

DSC06287.JPG

 因為我們到訪的時候已經接近於萬聖節,所以有許多應景的蠟燭。

DSC06288.JPG

 這裡的蠟燭種類造型非常的多,從加塞隆納市民本身所需要的各種慶典所需的蠟燭,和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所需的蠟燭。

DSC06289.JPG

 近250年的所有的裝飾建築仍然保持得非常的新,而且還有一座通往2樓的樓梯。

DSC06292.JPG

 各種不同的蠟燭造型之二。

DSC06294.JPG

 蠟燭工人們在店裡面製造應景的蠟燭。

DSC06296.JPG

 各種不同的蠟燭造型之三。

店家資訊:https://www.google.com/maps/uv?hl=en&pb=!1s0x12a4a2f919caa62f:0x1c6b637f95c009ae!2m5!2m2!1i80!2i80!3m1!2i20!3m1!7e115!4s//lh3.googleusercontent.com/proxy/fVgg6uMu2fsgKb7O4TuDWtAWqwmrozmR-NI0piY_1h9t8hbxAAKwJiHuwT1toWZ-pJansUC6s-hDUKDLzSfs8LeczJbocBeWOmu5BWWiOaY3MLMuNBvpDGyAU7-0_B5_tXY0Y6HbgIYpm_rHG1ucpSM8lEuHrOz5u5pP%3Dw345-h240!5sCereria+Subira+-+Google+Search&imagekey=!1e2!2sVOiiNFEqtHAAAAQJOB4vYw&sa=X&ved=0ahUKEwi10pTKkefOAhUF3SYKHcgxCKYQoioIeTAO

DSC06741.JPG

Farmacia De La Estrella ,這也是一家藥局。成立於1840年,最早是 DR. Pascual 所經營。但是中間曾經換過幾次手,轉到 Carrasco i Formiguera 家族。直到195了年,Mallol Balmana 買下。不管換了多少人,這間商店一直都是當作藥局來使用。

DSC06742.JPG

藥局一共有兩面,有著2層樓的店面。樓上左邊的窗戶有著藥局的標誌,而右面的窗戶則有個杯子,上面有著一條蛇。

DSC06743.JPG

 店內的天花板,有一座造型非常奇特的吊燈。

DSC06744.JPG

 整個店裡面的四周,包括天花板和櫃子,都是用木頭做成的。

DSC06745.JPG

 店裡還收藏著一台老式的收銀機。

DSC06746.JPG

 和另外一家舊藥局一樣,櫃子的最上面也擺著以前裝著藥水的玻璃瓶。

DSC06747.JPG

 新舊藥物交陳的擺設著,呈現出另外一種不同於一般藥局的風情。

店家資訊:https://sites.google.com/site/barcelonamodernistaisingular/ciutat-vella-1/farmacia-de-la-estrella

     巴塞隆納市內百年老店非常非常的多,以上介紹的只是其中幾家。如果你有機會來這裡玩,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個百年老店的獎牌,別忘了走進去參觀一下 ^^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薩海(西班牙語:Tossa de Mar),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赫羅納省塞爾瓦縣的一個市鎮。總面積38平方公里,總人口4366人(2001年),人口密度115人/平方公里。該地傳統產業為種植業、漁業。近年旅遊業也逐漸興起。。在巴塞隆納的東北方,是個有一歷史的海邊古城, 可以搭長途巴士前往,因不在Z0NE 1內,所以得另外買票.

    要到巴塞隆納市內的巴士總站搭604到 Aerport De Girona, 再從此轉搭605到 Tossa de Mar, 車班不多,所以出發前請把時間看好,免得枯等。回程可從 Tossa De Mar 直接回到巴塞隆納巴士總站,但一天只有幾班車而已,所以請下車時在總站打聽清楚,資料參考如下: 

      1.https://www.google.com/maps/dir/Barcelona,+Spain/17320+Tossa+de+Mar,+Province+of+Girona,+Spain/@41.6787708,1.9747686,9z/am=t/data=!3m1!4b1!4m17!4m16!1m5!1m1!1s0x12a49816718e30e5:0x44b0fb3d4f47660a!2m2!1d2.1734035!2d41.3850639!1m5!1m1!1s0x12bb1aa7ac11aaa1:0xa2614f4aec8334cd!2m2!1d2.9303675!2d41.7224989!2m2!7e2!8j1466592780!3e3   

2.http://sagalesairportline.com/      

   附近的主要海灘都非常的乾淨,是附近居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從十九世紀起,這個小鎮就是藝術家們創作,休息,聚會的好地方。托薩德瑪爾是一個漂亮的小鎮,鵝卵石鋪成的街道,繞了一個宏偉的古城堡建造,坐落於加泰羅尼亞的布拉瓦海岸的西班牙地區。美麗的山區腹地鬱鬱蔥蔥的綠色山谷,也有峽谷和天然溫泉。這個歷史悠久的小鎮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部分是別墅城(老城區),其古老的城牆和塔樓仍然完好無損。在1187年的城堡建於海岬保衛鎮國,今天的城堡只有遊客.,也是全鎮的最高點。和建於12和14世紀的一座塔,這已成為托薩的瑪的會徽外殼。這裡是整個加泰羅尼亞海岸上,唯一留下的一個中古世的防禦城堡。

   整個小山城很有特色,非常適合來此做個兩天一夜之旅。

                       DSC04670.JPG

 巴士總站旁就是遊客中心,詢問旅遊資訊時,服務人員告訴我們今日有一個月一次的市集,說整個小鎮的人都會去逛逛,所以我們就去瞧瞧了!果然人山人海,買菜逛街的也不少。

DSC04663.JPG

 歐洲國家偏愛食用橄欖,新鮮橄欖隨處可見。

DSC04664.JPG

 農產品極常見,乳酪起士特棒。

DSC04665.JPG

 賣花及園藝小舖也不少

DSC04669.JPG

 各式各樣醃漬的橄欖和小黃瓜,口水都流下來啦!

DSC04666.JPG

 好想每種都試試看^^

DSC04668.JPG

 來到此一定要嚐嚐當地的食物,很棒的經驗!

DSC04671.JPG

手工藝作品也不少。

DSC04677.JPG

 逛完市集,肚子也餓了,所以得找個餐廳吃飯去。但因西班牙人很晩才吃午餐,所以營業的不多,後來找到了這間離海邊不遠的小酒吧,因人不少,才決定來試試。

DSC04676.JPG

 西班牙人把酒當飲料,每到一家餐廳,總是喝酒的比吃飯的人多。😃

DSC04672.JPG

 兩個女人胃口不大,所以只點了兩道菜。這是第一道沙拉,哇!令人驚豔呀!食材不但新鮮,自製的沙拉醬太適合女生啦!瞧上面那一塊厚厚的羊乳酪,真是好吃到爆!!當然是一掃而空了。(有無花果哦,西班牙人熱愛吃無花菓)

DSC04675.JPG

 第二道是西班牙墨魚海鮮飯,滿滿的料,而且米飯的熟度剛剛好,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當然也是一掃而空^^份量很足哦!

DSC04678.JPG

 酒足飯飽,就一路逛到了海邊。今日晴空萬里,海水的顏色更加分明。

DSC04679.JPG

 沙灘上盡是來享受陽光的人群。

DSC04682.JPG

 長鏡頭一拉,可看到遠處似地中海式建築的白色房子以及十二世紀所蓋的城堡。

DSC04684.JPG

 海邊佇立了一座古希臘神話中 Minerva ,即戰神的銅像,手拿蓄長茅,守護著廣大的海洋。

DSC04723.JPG 
這間旅館依著山勢而建,極有層次感

DSC04686.JPG

 今日有些小浪,

DSC04690.JPG

 遠處的山城映著白色建築,有地中海城的味道。

DSC04691.JPG

 浪花捲起千層浪,但戲水的遊客仍不少。

DSC04694.JPG

 海中有座小島連接著海岸,將綿延的海岸線裝點出不同景致。

DSC04698.JPG

 小島上的綠樹長的極似黃山上的松柏^^

DSC04707.JPG

 沿路的山坡上長滿了帶刺的仙人掌,結出紅色果實。

DSC04708.JPG

 摘了一棵下來嚐嚐,哇,好甜又多汁!!海邊也有賣現打的仙人掌果汁。

DSC04720.JPG

 這裡的海水顏色真漂亮!!

DSC04722.JPG

 這兒也是潛水的好地方,這家餐廳便把菜單交給了潛水員^^

DSC04726.JPG

Castillo de Toss a de Mar, 這座護城城堡建於12世紀,位於 Guardi 山上的最高點。當初是為了防止北非的海盜入侵。共有七座防禦塔臺。

DSC04727.JPG

 這是護城牆.

DSC04730.JPG

 回頭望向沙灘,才發現連沙灘的顏色都是有層次的。

DSC04771.JPG

 從城堡外進入,需經過一道門,而此道門正對著海洋。這條路是將山闢開。當初建此城也極是不易。

DSC04778.JPG

 暸望台上懸掛著西班牙的國旗。此景極美。

DSC04750.JPG

 一進城堡右手邊就有一家小巧的餐廳,進來歇歇,喝一瓶特調的 Peach Sangria^^享受一個悠閒的午後。

DSC04751.JPG

 牆上掛著綠色植物,長得極好。

DSC04753.JPG

 居高臨下,望向新舊並陳的社區

DSC04767.JPG

 菜單就掛在有近千年歷史的牆上^^

DSC04788.JPG

 時序已入初秋,有些植物已披上不同的外衣。

DSC04801.JPG

 由古堡向外望去,海水的層次分外明顯。

DSC04807.JPG

這是當時的小教堂。

DSC04808.JPG

 小教堂的正面。

DSC04821.JPG

 遠處是新蓋的社區。

DSC04824.JPG

 這種海景百看不膩^^

DSC04827.JPG

 這裡的建築大都是白牆配紅瓦。

DSC04845.JPG

 另一個方向是峽灣,景色又不同。

DSC04846.JPG

 新開發案不少,這是山上的別墅,有一條可上山的步道。

DSC04857.JPG

 城內所有的建築幾乎都有著近千年的歷史,材料均取自當地。

DSC04858.JPG

 狹窄的小巷佈滿了鵝卵石,兩旁種滿了植物,走在此路,愈發思古幽情。

DSC04863.JPG

 窗框像個十字架,獨具特色。

DSC04866.JPG

 左邊的建築已改成酒吧,門面雖斑駁,卻訴說著不盡的歷史故事。

DSC04868.JPG

 綠藤覆蓋住整個露天餐座。

DSC04869.JPG

 這樣的城牆,不知保護了多少居民?發生了多少次的戰事?

DSC04873.JPG

 這是峽灣內一處峽窄的沙灘,戲水的人也不少。

DSC04874.JPG

 走在這千年的護城牆上,體會12世紀的生活^^

DSC04890.JPG

 護城牆的另一頭就是低矮的民房。

DSC04893.JPG

 民房屋頂均是紅瓦。

DSC04894.JPG

 這棟房子或許也已裝修成為餐廳了吧?

DSC04900.JPG

 真不知這麼長的海岸線,當初是如何的防守?

DSC04905.JPG

 烽火暸望台上旗正飄飄。

DSC04909.JPG

 這樣的場景,使人回到了遠古的戰場.

DSC04911.JPG

 即將出城,心中些許不捨.

DSC04922.JPG

 出了城堡,回頭一看,再次感受一下古确堡的雄偉。

DSC04923.JPG

 離開城堡,往十七世紀新興區走去,街道旁均是提供遊客休閒的餐飲店。

DSC04924.JPG

 地中海式的白色牆面配上綠色的窗格,以及幾盞復古式的夜燈,即可把平庸的建築點綴成一幅畫。

DSC04925.JPG

 這是往Vila Vella的路上, 英文是Old Town, 臺式稱法是老街。

DSC04926.JPG

 這個老街是沿著城堡而建。

DSC04930.JPG

 巷弄均整理得非常乾淨,漫步於此,是人生一大享受。

DSC04933.JPG

 這座在路旁的小女孩銅雕表情十分令人憐惜。

DSC04934.JPG

 好寧謐的感覺。旅遊人多了,就沒了那種悠閒。

DSC04936.JPG

 十四世紀的老建築有著濃濃的藝術美感。一磚一石都是歷史。

DSC04937.JPG

 雖然經歷了一些修復,但卻沒有破壞原有的美。其實古文物的維護是需要經過人文的洗禮和一連串嚴格的審核,不是每一個裝修工人可以做的。

DSC04938.JPG

 本人對綠藤爬滿牆有無可解釋的愛戀情節^^

DSC04939.JPG

 餐廳外的露天座椅設計和排放也是經過規劃的。

DSC04941.JPG

 這是進入城堡的另一入口。

DSC04942.JPG

 我好喜歡這兩面牆的色彩。

DSC04943.JPG

 簡單的牆,簡單的窗,中間擺放著綠色的盆栽,這樣就很美了😊

DSC04946.JPG

 往商店街走去,突然發現牆上的女性石雕。

DSC04947.JPG

 窗上眏著今日的藍天白雲。

DSC04948.JPG

 Parish Church of Sant Vicenc.這座教堂建於1755年。因原先的教堂已太小也太遠。教堂內原先有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裝飾品,但卻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毀於一旦。最近的整修完成後,才恢復原本的的壯觀

DSC04949.JPG

DSC04950.JPG

 我們並未入內參觀,但卻對這座外形極富地中海氣息的小教堂印象深刻。

DSC04951.JPG

 這棟保持完好的老建築已成了一座旅館。

DSC04952.JPG

 小小的巧思,簡單的設計,就呈現不同的美^^

DSC04954.JPG

 慢慢走回公車站,在附近圓環入口上的裝置藝術,所有材料和老街的建材一致。

DSC04956.JPG

 這是即將帶我們回巴塞隆納的公車。每天只有幾班而已,而且最晩班大約在6點左右。

DSC04958.JPG

 回到巴塞隆納公車總站時已是晩上九點,但心情十分愉快。美好的天氣加上寧靜的海邊小城.今日旅遊就在此畫下完美的句點。

       原先規劃行程時不知 Tossa de Mar 這麼迷人,否則可以多留幾天。這裡適合來個三天二夜之旅,還可租船出海釣魚,也可浮潛,是個有多項特色的小城。特推!!

參考資料: 

    http://www.infotossa.com/images/dbfolletos/GuiaMonumentsENG.pdf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ssa_de_Mar

         http://www.spain-holiday.com/Tossa-De-Mar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十八天的不丹之旅在難捨的情懷下畫下句點,對於愛慢遊以及不喜歡被固定行程綁住的我,不丹真是太好玩了!!除了自然優美的風景外,信仰真誠以及友善,好客,純樸的僧侶和人民是最大的特色,讓我此行有著無數的感動。

     此篇遊記除了既往的行程和景點介紹外,我會多加些行程前的準備事項,讓各位能一次了解去1不丹旅行的所有概念。

     去不丹旅行不可能像背包客一樣,伶著行李,機票一訂,就可以去自助了。一定要通過不丹境內的旅行社來辦理簽證,並透過他們來完成所有行程。如果想要享受在不丹境內慢活,那可以考慮不用參加臺灣的旅行社的圑.參加大團第一,費用高,第二,行程不自由,第三,浪費太多時間。我這次看到一個臺灣團約十來人到虎穴寺,腳健的,快快上山又下山在餐廳等腳慢的兩人團員,不耐得無法停止抱怨,實在覺得可惜。但若嫌安排行程,訂機票麻煩,要簡單點,參加臺灣旅行社的團就是好選擇。以下將行程前注意和準備事項簡單介紹。(所有言論純屬個人經驗,僅供參考,請讀者們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旅遊)
        
    * 找不丹旅行社:旅遊業是不丹的第二大經濟收入,所以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因國家在旅遊法規上要求非常嚴格,基本上非常保護遊客,所以各旅行社的素質都不錯。我們這次參加的是  Bhutan Travel Bureau, 已有25年經驗,服務態度極好。網址: www.bhutantravelbureau.com. 另外我要推薦一家較小的公司,是此次不丹之行的導遊先生自己的公司,他帶團二十年,經驗豐富,服務沒話說,此次健行伙伴肌肉拉傷,他揹著她上山下山,沒一句怨言,非常敬業。他公司名稱是 Happy Nest Vacations,  網址如下: www.happynestvacations.com. Email: happynestvacations@gmail.com ,Telephone :+975 - 1760 0173 | +975 – 7736 5550
 
    *旅遊季節和天數: 不丹旅遊有淡季和旺季之分:
     淡季: 12月,1月和2月.因開始下雪,路況很差,2月和3月初是溶雪季,路況也差。6月,7月和8月是洪水季節,路況恐怖,土石流和山崩非常嚴重。3月初到3月中已是旺季,但近年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也會下大雪,我們就碰上了,所以也不建議。而九月上旬也可能碰上大水,雖也是旺季,但仍不建議。
     旺季: 不丹政府的官訂旺季是3-5月,以及9-11月。我建議是3月15到5月2O,因百花接連盛開,美不睱給,且氣候較穩定。另一個季節是9月底到1O月底,秋天雨水少,天氣好,藍天白雲機會大,再加上變葉植物添顏色,保證拍個不停。請提早至少九個月之前訂好行程,否則好的旅館會訂不到。
     旅遊天數: 不丹可分成2O個區,目前開發較好的是西區和中區,慢玩建議1O到15天。東區正在開發中,人煙較少,但極原始,若想西到東一次玩完(我下次會走這條線),建議18-21天。不丹行政區圖,請參考下圖。
 
Image result for map of bhutan
    
      *費用:不丹旅遊費用是國家公訂價格,除非遊客有特別的需求,例如一定要住極高檔的飯店,吃高檔餐廳,或者參加特別攝影團,就得另外再付差額。為方便起見,全以美金計算。
       淡季-12月1日-2月28或29日和6月1日-8月31日。日期算法是從抵達不丹國土當天到離開不丹國土的前一天(因飛機都是上午離開,當天無行程,故不算旅遊日),一天美金$200,其中的$6O元是繳給政府的旅遊稅-Royalty Charge. 只有一人成行,每天再多收$40元,即每天$240。兩人可行,每人多收$3O元,即每天$23O。行程超過9天以上,第8晚以後,政府會少收一半的稅,即每天可少付$30元,即第九天起每天$17O。三人以上不再另加費用,但旅行社會酌收單人房費用。若到不丹東區,因不丹政府正在開發東區,並鼓勵旅遊,所以不收旅遊稅,可每天減免$60。為方便起見,公式如下:
       一人成行: 天數x$240-$3O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0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兩人成行: 天數x$230-$3O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0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三人成行: 天數x$200+單人房費用(有些旅行社會酌收,可討論)-$3O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0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四人以上成行: 天數x$200-$3O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0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若有人想自己一人一房,則需酌收費用。
             旺季-3月1日-5月31日和9月1日-11月3O日。每人每天加收$50,即$250,其中交給政府的旅遊稅是每天$65,換句話說,即第九天以後的行程,每人可減少一半$32.50, 其它相同。計算公式如下:       
       一人成行: 天數x$290-$32.5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5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兩人成行: 天數x$280-$32.5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5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三人成行: 天數x$250+單人房費用(有些旅行社會酌收,可討論)-$32.5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5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
       四人以上成行: 天數x$250-$32.5x天數(第九天以後,不包括東區旅遊天數)-$65x天數(東區行程天數),若有人想自己一人一房,則需酌收費用。
       簽證費用: 每人$40元。
       小費: 無硬性規定,但有行情。導遊領隊$8-10/一天。司機$6-8/一天。10人以上團,則導遊+司機$10/一天。若有登山露營,廚師$8-1O/一天,其他人員$6-8/一天。到不丹旅遊不便宜,但絕對值得。
       中文導遊費用: $100/一天(全圑)
 
     *旅遊人數: 建議以四人最佳。費用較少,車子空位坐起來舒服。不丹都是狹窄的山路,人多車就得大,會車好驚險。車輛是以四輪傳動的休旅車為主,大多可坐8人,但考慮山路狀況,行李量和舒適度,還是以4人最佳。
 
     *國際機票,內陸機票和簽證:
      從臺灣飛曼谷:請自行購票,因要提行李轉機,請辦泰國簽證。從曼谷飛 Paro 可請不丹旅行社代購機票或上 Druk Air 的官方網站自己訂票 www.drukair.com.bt. 不丹內陸機票也可以在此網上訂。回程從 Paro 到泰國曼谷行李可請不丹航空公司直掛回臺,就不用在曼谷再提領一次行李。
      從印度轉機: 若要到東不丹玩,一定會在印度轉機,請一定要辦印度簽證。印度安檢十分嚴格,沒有簽證非常麻煩,可辦6O天的 e-visa. 網址如下: https://indianvisaonline.gov.in/evisa/tvoa.html
 
          內陸機票可以自己訂,也可請航空公司代訂,但費用得自己出,旅行社不付這筆費用。
 
      *貨幣使用: 美金最方便。不丹貨幣是 NU-努,用美金有幾種價差,最好是在銀行兌換。除了 Paro和 Thimphu 的店家可用美金交易外,其他地方都得換成 NU.百元面額的美金可換到1:70,百元以下的面額是1:66, 不管總金額,是看鈔票面額,一般商店是1:60, 所以帶百元大鈔兌換是最划算。印度幣500以下面額,可在不丹使用,不丹幣無法在印度使用。
 
     *網路: 不丹旅館都有網路,但不穩定,可以到當地買 sim 卡,包括4G網路,送訉息和打電話都很方便。100努可用很久,不用時要把網路關掉。用完可到附近商店充值
 
     *旅遊保險: 在不丹境內醫療是免費的,包括外國人,除了出動直升機救援,一次美金$5000元,若更嚴重則得送到印度治療,則需付費,所以請買醫療險,旅遊平安險和海外急難救助險。
 
     *行程和景點介紹: 地名請參考上面的不丹行政分區圖。所有行程也純屬個人意見,請和旅行社充份商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行程和天數。
     單純玩西不丹: Paro-Haa-Thimpu-Punakaha , 7-9天即可.
     西不丹+中不丹: Paro-Thimphu-Punakha-Gangtey-Trongsa-Bumthang-Paro-Haa-Paro.從 Bumthang 回 Paro 可搭飛機以節省時間。建議12-14天。     
     西不丹到東不丹或反方向玩回亦可: Paro-Haa-Thimphu-Punakha-Gangtey-Trongsa-Jakar-Bumthang-Mongar-Trashigang-Samdrup Jongkhar-Guwahati ( 印度)。這一段行程到達的機場和離開機場不同,請自己留意。建議18-21天。我尚未走 Bumthang 到印度的這條路線,行程是此次領隊建議,他來自東不丹。
 
      *景點介紹:我們此次只玩了 Paro 到 Bumthang 這段,再加上四天的登山露營,所以共待了18天,行程很鬆,很舒服。不丹是藏傳佛教大國,有很多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是旅遊的重點。廟中供奉最多是釋迦牟尼佛,蓮生大師和不丹國王的締造者-Ngawang Namgyal. 再次強調,進入不丹後,所有行程和各餐點都可以和導遊商量,但已訂好的旅館無法更改,非常非常的自由和靈活。那我就將重要景點介紹一下。
 
Paro-帕羅,住宿旅館: Tashi  Namgay Resort. 
    帕羅是不丹王國西部的一座城市,也是帕羅宗的首府。位於帕羅河谷內,平均海拔2250米。帕羅曾經是不丹西部政治中心,並同西藏有著悠久的商貿關係,當地唯一的機場(帕羅機場)更是不丹唯一一座國際機場。

DSC00733.JPG

此次行程,先飛到印度,再轉搭不丹航空到 Paro-帕羅。劃位時,特別請地勤人員幫我劃在A-靠窗的位置,讓我可以遠眺喜馬拉雅群峰。不丹航空的機尾圖案就是國旗,不丹人民稱自己的王國是雷龍之地-The Land of Thunder Dragon.

DSC05829.JPG

機場建於此,是為了便於飛機的起降,在群山環繞下,讓這座機場名列世界最危險機場的第六位。從機場的停機坪上,可以一覽帕羅週邊美麗的景色。

DSC02157.JPG

@ Paro. Paro Dzong-帕羅宗。Dzong-宗是指喜馬拉雅山地區的一種佛教傳統建築風格,類似於城堡,要塞。宗的建築規模較大,外面有圍牆,裡面有庭院,寺廟,辦公場所和僧侶的宿舍。巴羅宗Paro Dzong:意思為寶石中的堡壘,曾是大西丘之前的舊國會所在,建在海拔2千多公尺溪谷之上的城寨,是不丹最堅固、最具戰略性堡壘曾受地震及大火的蹂躪,經過重修,才有今天的面貌,在此可眺望Ugyen Pelri王宮。宗寺的行政塔樓比宗教塔樓高出六米,由中央的天井向上看十分雄偉,迴廊上畫了許多佛祖的生平故事,畫工精細,叫人歎絕。又稱寧波宗Paro Rinpung Dzong,它是巴羅地區的行政、宗教中心,中央塔 Utsz 精緻的木工藝術堪稱不丹最美麗的景緻之一。

DSC05809.JPG

@ Paro Dzong. 這裡曾是戰爭之地,且居高臨下,整座城市在此一覽無遺,是座堅強的堡壘。

DSC05780.JPG

塔宗Ta Dzong:原是1641年蓋在山上的一座瞭望塔,外觀如一座圓筒形堡壘,現已改為歷史博物館. 

DSC05781.JPG

 @ Ta Dzong, 塔宗位於半山腰,是眺望 Paro 的好地點。

DSC00776.JPG

圖切宗Drugyel Dzong:不丹最古老的宗,一窺宗古老原始面貌,其中建於西元1647年的堡壘遺址,為紀念1644年戰勝西藏入侵所建。如果天氣晴朗,這裡是觀看不丹第二高峰珠穆拉裡雪峰(Jumolhari)的最佳地點。現因整修中,暫時封閉。

DSC00785.JPG

基楚寺Kyichu Lhakhang:相傳為西藏王松贊干布于西元659年所建,用於傳播佛教,
建寺已1300多年,為巴羅地區最古老的寺廟。據說不丹王國將在這一兩年內禁止觀光客到此
參觀。

DSC02016.JPG

@ Tiger Nest -虎穴寺。我就是被這座蓋在峭壁上的寺廟吸引而來到不丹!!!虎穴寺來回七公里,上升五百公尺,最高點是3119公尺。從觀景臺到寺廟共有八百多層階梯,是世界十大超級寺廟之一。裡頭有九座寺廟,以供奉蓮生大師為主,不丹人民一輩子都想拜訪一次的聖地。

DSC02050.JPG

@ Tiger Nest, 虎穴寺附近的山頭上還有許多修道院和禪修場所 ,並可在此欣賞到卓莫拉峰-海拔7300公尺的全㬌。

DSC01977.JPG

@ Tiger Nest, 步道休息處的轉經輪是用寶特瓶做的,再加上乘風的翅膀,有趣極了。

DSC06588.JPG

@ Paro, 三月到五月是不丹的花季。今年三月偏凍,所以花開得慢。以往三月初開放的桃花延後了兩個星期,恰恰讓我們碰上!

DSC06621.JPG

@ Paro, 導遊知道我們愛爬山,所以幾乎每天帶我們去走步道。不丹在群山之中,有走不完的步道😄 這條下坡步道就在帕羅宗後,適逢桃花盛開,春天乍到,景色怡人。

DSC06751.JPG

@ Paro, 射箭是不丹的國民運動,今日正好遇到兩隊在比賽,導遊停下車來,讓我們好好欣賞。摒氣擬神,等的就是一箭中的。

DSC06760.JPG

 射中靶時,隊友們會圍在一起唱歌跳舞,十分有趣。

DSC00786.JPG

 帕羅的傳統市集,有不少的農產品。當地主要以種植馬鈴薯為主,另有高麗菜和芥菜等冬季蔬菜。不丹人嗜吃辣,所以辣椒種類不少。水果以香蕉和柑橘為大宗。

DSC00758.JPG

 我們的旅館很棒,建築裝璜都極有特色。

DSC00760.JPG

 餐廳還有酒吧,氣氛不錯。

DSC05768.JPG

 從住宿旅館望向帕羅,是拍照的好地點。

Haa Valley- 山谷 住宿旅館:Tenzling Resort      

      哈是不丹二十個宗(dzongkhag)之一,地處不丹西部,首府哈阿(Haa),是不丹人口第二少的宗喀。哈阿河谷是一個南北走向非常狹窄的河谷。主要的農作物是小麥及大麥,其次就是米、馬鈴薯、辣椒、蘋果等等。除此之外,農民還會飼養犛牛、牛、雞、豬及馬。哈阿森林覆蓋率高達78%,林木業成了當地重要的經濟產業。哈阿Haa(讀音:"hah"),古代名字為Has (讀音:"hay"),暗示神秘的隱蔽。哈阿河谷也被稱為隱蔽的大米河谷。2002年,哈阿河谷對外國旅客開放。

DSC06691.JPG

@ Chele La Pass 位於帕羅到 Haa Valley 的路上,海拔3988公尺,是不丹境內最高的山路之一。山愈高,景愈美呀!!但也好冷啊!!

DSC06692.JPG

 路旁停了輛小貨車,內有暖胃的稀飯,熱騰騰的微辣,喝完整個人身子都暖了起來。

DSC06701.JPG

@ Chele La Pass ,哈谷在望。前面有三座山圍繞著,由左向右代表著力量,慈悲和智慧。

DSC06723.JPG

 Lhakhang Karpo-白色寺廟,是一座古老的寺廟,現也是修道院。據說藏王松贊干部在西元七世紀時送出黑白兩隻鴿子尋找建廟地點,白鴿落在此,所以便在此建立了寺廟。現今所見的寺廟是經過整修的。

DSC01905.JPG

 村內的山頭有著類似一匹馬頭的圖形。

DSC01907.JPG

@ Juneydrak Hermitage, 是座懸崖上的小寺廟,整個上坡約一個小時.

DSC01917.JPG

因進入寺廟的山路峽窄,需手脚並用或拉著繩索上山,有點小刺激。

DSC01922.JPG

@ Juneydrak Hermitage, 小寺廟裡供奉著瑪吉拉準,是藏傳佛教著名的女性密宗師。現在廟中有一位修行者住在裡頭,已超過兩年。

DSC01876.JPG

@ Haa Valley, 在不丹旅遊,導遊會問遊客有沒有興趣去當地的農家吃飯或過夜,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很有趣的經驗。

DSC01879.JPG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進入當地人的民宅,廚房和餐廳在三樓,中間有座用材火燃燒的暖爐。整理得相當乾淨。

DSC01881.JPG

 糌粑,就是我們的麵茶,炒過的麺粉。

DSC01882.JPG

 五穀爆米花,又脆又香。

DSC01883.JPG

 將以上兩樣東西加入酥油茶,實在是好好喝呀!但因易有飽脹感,所以不敢喝太多。

DSC01885.JPG

不丹冷,濕氣重,所以食物偏辛辣口味,幾乎每道菜都辣,但好下飯呀!!其中的洋蔥辣炒高麗菜,就讓我扒了三盤飯呢!!

DSC01890.JPG

@ Haa Valley, 農家的女主人去學校參加懇親會,輪到男主人下廚,菜也燒得很好呢!!

Thimphu-廷布,住宿旅館:Bhutan Suites

    廷布位於不丹西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高處於2,400米的盆地之中,瀕臨旺河河谷(Wong Chu),1962年,正式成為不丹首都。廷布最早建設於13世紀,不丹宗教之父帕久·竹貢西博(Phajo Drugom Zhigpo)喇嘛在此處修建了小寺廟。1641年,沙布東一世阿旺·納姆加爾將寺廟改建為一座較大的城堡。廷布原有的大部分建築均毀於火災和地震,後經過多次重建,特別是1961年重新修繕扎西卻城堡之後,廷布才有了迅速的發展。自1955年以來,廷布一直是不丹王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不丹的王宮、議會大廈、高等法院、陸軍總部、警察總部、中央寺院、政府首腦機構和其他重要部門都坐落在廷布。

DSC00991.JPG

@ Thimphu-廷布。不丹的旅遊業是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對旅遊品質有極嚴格的要求。付費而來的旅客,一定得住在三星級以上的飯店,所以我們下褟的旅館都有著無敵的美景。廷布是不丹的首都,也在群山之中,晨曦中的山頭時常雲霧瀰漫。

DSC00992.JPG

 @ Bhutan Post Office Headquarter-不丹郵政總局的建築風格是傳統的喜馬拉雅山藏傳佛教式,寬濶的充滿彩繪的正面和入口。郵局內有紀念品店,還可以把你喜愛的照片做成郵票貼在明信片上寄出去。

DSC00997.JPG

@ Memorial Chorten, 三世國王的佛塔。不丹國王是世襲制,現已傳到五世。三世國王因處理國政,積勞成疾,在44壯年即因病過世,因此其母親在此建立了一座紀念他的佛塔,現已成了觀光客到廷布必訪之處。

DSC05846.JPG

@ Memorial Chorten也是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不丹人民禮佛極誠,此行讓我有著許多的感動。

DSC01009.JPG

 @ Buddha Point,  這裡有一座號稱世界最大的釋迦牟尼佛神像矗立在此,是由泰國和新加坡信徒們捐贈興建的。

DSC01036.JPG

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ly:外觀似喇嘛廟,內部也布置如佛堂(供蓮花生大師),全館共有4層,一、二層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藏書(經書),全是七彩包裝排列得整整齊齊,一般人不可翻碰(與一般圖書館不同),也不允拍照。最上層則完整的保存不丹的文學史料。並非觀光點,非有事先申請許可不能參觀

DSC01038.JPG

 @ Jungshi Handmade Paper Factory, 傳統手工製紙廠。不丹有種野生植物稱為 daphne-瑞香,樹皮可用來製造成傳統的宣紙。

DSC01039.JPG

 樹皮得先浸軟,再煮過,然後撕成一小條一小的,綑成球,再打成漿,全部手エ製作。

DSC05888.JPG

 工人們技術好好,可以把溶於水中的紙漿透過篩網一篩,就變成薄薄的一張紙了。

DSC05879.JPG

 紙成品。大都銷往日本,是上等的宣紙。

DSC01050.JPG

 在不丹要試試的 Hot Stone Bath-熱石浴。是利用燒熱的石頭來加熱,將石頭的熱和礦物質流入水中,具有療效。此法是根據藥師佛的研究而來。石頭只能用兩次就會因裂開而無法再使用。

DSC01051.JPG

 水中㑹放入藥包,可以讓人更輕鬆舒暢。我們是去農家所經營的,利用天然泉水,一人1000 NU.不丹農村家中不用浴缸,所以會在工作完後來此泡湯。後來我們知道水沒有換過,有點驚嚇😧 但泡完真是好舒服呀,全身暖呼呼的。

DSC01055.JPG

 準備登上法久頂,在登山口上所見到的負責運送物資上山的驢子正在吃早餐,口上套著食物袋,可愛極了。

DSC01188.JPG

@ Pha Dojing-法久頂。法久頂在廷布附近的山頭,山上林立著十數間的寺廟和修道院,海拔3640公尺,也是俯瞰廷布的好據點。今日來回走十公里,上升高度1400公尺。因大雪初融,滿地泥濘,上山困難度倍增。但山頂上美景無限,值得!!

DSC01111.JPG

@ Pha Joding, 法久頂上的修道院。此修道院建於13世紀,目前有8O位年輕的僧侶。我們攻頂時,正好遇上他們午餐時間,這些年輕僧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享受讀經外的閒遐片刻。

DSC01203.JPG

@ PhaJoding, 目前寺廟正在整修中,斑駁的白牆滿是歲月的痕跡。不丹建築中的彩繪是一門極美的藝術,牆柱,門廊,拱頂,簷壁,每筆都是手繪!!

DSC01219.JPG

 從另一條路下法久頂,景色真美呀!!

DSC05870.JPG

@ Tashichho Dzong-大西丘宗,梵文意為"光榮信仰之堡",建於13世紀。是不丹的夏天首都。國王的皇宮也在附近,但規模極小。

DSC01241.JPG

@ Tashichho Dzong, 大西宗丘曾在二十世紀初因地震和大火而嚴重毀壞,復建後成了不丹王國主政和國會議事場所。

DSC01251.JPG

@ Tashichho Dzong, 修復後的大西丘宗十分華麗。夏天時,不丹的宗教領袖 Druk Desi 會帶領眾喇嘛在此做研修,故稱為夏都。現只在下午五點半後對觀光客開放中庭以及其中的一間廟宇,安檢十分嚴格。

DSC01253.JPG

@ Tashichho Dzong, 白牆,木窗是不丹建築的特色。穿著暗紅袍的喇嘛和寧靜聖潔的白牆成了強烈的對比。

DSC01281.JPG

@ Transitional Painting School-傳統藝術學校。類似於我們的技職訓練中心,畢業時給予證書。

DSC05909.JPG

所有學習內容均和佛教文物有關,有雕刻,繪畫,刺繡,泥塑,編織,縫紉等等。而且都得按照傳統技法來做,無創作空間。

DSC05899.JPG

 廷布的街景。

DSC05898.JPG

 不丹唯一的人肉紅綠燈就在廷布,每小時交接一次,千萬別錯過。

DSC05931.JPG

 傳統菜市場,很大呀!!

DSC05926.JPG

 本地蔬果區,各區均分門別類,還有進口蔬果區和穀物區。整座市場非常的乾淨。

DSC05924.JPG

 犛牛起士,不好吃呀!

DSC05927.JPG

 很像臺灣的過貓。

DSC00977 - Copy.JPG

 我們在廷布的旅館是此次旅行社的關係企業,房間外有著很棒的景呢。

Punakha-普那卡  住宿旅館:Drubchhu Resort     

         普那卡是不丹普那卡宗的首府所在地。普那卡是不丹王國的古首都(1955年政府遷都廷布),位於中北部,海拔1300米。據說蓮花生曾經預言說:「一位名叫南結的人將在臥象形狀的丘陵建立城堡」,在17世紀夏仲阿旺南結(Zhabs-drung ngag-dbang rnam-rgyal)來到了普那卡,發現有一座丘陵形狀與臥象十分相似,並在象鼻尖(丘陵的最低處)修建了城堡,應驗了千年前的預言。臥象陵處於城堡的後面。

DSC05939.JPG

@ Dochula Pass, 不丹共有二十個省,省和省的公路分水嶺稱為 PASS, 一般都是以佛塔為主。Dochula Pass 是從廷布到普那卡間的分水嶺,也是最漂亮的一個。

DSC05934.JPG

@ Dochula Pass, 共有1O8座佛塔,位於海拔3140公尺的高山上。天氣好時,可以眺望喜馬拉雅群山。108 座佛塔是為了紀念在2003年與印度阿薩姆叛亂分子作戰中喪生的不丹士兵。佛塔共分三層,最下層有45座,中層36座,上層27且圍繞主佛塔而建。每座佛塔內都有個坑,放著佛像或佛教信物。

DSC06030.JPG

@ Punakha Dzong-普那卡宗。普那卡宗在不丹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是由第一位統治不丹的領袖-拿㕵喇嘛-Shabdrung Ngwang Ndamgyal 於1637年建立而成。最大的特色是建於兩大河流-父親河( Phochu)和母親河( Mochu)的交會處。不丹人相信,兩條河或兩條路的交會處即是聖靈集中地。也是現今五世國王的結婚大典之處。

DSC06073.JPG

@ Punakha Dzong, 現今的普那卡宗是修復過的,因藏傳佛教徒有用酥油燈的習俗,所以常常引起大火。宗內收藏著不少佛教手稿,宗教畫像以及宗教名人畫像。此處地勢較低,夏季氣溫較高,也成了宗教領袖夏日行宮。

DSC06037.JPG

 在普那卡宗的後面有一座不丹最長的橋橫跨在父親河-Phochu 上,長160公尺,兩邊掛滿祈禱旗,主要是給鎮上河另一邊的當地人使用。

DSC06020.JPG

@ Punakha, 今日要健行到附近山頭的一座佛塔-Khamsum Yulley Namgyal Chorten. 全長來回3.5公里,上升高度200公尺。沿路風景十分優美,有著許多傍山而建的梯田。三月種植馬鈴薯,六月種植水稻,十月收割。

DSC05954.JPG

@ Punakha, 不丹其實是母系社會,女人的社經地位很高,而且是主要的勞力來源。法律和傳統是極為保護女人的,家中的資產有75%由女人所擁有,地位比男人和兒子高。這位女士一大早背著竹簍去挑牛糞便,以便當農田堆肥。牛在不丹是主要經濟作物,最主要以取牛奶,耕田為主。不丹人民不殺生的,所有魚肉製品全部仰賴進口。

DSC05986.JPG

@ Punakha, 不丹的野生芭樂,個頭極小,果實微澀,但籽粒清甜。

DSC06022.JPG

@ Khamsum Yul-le Namgyal Chorten. 寺廟建於1990年,是四世皇后母親籌資興建,獻給國王,並替全不丹人民祈福。

DSC06029.JPG

 夏天水流湍急時,泛舟會更刺激。

DSC06065.JPG

@ Talo Monastery - 塔洛修道院內的菩提樹被細心鄭重的維護著。修道院成立於1767年,現有約一百多位年齡7-25歲不等的僧侶。

DSC06109.JPG

@ Punakha, 田園中的佛塔以及白色的祈福旗。在不丹可以看到好多插在路上和田梗的白色祈福旗。白色代表用通過佛學淨化負面的業力來獲得好運。彩色的為五色旗,白,藍-健康和長壽,黃-戰勝障礙,紅-實現願望,綠-同情慈悲。

DSC06110.JPG

 從旅館走一段路要到一座很特別的寺廟-Chimi Lhakhang,途中會經過一座村莊,這座村莊最大的特色就是牆上有著許多男人陽具的各式繪畫和手工藝品,因為建立山上寺廟的僧侶-Drukpa Kunley, 他認為獨身並不是開悟的必要條件,並推展以男性陽具畫並把陽具雕像放在屋頂上以驅走邪靈而受到讚譽。這個手工木雕陽具做成的不丹航空飛機還真有創意。

DSC06114.JPG

 這座寺廟因 Drukpa Kunley 而知名,建於1499年。在他的推廣下,男性的陽具被稱為火焰智慧的霹靂,他也被稱為生育聖人。由於此因,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婦女來此修道院祈求受孕。

DSC06123.JPG

王地WANGDI PHODRANG:全名王地頗章,簡稱王地,位於莫河與唐河匯合處,為宗政府所在地,曾有幾個世紀是不丹最有權力的宗,市內有著名的庫楚拉寺和江珠寺。

DSC06125.JPG

@ Punakha, 不丹山區有許多野生的大麻,像野草般多,政府並不禁止使用,但不準提煉。我的導遊說,他們讀書時還有燒大麻日,就是找一天,全部學生出動砍大麻,然後集中起來燒毀。

旺杜波德朗宗-Wangdue Phodrang Dzongkhag 住宿旅館: Hotel Dewachen

    旺杜波德朗宗Wangdue Phodrang Dzongkhag:地處中部,是不丹二十個宗(dzongkhag)之一,首府為旺杜波德朗。1638年,旺杜波德朗城堡及城堡外的市集以旺杜波德朗為命名。城堡選址已經考慮了被南方入侵的因素。因為在選址期間有位名「旺迪」(Wangdi)的男孩在河邊玩耍,所以該城堡也被稱呼為”旺迪的皇宮”.

DSC06136.JPG

@ Gangteng Monastery, 修道院建立於十六世紀,因為和不丹王朝統治者有關聯,所在不丹的佛教歷史上有著極重要的歷史意義。修道院經過大規模的整修,建築十分有特色。

DSC06160.JPG

@ Gangtey Valley. 我們今日要走到 Phobjikha 山谷,約8公里,沿路經過一座特別的佛塔牆。在不丹,看到佛塔牆一定要往左走,即順時針方向。

DSC06178.JPG

@ Phobjikha Valley, 這座山谷是U型的冰川谷,有充沛的水資源,並且是不丹黑頸鶴在青康藏高原冬季的棲息地。黑頸鶴已被列入全球瀕臨絕種的動物,我們在遠處看到了一群,約十來隻,已被劃為保護區,由皇家自然保護協會管理。

DSC06188.JPG

 這條步道十分好走,村莊屋子的建築結構和西部略有差異。但黃色和白色的牆在大自然下極搶眼。
Trongsa-通薩,住宿旅館: Yannkhill Resort

    通薩(Trongsa),也譯為同薩、洞薩,是不丹王國中部的一座城市,也是通薩宗的首府。位於不丹通薩河畔,平均海拔2286米。通薩是不丹皇室的祖居地.

DSC06350.JPG

@ Trongsa Dzong, 通薩宗是不丹最大也是最長的宗教堡壘,位於不丹王國的地理中心。最早的小寺廟建立於1647年,而後一直擴建。也是現今不丹王朝國王皇氏起源地,具有極重要的戰略地位

DSC06290.JPG

@ Trongsa Dzong, 現在的通薩宗是通薩區政府的行政中心,也是座有名的修道院,約有二百多名僧侶,是冬天的修道院,夏季因較悶熱,僧侶們會搬到 Bumthang. 此處也有座著名的印刷廠,被不丹政府列入教科文組織。

DSC06277.JPG

@ Trongsa Dzong, 通薩宗因一直擴建,所以是一棟建築挨著另一棟建築毗鄰而建,故有著極深的長廊,很適合用長鏡頭壓縮拍照。照片中是我們的導遊 Toby 和司機 Karma 正在研究他們拍到的照片,也成了我入鏡的好題材。

DSC06335.JPG

@The Royal Heritage Museum (Tower Of Trongsa, Ta-Dzong)- 皇家歷史博物館。在通薩宗的附近山上有一座瞭望塔可以俯瞰通蕯,現在已成為了一座博物館。共有五層樓,展覽物以佛教藝術和皇家紀念品為主。

DSC06326.JPG

@ Trongsa, 不丹的卡車受到鄰國印度的影響,裝飾得好特別。

Bumthang-布姆唐 住宿旅館: Rinchenling Lodge   

        布姆唐宗是不丹二十個宗(dzongkhag)之一,布姆唐(Bumthang)在不丹語中代表美麗的田園。Thang即是「田園」或者「平地」,而Bum則是「聖水」bumpa或者「少女」bum的簡稱。宗內有很多古廟及聖地,歷史非常悠久.布姆唐宗有四個主要山谷Ura、 Chumey、Tang及Choekhor(又稱呼為布姆唐谷)。當地樹林多達670,652公頃,覆蓋率達66.7%。布姆唐宗盛產蕎麥、奶製品、蜂蜜及蘋果,當地出產的蘋果汁跟蜂蜜都很有名。

DSC06355.JPG

@Lhodrak Kharchu Monastery,這座修道院是不丹最負盛名的佛教大學之一,現有四百多位僧侶,建於1972年。

DSC06385.JPG

@ Lhodrak Kharchu Monastery, 今日來到 Thimphu 的修道院,剛好碰到難得的大法會,由不丹知名的仁波切主持。我對這些德高望眾之士一概不知,但看到導遊和司機虔誠興奮的模樣,就知道機會難逢。

DSC06366.JPG

@ Lhodrak Kharchu Monastery, 朗朗的誦經聲伴隨著鼓聲,全用梵文。

DSC06368.JPG

。@ Lhodrak Kharchu Monastery, 誦完經會奉上酥油茶和餅乾,連在旁的民眾也都有一份。

DSC06380.JPG

@ Lhodrak Kharchu Monastery, 除了擊鼓,還有儀式中專用的吹奏樂器,十分精美。

DSC06419.JPG

@ Jambay Lhakhany, Lhakhany 是寺廟或聖者所在地。這所寺廟是藏王松贊干布於西元659年所建的108間寺廟之一。

DSC06476.JPG

@ Jakar Dzong-建立於十六世紀,據說當時一群喇嘛和長老想要將位於布唐姆東部的堡壘遷移,正在討論時,一隻被認為是佛教信物的烏停在現址,所以此處被選為新的堡壘地點,曾在多次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防禦角色。現在做為布唐姆的行政中心。

DSC06438.JPG

古傑寺Kurjey Lhakhang:在8世紀蓮花生大師來到卜姆當並進行閉關山洞修行打坐,
圓寂後並把身影銘印於岩石上,另由柺杖自生聖樹以及五層樓高的蓮施大雄寶殿;
可以在此廣修供養、供燈、消災、祈福儀軌唱誦。

DSC06466.JPG

淡心寺Tamshing Lhakhang:它是十萬空行母所蓋蓮師佛像聖地,也是最重要的寧瑪寺廟之一。
它於1501年由Terton Pema Lingpa伏藏師白瑪林巴及Khandroma(女天神)蓮花生大師的化身的協
助建成,由內壁上有非常古老的宗教繪畫、還有的Pema-Lingpa 自己畫的的原始未復原圖像。

DSC06487.JPG

 小小的水壩,建得像佛塔,裡面是水車。

DSC06495.JPG

Könchogsum Lhakhang,原建於8世紀。今日所見的寺廟是在水災後重建過的,十分的富麗堂皇。恰巧遇到大法會,我們都得到大喇叭的祈福,十分開心。

DSC06509.JPG

門巴錯 Membar Tsho(火焰湖):藏有8世紀的蓮師聖像,蓮花生大師在世時,有感於末法時期
眾生難調。於是在各地以地/水/火/風 等方式,將必需流傳於後世的"法寶"隱藏聖地,並囑
附有音源的地子們於適當時機取出,此法寶稱之為"伏藏"。能取出法寶的成就者稱為取藏師
。燃燒湖即是蓮師伏藏聖地之一.

DSC06535.JPG

@ 往 Ura Valley 的路上。 Ura Valley 是布姆唐四大村落之一,我們今天又要去走步道了。今日天氣甚好,沿路看到美景就停下拍照。

DSC06547.JPG

@ Ura Valley 路上,居高臨下,村落就在不遠的群山腳下。

DSC06565.JPG

@ Ura Valley, 全長約三公里,都是下坡,所以很好走。整個山坡插滿了祈福白旗。

DSC06566.JPG

 @ Ura Monastery, 在1986年時重新在已幾近毀壞的舊修道院上建立了現今的寺廟,供奉蓮生活佛。

DSC06573.JPG

@ Ura Valley, 再過幾星期,桃花,梨花,蘋果花接連開放,這村莊一定會美得不得了。

   * Druk Path Trek, 是不丹很有名的一條建行步道。本來計劃走上五天四夜,但被三月初的一場大雪打亂行程,成了二天天夜的建行。我們只準備了睡袋,其他所有的登山露營用品全由旅行社準備。司機將我們的大行李先載到健行完後的旅館,其他每日用品就交給驢子和馬了。除了導遊跟著我們外,尚有一位廚師負責煮三餐,還有一位馬伕和兩位幫手紮營,處理雜事。我們們任務就是走路😁  

   第一天:從布羅走到Jele宗,共十公里。吃完早餐後,先搭車到國家博物館,海拔2487公尺,從此開始健行的行程。要穿過松樹林來到 Jele宗(3490公尺),Jele宗已大部份傾圯了,這座廟有尊極著名的釋迦牟尼佛雕像。 

DSC00796.JPG

 司機先載我們到集合地點和隨行的廚師及幫手們碰面,並將我們這兩天需要的物品交給馬伕。旅行社會提供登山杖。我們只帶個小背包和相機。

DSC00819.JPG

 前晚的雪下近一呎深,走起來腳像陷入棉花般,増加不少行走的難度。

DSC00842.JPG

 背負著我們露營所需的馬匹。

DSC00847.JPG

 午餐時間到了,幫手泡奶茶和準備飲料。

DSC00853.JPG

 中餐是早上的餐廳準備的放在保溫筒內,我們就地野餐。

DSC00855.JPG

 我們的馬隊。最前面戴著飾品的是領導者,脖子也會有掛鈴。

DSC00860.JPG

 快到營地了,今日幾乎都是上坡。雖然空氣冷冽,但天好藍呀!!

DSC00866.JPG

 山的另一端就是 Jele宗,也是我們明天要去拜訪之處。

DSC00897.JPG

 幫手們已經幫我們架好帳篷了!!真感激。

DSC00901.JPG

 廚師在準備我們的晚餐,這也是他們晚上睡覺的地方。

DSC00905.JPG

 能在荒郊野外吃上這麼好吃又是現做的熱騰騰的食物,好幸福呢!!

DSC00947.JPG

 帳篷有兩層,保暖效果好。旅行社準備了墊子,毛毯,枕頭,睡袋,還有熱水袋。

DSC00948.JPG

 我們的簡易馬桶,既可愛又環保😁😀

    第二天:從Jele宗到 TSALUPANG, 約十公里,除了從營地到 Jele 宗是上坡外,其它都是下坡,十分容易走。這是一段濃密的松樹林加上高山杜鵑林,可以看到喜馬拉雅山脈。

DSC00909.JPG

@ Druk Path Trek, 途中經過的 Wall Stupa-佛塔牆。由數十個小佛塔圍成牆,上有許多經文,不丹人民會順著時鐘方向繞著牆走,祈福祈壽.

DSC00917.JPG

@Jele Dzong, 位於3490公尺高的山上,建於十六世紀,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寺廟中只有少數僧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DSC00920.JPG

這位年輕喇嘛很小就出家了,也不會說英文,但我好喜歡他臉上的寧靜與詳和。

DSC00923.JPG

 進人寺廟之前一定要脫鞋,脫帽以示尊重。導遊非常虔誠的把門口的焚香往身上送,以去掉雜念。此行的兩位導遊和司機,他們不知同樣的行程走了多少回,但誠敬之心絲毫並曾減少,令人動容。

DSC00931.JPG

 不丹農人畜養的犛牛,是很好的牛奶製品的夾源。毛也是重要的編織材料。

DSC00935.JPG

 愛爬山的山友,享受的就是山上遼濶的景吧!

DSC00941.JPG

 這隻可憐的母狗,很老而且全身病,瘸著一條腿,從第一天爬山就跟著我們,廚師和導遊都會餵她。不丹因不殺生,流浪狗十分的多。

DSC00943.JPG

 瑞香花開了,就是這種植物的樹皮可用來製造傳統的紙張。

DSC00965.JPG

@ Tsalupang, 第二天走了近十公里,營地前是所小學。朝會升旗之前,所有的小朋友皆在庭院中玩耍,並沒有早自習。看著在晨光中跳著格子的小朋友,彷彿回到了童年。

DSC00966.JPG

 學校老師只有數位。在不丹,老師是極被尊重的行業。

DSC00970.JPG

 朝會時間,全部學生集合聆訓升旗。我們的登山露營行程也在此結束。     

    Paro Tshechu(節日)是不丹年度最大的宗教慶典之一。它自17世紀以來每年三月舉行一次。當時不丹國的創始人Zhabdrung Ngawang Namgyel和Ponpo Rigzin Nyingpo在1644年在Paro Dzong 一起發起了這個節日。這個為期5天的節日分三個部分舉行 - 節日前一天的節前儀式是在Paro Dzong內舉行,剩下的4天是節日的主要慶祝活動. 它提供見證不丹人豐富的文化,歷史和宗教的最佳機會。讓您與不丹人民保持密切聯繫,深入了解不丹的生活,信仰等。在Tshechu期間,舞蹈由僧侶和人民來進行。Tshechu是一個宗教節日。這也是一年一度的社交聚會,人們聚集在一起,穿著亮麗的服裝,歡喜快樂。我們剛好碰上慶典,也開開心心的穿上不丹的傳統服飾來體驗一番。

DSC06786.JPG

Paro Tshechu-帕羅慶典,是不丹最有名的節慶之一,連不丹國王都親臨現場,在每年三月時舉行。我們有幸參加,感染了不少節慶的氣氛。活動中有不少帶了面具的舞蹈,是極具傳統氣習的表演。

DSC06798.JPG

帕羅宗的中庭擠滿了參加慶典的人們,演奏的僧侶們則在三樓高的看臺上吹奏著不丹的傳統樂器.

DSC06814.JPG

表演的盡情表演,觀眾們也很投入呢!!

DSC06856.JPG

男人則穿上 Gho, 是一片及膝的長袍,腰部綁上腰帶。腳上則穿上黑色至膝的長襪,搭配皮鞋。在進入重要場所或參加活動時,還得披上白色的圍巾- Kabney 以示隆重。

53821040_10157089525207829_98658796108251136_o.jpg

Kira 和 Wonju 是不丹女人的傳統服裝. Kira 是橫條紋或是格子狀到腳踝的一片裙,Wonju 是肩膀極寬且鬆的上衣。劉嘉玲和梁朝偉的婚紗照也曾在此取景。

*其他特色:

DSC06158.JPG

 繪製曼陀羅,這是非常細膩耗時的工作,因此成品售價高,但張張都是藝術品。在不丹的建築物上也被大量的運用。

DSC06399.JPG

 小雜貨店,這些雜貨店的店面很小,但幾乎什麼都有一些,像極了我們的便利商店。

DSC06488.JPG

 用泥土做成的小佛塔,是一種供獻品。在不丹各處均可見到。

*不丹的酒:我酒量並不好,但愛入境隨俗品嚐當地的酒和食物,這是旅遊貼近當地文化中一件很有趣的好方法。

15258950_553628771500610_4530871286720626688_n.jpg

 Takin 是不丹國寶動物"四不像" ,也是左邊這款紅酒的名稱。此款酒極甜,喝起來極像梅子酒,因為太甜了,所以我後來加上 whiskey 一起喝,味道好多了。右邊是桃子白酒,味道也稍稍偏甜。

1518078189.jpg

 不丹的國民 whiskey-Bhutan Highland Grain Whiskey.好喝!!不嗆不辣,略甜,是由各種穀物混合製造而成。在不丹商店中到處可見,還有小瓶裝,送禮㩦帶方便。

k5-whisky.jpg

 另一款威士忌取名 K5,是為紀念不丹現今五世國王登基的酒。而這款威士忌更是第一個在不丹國內混合和裝瓶的威士忌。傳說是在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座古老釀酒廠內發現了古老的配方,而開始在不丹的釀酒廠組裝。這座釀酒廠實際上是不丹陸軍福利項目的一部分,銷售的部分資金用於幫助退伍軍人。這款威士忌超好喝,入口極順。不丹人喝威士忌是加水不加冰塊,沖淡了好多威士忌的味道呀!!

IMAG0288.jpg

 農家中自釀的米酒-Rice Wine,裝在具有裝飾竹編的竹筒內,已稀釋過,好好喝,像日本清酒和臺灣小米酒的味道。切記,後勁十分強!!喝了四杯後,當場沒什麼感覺,但三十分鐘後開始有暈眩感,所以好酒的確不可貪杯😂 一般商店並無販賣,可請導遊帶去農家試試。

Druk11000_Beer.png

不丹啤酒種類不多,從虎穴寺下來時,我嚐了 Druk 11000, 口味類似臺灣金牌啤酒,但淡一些,比海尼根濃些,屬於淡啤酒。但也極易入口。我發現不丹各種酒類都偏甜了些。

 *不丹特產:

DSC06058.JPG

accaface-ada4-48ad-b47f-45adf0eb9da7.jpg

 不丹的蜂蜜好有名,到處買的到,最好的品質在 Bumthang, 買來當扮手禮是不錯的選擇。

fruit-jam-jelly.jpg

line_1553778913011.jpg

 不丹盛產高山水果,所以果醬也有名。產地也以 Bumthang 最棒。上圖是我買來帶回的李子醬,最好的是農家自產自製的梅子醬。

DSC00946.JPG

Doma-檳榔。不丹人民超愛吃檳榔的,男女皆吃。據說檳榔是佛教供奉時不可或缺的聖品,佛教高僧認為吃檳榔可治病,而不丹人民則是因天氣太冷而嚼檳榔,有發熱作用。連現今皇后心血來潮也會嚼上幾顆😣

DSC05930.JPG

DSC05818.JPG

 不丹人以米飯為主,用手吃飯。紅米為本地產,價格比白米高,但營養成分也較高。口感略似胚芽米,多嚼幾口甜味就會出現。

DSC05924.JPG

DSC05823.JPG

 不丹人每天每餐必備的 chily cheese, 就是牛起士加上辣椒。我們的導遊和司機只要有紅米配上 chily cheese 就彷彿在天堂上,不丹是嗜辣者的國度呀!!

DSC06505.JPG

 不丹的起士也很有名,起士狂可以買來當扮手禮或自用,產地仍以 Bumthang 為最大宗。

DSC06727.JPG

 犛牛乾起土,超硬!!!放一小塊在口中,要一個多小時才會慢慢融掉。據說有驅寒的作用。

shutterstock_112100834_potatoes_news_featured.jpg

 不丹盛產各種馬鈴薯,也是主食之一。可請導遊帶去餐廳時,請求他們用新鮮馬鈴薯來做炸薯條,保證會是你這輩子吃到最好吃的。

DSC05906.JPG

DSC05907.JPG

 Kira 和 Wonju 是不丹女人的傳統服飾。Kira 是裙子,以棉花為主,上衣是絲質的 Wonju, 一般整套價位在美金三十元左右, Thimphu 的選擇種類和樣式最多。一般上衣裡面會再搭上一件單色的絲質襯底,胸前配上別針。

DSC06463.JPG

巾控在不丹必買,質好,樣式漂亮,價錢驚人的便宜。這是手工編織的棉圍巾,美金五元左右,質感極好,一下子就敗了好幾條。最適合購買地點在 Paro.

* 後記: 

       在不丹旅遊可以做到輕鬆和放鬆,而最值得看的風景是人文。我旅遊時很喜歡和當地的人聊天和互動,才能更深入的了解他們的思想和理念。不丹人民在環山之下,先天條件並不佳,但多數人民勤奮愛國,樂天知足。自從2O08年施實資本主義後,不丹大都市 Thimphu 的生活也愈加辛苦,和其他世界各大都市一樣,生活消費高,謀生不易,因此有許多年輕人到世界先進國家像澳洲,紐西蘭打工,存夠了錢再回鄉買地蓋房子當出租房。農村也面臨了年輕人外流的現象,重要エ程也引進了不少印度勞エ,整個國家正在轉型當中。希望在資本主義下的不丹,別失去那股真和善。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蒙特惠克山(加泰羅尼亞語:Montjuïc)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巴塞隆納市中心西南部的一座山丘,俯瞰著港口,山勢平緩,但是東側臨海處則幾乎是峭壁。山頂高173米,有主要興建於17世紀的蒙特惠克城堡。其名稱來自中世紀的加泰隆尼亞文,原義是「猶太山」;也有一說是來自拉丁文「Mons Jovicus」,意思是「朱庇特之丘」。

    1842年,忠於馬德里政府的駐軍在此炮擊城市。該地也曾被充當監獄,常常關押政治犯,直至佛朗哥時期為止。該城堡也是許多人被處決的地點。在西班牙內戰的不同時期,國民黨和共和黨人都曾在那裡被對手處決。加泰羅尼亞民族主義領導人約韋爾被納粹引渡給佛朗哥政府後,於1940年在此處決。
蒙特惠克的山坡原本是樹林、耕地和牧場,部分森林於1890年代被清除。1929年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選址於蒙特惠克山後,這裡開始大興土木,建成了巨大的國家宮(Palau Nacional)、奧林匹克體育場、華麗的魔法噴泉(Font Màgica)及位處西側以表現西班牙不同的建築風格的西班牙村(Poble Espanyol)。
為了主辦以反對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1936年反法西斯奧運會,莫祖錫奧林匹克體育場(Estadi Olímpic Lluís Companys)於1929年竣工,但該計劃由於西班牙內戰爆發被取消。2008年以前,該場地是皇家西班牙人體育俱樂部的主場。
    面向市區一側的坡道曾經是蒙特惠克一級方程式賽道,舉辦過4次西班牙大獎賽。然而,在1975年西班牙大獎賽中,發生羅爾夫施托梅倫衝上看台,造成4人死亡的事故以後,西班牙大獎賽再也沒有回到蒙特惠克。
蒙特惠克被選為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地,以奧林匹克體育場為中心的場地被廣泛翻新,並更名為莫祖錫奧林匹克體育場,在6.5萬個座位的體育場舉行了開幕式和閉幕式,並舉辦了體育賽事。
    可乘坐蒙特惠克纜車(屬於巴塞隆納地鐵的一部分),然後轉乘吊艙升降機前往山頂。From wikipedia.

    蒙特惠克就在政要就在巴塞隆納市區內,交通非常方便.搭乘各種交通工具都會先到達西班牙廣場-Placa d'Espanya, 所以我們就從這裡開始逛逛!!    

DSC03114.JPG

威尼斯塔- Vetetian Towers,就位於通往蒙特惠克山上的瑪麗亞克里斯汀娜大道的兩側。該塔47米高,具有正方形7.2米截面。每一座的底部是人造石所建立的,紅的主要部分的磚,頂部部分是一個列柱,內置有人造石的觀看畫廊,並有著金字塔形的銅屋頂。他們是仿照泣在威尼斯的馬克教堂鐘樓。建於1927年至1929年,1929年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作為該地區的重建計劃的一部分。

DSC03120.JPG

 威尼斯塔對面的 西班牙廣場旅館。住在這兒,前面可以俯瞰蒙特惠克山。

DSC03127.JPG

 今日是巴塞隆納的重要慶典- La Merce, 所以大道上封閉辦起慶祝活動,我們也來共赴盛會。請來了 Plastic 熱門樂團來表演。

DSC03138.JPG

 夜晚的 Plaza de Toros de las Arenas, 前身是一座有名的競技場。

DSC03742.JPG

 Magic Fountain of Montjuic, 魔幻噴泉,夜晚會有噴泉燈光秀,也是當地著名景點之一。但並未每天都有,去時請上官網查詢。http://w110.bcn.cat/portal/site/FontMagica/indexa6be.html?lang=es_ES

DSC03749.JPG

 燈光秀開始了,噴泉和燈光相互輝映,煞是好看!!

DSC03761.JPG

 今日是慶典,所以山上博物館也有不同的光芒照耀著。

DSC03766.JPG

 人潮把整個廣場都擠滿了。

DSC03784.JPG

 慶典要結束前的煙火秀,每個人都好 high .

DSC03786.JPG

 煙火瀰漫^^

DSC04199.JPG

 白天的景色又不同,右邊是兩座威尼斯塔,左邊是Fira Barcelona,是建於 1929年的世界貿易展覽館。中央是瑪麗亞克里斯汀娜大道,後方是博物館。這裡古蹟和展覽極多,可逛上兩天。

DSC04200.JPG

 西班牙廣場中間的立體大雕像,這裡曾是公眾絞刑臺,直到1715年被廢除。在1915年為了世界博覧會,重新改建。

DSC04213.JPG

 Arenas de Barcelona, 建於1900年的競技場,是摩瑞斯的建築風格,即加入東方元素的建築設計。現已成為購物商場,

DSC04201.JPG

 左邊的 Arenas 塔是一座透明電梯,要付費才可搭乘。

DSC04202.JPG

 廣場頂層都是高級餐廳,360度的圓環造型,視野極佳。

DSC04206.JPG

 巴塞隆納的許多建築融入各種不同的元素和色彩,值得細細一看。

DSC04207.JPG

 遠眺提比達波山。

DSC04209.JPG

 後方是米羅公園- Parc de Joan Miro.這座高22公尺高的雕塑作品稱為 Dona i Ocell, 女人和鳥。

DSC04211.JPG

 隔壁的旅館有座露天游泳池^^

DSC04212.JPG

 旅館外有座高第風格的蝴蝶陶瓷拼貼作品。

DSC04214.JPG

 美好的天氣在玻璃窗反射下更顯萬里晴空。

DSC04216.JPG

 走上瑪麗亞克里斯汀娜大道,附近的行道樹已漸漸染上秋景。

DSC04217.JPG

 從魔幻噴泉望向西班牙廣場。

DSC04218.JPG

 加泰隆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 Museu Nacional d'Art de Catalunya, 這是周邊的一小部分建築。

DSC04219.JPG

 Palau Nacional,國家宮.主博物館的一部分。

DSC04223.JPG

 四根 Ionic Colums 矗立在國家宮的前面。愛奧尼式柱是希臘古典建築的三種柱式之一。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所以又稱為女性柱。柱身有24條凹槽,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

DSC04226.JPG

 這四根柱子的24條凹槽是橫向的和傳統直向式凹槽不同。

DSC04225.JPG

國家宮(加泰羅尼亞語:Palau Nacional)坐落於巴塞隆納蒙特惠奇山,是1926年到1929年間專門為1929年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建造的展覽館,並於1934年正式成為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的館。國家宮是世博會的主體建築,最初否決了何塞普·普格·伊·卡達法爾齊與紀耶姆·布斯克茨的設計提案,並最終由貝利·多梅內克·伊·魯拉監督,建築師尤金尼奧·森多亞和安瑞科·卡塔主持設計建造,建築面積達到32000平方米。它的設計靈感來自於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風格,由一個矩形主樓體,外加兩個側樓體和一個後樓體,與後樓體相配的是位於中部的橢圓形穹隆屋頂。石階上的瀑布和噴泉是卡爾雷斯·布伊卡的傑作,並在此安放了九個大型射燈,儘管只打開了幾個光線強烈的,但是每晚人們都能看到投射到天空中城市的名字.在國家宮舉辦了一個題為「西班牙藝術」的展覽,展品包括超過五千件來自於西班牙各地的藝術品。國家宮的內部裝飾秉承著14一代的藝術風格並有多個藝術家共同參與設計,比如 雕塑家安瑞科·卡薩紐瓦,何塞普·都恩亞馳,費德里克·馬雷斯和何塞普·黎芒娜,畫家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加利,何塞普·德多戈雷斯,馬努埃爾·胡姆貝特,何塞普·奧比奧爾斯,喬治·克魯姆和弗朗西斯科·拉巴塔。1996年到2004年間由奧古斯多·達爾瑪烏·卡姆,蓋·奧倫蒂,安瑞科·斯德戈曼,何塞普·貝內蒂托和奧古斯丁·奧比奧爾負責擴展國家宮內部的建築結構,以便創造更大的空間來展示保存全部的收藏品。From Wikipedia.

DSC04963.JPG

 今日噴泉開放,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DSC04232.JPG

 博物館兩旁各有四座黃色樓塔。

DSC04238.JPG

 因為宮前是很好的瞭望點,所以也有不少遊客坐在階梯前休息拍照。

DSC04239.JPG

 拍下的全景圖。

DSC04241.JPG

 國家宮的正圓塔頂。

DSC04242.JPG

 從另一個角度看塔頂。

DSC04243.JPG

 也可看到市中心正在興建的聖家堂。

DSC04964.JPG

今日流水自階梯流下,讓國家宮更具動感。

DSC04966.JPG

費德里克·馬雷斯和何塞普·黎芒娜共同完成了宮殿入口台階上擺放的雕像之一.

DSC04967.JPG

費德里克·馬雷斯和何塞普·黎芒娜共同完成了宮殿入口台階上擺放的雕像之二.

DSC04969.JPG

國家宮的前廳之一

DSC05017.JPG

國家宮的前廳之二

DSC05015.JPG

The Great Hall-人民大會堂.人民大會堂是由一個橢圓形的拱頂覆蓋,由數十根大柱撐起了屋頂。每根柱子之間都裝飾著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裝修簡單。另一特色是每個拱柱之間都有盾形徽章,代表著當時西班牙的五十個省,而這些裝飾從1929年保存至今。並有一座巨大的管風琴。

DSC04972.JPG

 1888年的巴塞隆納的世博會中,有兩座電管風琴被安裝在展覽會場,接連下的大展覽會也都有新的電管風琴被安裝在會場中,所以安裝電管風琴在大型博覧會中便成了巴塞隆納的一個傳統。

DSC04973.JPG

 這座巨型管風琴是由德國沃克公司和中央情報局所建成。完全是電動機制,有六個鍵盤和腳踏板,共有32音符和兩千多根管風琴。高度11公尺,寬34公尺。

DSC05012.JPG

 管風琴上方共有六個代表當初西班牙省市的六個盾形徽章。

DSC05013.JPG

 每兩根 Ionic Colum 組成一根大柱子來支撐住大圓頂,而且都有精緻的雕刻。

DSC04974.JPG

 每個半圓形窗都有著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作品。

DSC04976.JPG

 這些石柱是仿石柱。

DSC05010.JPG

 二樓看臺上的綠色圍欄。

DSC04977.JPG

上到塔上陽臺,可以看引Palau Sant Jordi Monument,聖喬治宮體育館紀念塔,這是一座室內綜合體育館,在1992年巴塞隆納夏季運動會的主館之一。

DSC04979.JPG

 國家宮有一座圓頂和四座高塔位於兩側,這是其中之一的高塔

DSC04982.JPG

 中央圓頂最頂層的外觀。

DSC04984.JPG

 這座圓頂建築的外表有許多石雕作品。

DSC04985.JPG

 石雕作品之一,天使。

DSC04987.JPG

 在塔頂可遠望整個巴塞隆納市的北方。

DSC04988.JPG

 左邊一排建築的屋頂呈現非常有趣的幾何排列圖形。

DSC04991.JPG

 室內展覽室之一。

DSC04992.JPG

 國家宮內最大的收藏作品是 Romanesque Art, 直譯成羅馬式風格的藝術作品。是指11到12世紀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風格。這是一幅壁畫作品,12世紀的作品- Altar Frontal from Tavernoles.是天主教堂內後殿的裝飾,大部分來自烏赫爾教區。

DSC04994.JPG

 每一座通往展覽室的拱門上也都有壁畫。

DSC04995.JPG

 每幅壁畫內都有著天主教的故事。

DSC04996.JPG

 Apse of Santa Maria, Aneu, 是12世紀末13世紀初的作品,是庇里牛斯山上一間修道院內的作品。

DSC04997.JPG

 這是一系列的木雕作品 Erill la Vall Descent from the Cross 之一,是12世紀的作品。

DSC04999.JPG

 The Arlanza Gryphon, 原是一幅濕壁畫。Gryphon 是一種半獅半鷲的怪獸。是西元1210年的作品。

DSC05000.JPG

 這個展覽室極特別。有許許多多的壁畫。

DSC05002.JPG

 米羅和陶藝家瓊Gardy阿蒂加斯於1978年在 巴塞隆納為IBM總部的奧古斯塔壁畫。高度是2.80公尺,寬8.72公大,由406塊耐火材料磚燒成的。在白色背景上有著米羅特有鮮豔的色彩數字:藍色,紅色,綠色和黃色,再用粗黑色線條勾勒。雕塑家瓊Gardy阿蒂加斯從父親那裡學到的技術。

 

 

DSC05004.JPG

Principal Dome-主穹顶, 對於穹頂的裝飾是LLUIS Plandiura所提出的,他是當時加泰羅尼亞藝術家之中極富盛譽的一位。圓頂(約300平方米的面積)的核心部分是科特迪瓦的Francesc加利阿西斯的作品,代表著"在這偉大的世代,用此特別的方式用四個組合:宗教,科學,藝術和土地來呈現其偉大“。宗教: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場景。在他的兩側是烈士和天使般的人物,在他的腳下,是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另一個場面描繪了撒拉遜領導者移交城市的鑰匙給基督教軍隊。科學:一位在幾何和科學故事中的女寓言者,伴隨著米格爾.塞爾維特和他的肺循環系統。Blasco de Garray,是使用槳輪航行的發明者。還有一位從科爾多瓦來的阿拉伯人在觀察星星。美術:一個女人與彩虹還有月桂的分支。兩個女性形象象徵著建築特有的模型。也有繪畫,雕塑,文學和音樂的表示。地球:一個女的用一隻手抱著月亮的身影,而太陽在她的腳下。還有幾棵彩繪的水果代表著農業,工業和畜牧業。

 

DSC05006.JPG

 
圓頂的中圓桶有十二幅代表古代文明的畫作,由Josep Togores Manual Humbert 所完成的。四個角落是純灰色的繪畫作品,並描繪四項涉及萊昂,卡斯蒂利亞前王國納瓦拉和阿拉貢皇冠的寓言

DSC05018.JPG

 觀光人潮不斷。

DSC05019.JPG

 館內館外景色都佳。

 

DSC05028.JPG

 海鷗肆無忌憚的在古蹟上留下牠們的DNA😆

DSC05034.JPG

 每座雕像上都有一隻。

DSC05031.JPG

 這是少年夫妻^^

DSC05023.JPG

 老來伴^^

DSC05032.JPG

 大方晒恩愛的情侶^^

DSC04249.JPG

 參觀完國家宮,我們繞到旁邊的山丘,慢慢沿著山路向上走。附近有許多步道和公園。

DSC04248.JPG

 不知道是幾世紀的鐘樓?當初應該有座小教堂吧?

DSC04250.JPG

 常常覺得巴塞隆納內的古蹟太多,所以可能不是非常珍惜吧!

DSC04251.JPG

 小花遍地^^

DSC04252.JPG

 有趣的塔項裝飾。

DSC04253.JPG

 公園維持保養的極乾淨,適合散步。

DSC04255.JPG

 不知不覺的就走到了火車電䌫站.

DSC04254.JPG

 此站於1928年開通,當初是設計用於國際博覽會。可在此接駁䌫車上到山頂的城堡。

DSC04258.JPG

 上山的電纜車。

DSC04259.JPG

 出發了。

DSC04261.JPG

 平均一兩分鐘就有一輛車廂,遊客眾多

DSC04263.JPG

 巨大的轉盤。

DSC04264.JPG

 城堡到了。

DSC04267.JPG

Montjuïc Castle,是一個古老的軍事要塞,於1640年開始興建,只是一座小小的防禦基本設施,並在1641年的收割者戰爭中被反判軍在此打敗勢力強大的西班牙王朝軍隊。

DSC04269.JPG

 1694年,新的堡壘陸續興建,變成了一座城堡,但在1705年被英國中校 William Southwell 所率領的軍隊所攻下,並成為此城堡的州長。舊的城堡曾在1751年被拆除重建,且屹立至今。

DSC04270.JPG

 昔日的護城河已不見水流,到處綠草如茵。

DSC04265.JPG

 遠處的拱橋。

DSC04266.JPG

 這座美麗的城堡曾在1779年到1799年間被放置了120座大炮!!

DSC04276.JPG

 昔日的血肉戰場,現已被綠藤所覆蓋。

DSC04278.JPG

 城堡就向著海洋,所以假日有許多遊客來此看海。

DSC04279.JPG

 要進城堡探個究竟了^^入口處上方有個象徵當時王朝的盾形徽章。

DSC04281.JPG

 向左向右?

DSC04282.JPG

 3百年多年來,多少人走上了這條紅磚道?歷史無法記住一切!!

DSC04283.JPG

 一塊塊堆起的磚,倒了又砌,鋒火不斷,但時間仍在此繼續前進。

DSC04285.JPG

 這是圓形炮臺,專門放大巨炮的。

DSC04286.JPG

 可以看到來往的所有船隻。

DSC04288.JPG

 城堡內種植了不少此種植物,正逢開花季節。

DSC04291.JPG

 為了防止敵人入侵,連窗戶也只能開個小洞而已。

DSC04292.JPG

 這座大炮正對大海,可對海上的入侵船隻做出毀滅性的攻擊。

DSC04293.JPG

 海空一色!!

DSC04295.JPG

 繁忙的巴塞隆納港。

DSC04296.JPG

 左邊停滿了不少的豪華遊輪。

DSC04298.JPG

 知名的W 旅館也座落於此。

DSC04299.JPG

 貨櫃堆積如山。

DSC04297.JPG

 這些都是當時的大炮口。

DSC04300.JPG

 最上層的塔臺用於當暸望臺和指揮中心。

DSC04303.JPG

 在1936年到1939年的西班牙期間,這裡曾被兩方軍隊用來囚俘及施於酷刑並處決戰犯。現在此處已是一座軍事博物館。

DSC04305.JPG

 真是一片好風光!!此時無聲更勝有聲。

DSC04308.JPG

 在此可眺望整個巴塞隆納市。

DSC04318.JPG

 偌大的廣場不知處決了多少戰俘!!人類的歷史其實是由無數的戰爭所累積下來。

DSC04320.JPG

 迥廊通道帶著我們進入了三百年前的時空。

DSC04321.JPG

 絡繹不絕的遊客踩著歷史,但有多少人會真正去了解這裡的歷史背景?

DSC04323.JPG

 走出堡壘,仍對著擔任重要防禦攻勢的堡壘流連。

DSC04324.JPG

 搭乘纜車下山了^^

DSC04513.JPG

 接下來造訪另一座在山上有名的建築-Poble Espanyol. 就在國家宮附近,走路即可到達,沿路綠樹成蔭。

DSC04514.JPG

 城堡外的兩座大巨人,是節日慶典用的,起源於14世紀的天主教,並流行於歐洲各國。稱做 The Festival of Corpus Christi.

DSC04519.JPG

 這座城堡建於1929年,是當時西班牙世界博覽會主要工程之一。此西班牙村內有代表西班牙十五自治區 116 座建築物的複製建築。在世博會後原計劃拆除,但因整個展示非常成功,所以便保留至今,成了巴塞隆納市另一有名的景點。

 這是村中的平面圖。背面有所有建築物的名稱。

DSC04520.JPG

 進入村內,可以看到許多的建築物都是複製有名的建築,但搭配完整,互不衝突。

DSC04521.JPG

 現在這裡的建築物都用來當做餐廳,藝品店,禮品店。

DSC04522.JPG

 我最愛的窗景之一。

DSC04525.JPG

窗景之二。

DSC04575.JPG

窗景之二。

DSC04524.JPG

Torre d'Utebo (Zaragoza)

DSC04526.JPG

 在此散步真是令人愉快。

DSC04529.JPG

Font De Prades, Prades 噴泉,是仿文藝復興時代在 Prades 的一座噴泉。每年七月初,這個村子會有氣泡酒節慶活動, Cava Festival, 然後這座噴泉的水會換成氣泡酒,給大眾免費飲用。

DSC04527.JPG

 Sanudo Leather Craft, 是這裡一間極有特色的皮革專賣店,是間百年傳承老店。

DSC04532.JPG

 這是學徒。

DSC04533.JPG

 老店的牆上掛滿了製作皮革製品的工具。右邊是小老闆。

DSC04534.JPG

 巴塞隆納的皮革製品極多,在歐洲很有名氣。

DSC04535.JPG

 皮編眼鏡蛇。

DSC04536.JPG

 很特別的獸首皮雕。

DSC04537.JPG

 極具價值感的手工皮編織品。

DSC04538.JPG

 他們接受所有的客製作品。

DSC04539.JPG

 人類大腦創意無限。

DSC04540.JPG

 家傳的石刻作品,清楚的點出此行業的特色。

DSC04541.JPG

 用剩下的皮革,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大小,也可排列組合成一件很棒的作品。

DSC04543.JPG

 非常喜歡這件作品,雖簡單但葉子的紋路刻得太棒了!!

DSC04544.JPG

 室內裝飾的好作品。

DSC04545.JPG

 手工皮包工作檯。牆上都是設計圖。

DSC04546.JPG

 小皮件也不少,買了一些當伴手禮^^

DSC04547.JPG

 連工作圍裙也是皮革品!!

DSC04549.JPG

 林蔭下的小餐飲店。

DSC04550.JPG

 另一有特色的建築。

DSC04551.JPG

 牆上的陶瓷拼貼作品。

DSC04554.JPG

Calle Cuna. Arcos de la Frontera, 仿西班牙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加的斯省的一個鎮,位於瓜達萊特河畔.

DSC04563.JPG

 非常有地中海建築的風情。

DSC04561.JPG

 今夜佛朗明歌舞表演的場地。

DSC04562.JPG

  Flamenco !! 是以吉普賽式表演的佛朗明歌舞。

DSC04569.JPG

 沿著坡道向下走,路中間有一些類似分隔島作用的銅鑄作品。

DSC04565.JPG

 做瑜伽的女人。

DSC04566.JPG

 沈思者?

DSC04567.JPG

 唱歌的拉琴者。

DSC04571.JPG

Camino de Santiago, 聖雅各之路或聖地牙哥朝聖之路(西班牙语:El Camino de Santiago)是前往天主教的聖地之一的西班牙北部城市聖地牙哥康波斯特拉的朝聖之路。主要指從法國各地經由庇里牛斯山通往西班牙北部之道路,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遺產,也是全世界僅有的兩處「巡禮路」世界遺產,另一處是日本的「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兩古道在1998年締結為姊妹道路。

DSC04576.JPG

 綠藤下的一個小角落。和深紅色的門在顏色上搭配得真好。

DSC04578.JPG

Placa Major-市長廣場-它再現了里亞薩卡斯蒂利亞廣場,允許多個活動在這一天使用.可用晝夜:晚餐,節日和音樂會,團隊建設活動

DSC04580.JPG

現在有很多餐館

DSC04581.JPG

我真的很喜歡在這裡散步^^

DSC04588.JPG

佛朗明哥舞之夜

DSC04591.JPG

Sangrita.

DSC04592.JPG

香腸和 Jamon

DSC04593.JPG

蘑菇

DSC04594.JPG

Cheese.

DSC04596.JPG

番茄麵包

DSC04633.JPG

Crème brûlée

DSC04597.JPG

表演舞臺

DSC04600.JPG

在2樓的座位

DSC04601.JPG

演出開始

DSC04602.JPG

吉他手-Carlos López "Arenque"

DSC04606.JPG

 總共有三位女舞者,老中輕各一位,還有一位男舞者。這個舞團叫 El Tablao de Carmen,是由一位知名的女舞者- Carmen Amaya 在1988年所成立的。這位女舞者是 Isabel Orozco.

DSC04613.JPG

 佛朗明歌舞者的腳踏踢的動作極多。

DSC04604.JPG

 當有舞者在舞台中央表演時,其他舞者在旁拍手,助唱,讓氣氛更熱鬧。

DSC04610.JPG

 需要歌唱者演唱。非常投入^^

DSC04618.JPG

 舞台雖小,但各個演出者都非常賣力。

DSC04622.JPG

 男舞者

DSC04628.JPG

 表情也極為豐富。

DSC04638.JPG

 女舞者-Gema Moneo, 是當地有名的舞者,從小就學唱和跳。家族裡有許多知名歌手和吉他手。

DSC04640.JPG

 要又唱又跳實在不容易。

DSC04644.JPG

 腳的動作非常多。

DSC04649.JPG

 她臉上的表情真棒!!

DSC04651.JPG

歌手

DSC04658.JPG

另一女舞者-La Tana,她也很出名,母親是歌手.

DSC05900.JPG

 參觀完了西班牙村,往山下走到 CaixaForum. 這棟建築原是紡織廠,是知名建築師 Josep Puig i Cadafalch 的作品,於1911年完成,並於同年得到巴塞隆納最佳工廠建築獎。但工廠於1918年關閉,後來用來當作倉庫,也曾給西班牙國家警察部門使用過,直到1963年被 La Caixa 銀行買下。現是當博物館。

DSC05901.JPG

 在2002年博物館啓用之前,曾經重建過,並且將入口重新改造過,是由日本建築師  Arata Isozaki 所設計。總共多用了十萬塊紅磚。現在展覽場地有3英畝大,裡面有一座媒體圖書館,禮堂,教室和一間餐廳。

DSC05902.JPG

 地下一樓,上一層需搭乘電扶梯。

DSC05903.JPG

 今日有國家級會議在此舉辦,戒備森嚴。

DSC05904.JPG

高塔上的避雷針。因今日的高峰會議,許多設施關閉,塔樓也關閉,所以行程就在此畫下句點。

參考資料:  Vetetian Tow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etian_Towers

           Magic Fountain of Montjuic: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gic_Fountain_of_Montju%C3%AFc

           Fira Barcelo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ra_de_Barcelona

                    Montjuic Hil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2%99%E7%89%B9%E6%83%A0%E5%A5%87%E5%B1%B1

          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A%A0%E6%B3%B0%E7%BD%97%E5%B0%BC%E4%BA%9A%E5%9B%BD%E5%AE%B6%E8%89%BA%E6%9C%AF%E5%8D%9A%E7%89%A9%E9%A6%86

          barcelona placa de espany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C3%A7a_d%27Espanya,_Barcelona

          西班牙廣場 (巴塞隆納):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5%BF%E7%8F%AD%E7%89%99%E5% B9%BF%E5%9C%BA_(%E5%B7%B4%E5%A1%9E%E7%BD%97%E9%82%A3)

          Arenas de Barcelona:http://www.arenasdebarcelona.com/

          Park of Joan Miro: http://www.barcelonaturisme.com/wv3/en/page/528/parc-de-joan-miro.html

          Montjuïc Castl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tju%C3%AFc_Castle 

          Poble Espany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ble_Espanyol

          Tablao De Carmen: http://www.tablaodecarmen.com/

          CaixaForum Barcelo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ixaForum_Barcelona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特塞拉特山是西班牙的山峰,位於該國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屬於加泰羅尼亞前海岸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1,236米,山體由礫岩組成.主要山峰有桑特Jeroni(1236米),Montgrós(1120米)和米蘭達去萊斯Agulles(903米)。蒙特塞拉特”的字面意思是“鋸(鋸齒,像普通手鋸)山”。山是由驚人的粉紅色礫岩形成沉積岩。蒙特塞拉特是西班牙的第一個國家公園,  也是巴賽隆納近郊極富盛名的觀光景點。

DSC03987.JPG

 這是我們此行巴賽隆納之行最常用的票,可搭乘所有Zone 1內的公共交通設施。因我們此行停留甚久,所以購買了30天內可搭乘70次,且可由多人共同使用的票。非常方便,相對下也便宜。

DSC03985.JPG

 我們先在下塌的旅館附近的火車站搭乘火車前往 Monistrol Central , 再轉搭接駁車上山。

DSC03988.JPG

 這就是我們轉程站。

DSC03986.JPG

 必須在此另外買票上山,單程為6.3歐元。

DSC03992.JPG

 我們將搭此車上山^^

DSC03991.JPG

 駕駛和隨車人員都是女的哦^^ 

DSC03993.JPG

 沿著這條火車軌道上山了^^

DSC03989.JPG

 今天雲霧瀰漫,具朦朧美。

DSC03990.JPG

 可看到岩石的顏色偏紅,且層層堆疊的情況很清晰。

DSC03999.JPG

 到了山上,天空放晴了。近看真像排列不一的手指頭,而且顏色更紅豔。

DSC03998.JPG

 從正面看,山形更特殊。

DSC04062.JPG

    一千多年前此為男子修道院,現在山上現在除了有座知名的教堂-Basilica外,許多建築已改成博物館,遊客中心,飯店和旅館。

    蒙特塞拉特的歷史是具有神蹟的。在西元880年開始的時候,一小群牧羊人的孩子看到了一個明亮的光線從蒙特塞拉特山從天而降。在這一瞬間,孩子們聽到天使歌唱和音樂,使得他們的充滿了無限的喜悅。於是孩子跑回家去,將瘋狂的經驗描述給父母親們,父母親們對此都抱持懷疑態度,但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值得信賴且誠實的,所以他們就跑到那裡去看看孩子經歷過的地方,想了解是否真有有什麼神蹟?沒想到這些父母也見證了同樣的神蹟,所以他們認為只有一個結論,那就是這些異象是上帝的旨意。   

      當地教區牧師被帶到現場,並目睹了同樣的異象,而這個異像是從一個在蒙特塞拉特山的一個洞穴內出現的。所以就由社區的宗教長老來這個洞穴探索,他們發現聖母瑪利亞的形象。並從那一刻,此山洞成為了宗教朝聖者神聖禁地。

     今天這個神聖的石窟您可以步行至此,沿途可看到當時這些事件發生的各種雕塑作品。聖石窟目前已被任命為一個神聖的地方,世界各地朝聖者和好奇的訪客們也都會來此參觀。

DSC03994.JPG

 在山上的博物館旁有座出自名雕刻家 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 之手的石雕- Sant Jorge.

DSC03996.JPG

 在餐廳的廣場前有一座 主教Abat Oliba 的銅像,他是此地 Montserrat (男子的)修道院 的創辧者,於西元1O25年創辦,

 地上一樓是飯店,上面就是有名的 Basilica, 即古羅馬式長方形式建築的大教堂。

DSC04001.JPG

 上了二樓,有個寬闊的平臺,進入裡面就是大教堂了。

DSC04000.JPG

 在進入教堂的廣場右邊有座外牆,牆上有數個拱形窗可眺望山景。每兩個拱窗門還有著不同聖人的雕像。

DSC04013.JPG

 正門有四個拱門可進入教堂。

DSC04008.JPG

 正中間有一座 Don Juan de Aragon 的墓。Don Juan de Aragon 是古西班牙的王子,生於西元1478年,死於1497年。

DSC04014.JPG

 在通往主教堂的通道牆上有一幅很大的壁畫,是描述聖母瑪麗亞抱著還是嬰兒的耶穌基督。這種黑色的瑪麗亞,在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國家內極為普遍,英文稱" Black Madonna", " Black Virgin"大約出現在12一15世紀。大部分是木雕,也有些許是石雕。

DSC04016.JPG

 走道上有不少石雕和壁畫。

DSC04009.JPG

 這是等著入內參觀的人潮。

DSC04023.JPG

 教堂的正面。

DSC04018.JPG

 ,耶穌基督及其十二位門徒的雕像。

DSC04038.JPG

 每座雕像雕工均極為細膩。

DSC04019.JPG

 最上層的十字架具有獨特的東正教特色。

 教堂門前的廣場是全由大理石鋪成,有特別的排列法。是仿造羅馬的梵蒂岡。

DSC04022.JPG

 通道上的天花板上有座奇特的吊燈,旁邊有克特隆尼的文字,不知是何含義?

DSC04025.JPG

 這是修道院士修道時居住所。

DSC04026.JPG

 簡單的陽臺上擺上一些盆景就是另一番風景^^

DSC04015.JPG

DSC04030.JPG

 在進入聖殿的穿堂牆上,有許多聖人(Saint)的雕像。

DSC04031.JPG

 這是另一幅黑面聖母瑪麗亞神蹟的作品,是為了慶祝此處被發現一百週年而特製的。

DSC04033.JPG

 今日教堂內舉辦活動,許多人穿著古時歐洲十九世紀的服裝。

DSC04039.JPG

 這是19O0年的作品。FIDES 是拉丁文,在古羅馬天主教堂中常用,代表FAITH ,信仰,信心。

DSC04040.JPG

 我們跟著隊伍來到二樓的後殿。

DSC04041.JPG

 在上方擺的就是黑面聖母的雕像。

 黑聖母足加泰隆尼亞人最喜愛的聖人。懷中就是童年的耶穌基督。這是一座純金的雕像。

DSC04042.JPG

 這是另一座聖母瑪麗亞的銅雕像。

DSC04043.JPG

 此處的信徒眾多,蠟燭臺全滿。

DSC04044.JPG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主殿,剛好碰到牧師在做彌莎,所以無法仔細的參觀,但已可看見其富麗堂皇的一面。

DSC04046.JPG

 地板全是大理石,所以拱頂全用金色鑲邊。

DSC04050.JPG

 每條支持拱頂的支架交叉處,都有著精細的繪圖。

DSC04045.JPG

 天主教教堂的十字架上都會有耶穌基督受難的象徵。

DSC04048.JPG

 這是二樓主殿上正面所見的黑聖母瑪麗亞。兩旁有著極為精細的壁畫。

DSC04059.JPG

 走出正殿外,右邊有座巨大的鐵雕像,不知是哪位聖人?

DSC04060.JPG

 往通道向外望去,在框架內的鋸齒山形更為明顯。

DSC04067.JPG

 今日天氣很好,極適合登高望遠。

DSC04070.JPG

 我們繼續前往此山發蹟的神秘洞穴一Holy Cave.,

DSC04082.JPG

 Saint Diminic 的巨大石雕. Saint Dominic 是西班牙神父和羅馬公孜的聖人,也是道明會的創辦人。生於1170,逝於1221年。由8塊五巨石雕刻堆疊而成

DSC04083.JPG

 這就是我們的目的地,建立峭壁上。

DSC04085.JPG

 繞著山有著水泥鋪陳的步道,甚是好走。

DSC04087.JPG

 山頂上有座巨大的十字架。

DSC04089.JPG

這條通往聖穴的道路約1.5公里長,建於17世紀。沿路的玫瑰經雕塑作品也出於眾名家之手,像 Gaudi, Puig I Cadafalch, Joseph LLimona,and Vallmitjana.

I goig.jpg

  1. 聖母領報, Joan Pujol and Francesc Garcia 的作品.照片出處: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210

II goig.jpg

2.聖母往見聖婦依撒伯爾, La actual es de Manuel Cusachs (1983)的作品.照片出處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314

III goig.jpg

3.耶穌基督誕生,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Josep Puig i Cadafalch and of the sculptor Josep Llimona .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391

DSC04091.JPG

4.聖母獻耶穌於聖殿,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Joan Martorell and the sculptor Josep Maria Barnadas .

V goig.jpg

5.耶穌十二齡講道,Joan Martorell work equally and Josep Maria Barnadas, as amended byMuncunill i Parellada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551

 

DSC04093.JPG

6.耶穌山園祈禱,Work of Joaquim Codina i Matali with sculptures by Josep Campeny .

II dolor.jpg

7.耶穌受鞭打之刑,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 and Carmona and the sculptor Agapito Vallmitjana .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702

III dolor.jpg

8.耶穌受茨冠之苦辱,Enric Sagnier i Villavecchia and sculptor Anselm Nogués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7811

  • DSC04144.JPG
  •  
  • DSC04143.JPG
  • 9.耶穌背十字架上山,Joan Martorell work with Venancio Vallmitjana as a sculptor.

DSC04094.JPG

DSC04101.JPG

DSC04142.JPG

10.耶穌十字架上受難,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Josep Puig i Cadafalch and Josep Llimona sculptor.

DSC04109.JPG

11.耶穌復活

DSC04139.JPG

From 高第.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Antoni Gaudí (with the collaboration of his assistant Joan Rubió ) and sculptorsJosep Llimona ( Risen Christ ) andDionisio Renart ( Las Tres Marias )

II gloria.jpg

12.耶穌升天,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Bonaventura Bassegoda i Amigó and sculptor Josep Reynes .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8109

DSC04111.JPG

13.聖神降臨.Designed by the architect Joan Martorell and the sculptor Josep Maria Barnadas, with mosaic of Mario Maragliano .

IV gloria.jpg

14.聖母蒙召升天,Joaquim work Codina i Matali with sculptures by Venancio Vallmitjana.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8265

V gloria.jpg

15.天主光榮聖母.Joaquim work Codina i Matali with sculptures by Joan Flotats .De Canaan - Trabajo propio,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1158328

DSC04103.JPG

 回頭望向修道院。

DSC04108.JPG

 近看山形似手指。

DSC04115.JPG

 Santa Cova Chapel 在望^^

DSC04120.JPG

 這個山坡上的洞穴是在西元880年由一群牧羊人發現的,據傳說,在西元880年星期六晚上,兩個年輕的牧羊人發現了大光從天而降,並伴隨著悠揚的旋律定居在蒙特塞拉特山。接下來的一周,伴隨著他們的父母,也看到了相同的願景。願景繼續在以後的幾個星期重複,男孩於是帶來了德蒙特塞拉特的校長-奧萊薩。對此,牧師驚動了主教的曼雷薩,而且他們還在一個山洞中發現了珍貴的母瑪麗亞的雕像。但是,當他們試圖移動處女下山到曼雷薩,卻發現它太重無法攜帶,後來這被大家解釋為聖母應留在蒙特塞拉特山被崇拜的一個神聖信號。 

DSC04121.JPG

後來一個小教堂在山洞再次被建於1696和1705之間,這要歸功於Gertrudis的德坎波雷利斯。值得注意的是,教堂的垂直方向坡度較陡,也強調當初發現位置的險峻。該教堂建於當初發現雕像的石窟下面,它的外形像是座拉丁十字架。在十字交口上有一個小圓頂,利用燈籠讓小教堂明亮。由於原來的黑聖母麗亞已搬至大修道院,現在的小教堂內的聖母瑪麗亞像是後來再製作的。

毗鄰著教堂的是一個小迴廊,有著另一種建築結構,有三個隔間,一個給還願,放置聖器,和給訪問朝聖者的房間。另一個房間是給在此避難的和尚和受歡迎遊客使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堂被攻擊或多次受損。在半島戰爭(1811年至1812年)期間,入侵的法國士兵嚴重破壞此處的修道院教堂,但其牆壁仍屹立於此,後來再由建築師 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y Lozano 在1857年至1859年之間重新建立了教堂。1994年,森林火災摧毀了所有教堂的支撐物和迴廊的屋頂,因而毀壞了許多室內地板和家具,也造成了教堂的局部坍塌。這種情況在秋天當暴雨造成的土石流下,更進一步的破壞了教堂,甚至大雨引起的暴發山洪將教堂和燈籠均徹底損壞。所有的重建工作終於在西元1997年完成,並開放給所有的朝聖者。圖片來自 Canaan - Own work, GFDL,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532639

DSC04127.JPG

 這就是當初神蹟顯現的洞穴。

DSC04125.JPG

 後來再製的黑面聖母瑪麗亞。

DSC04129.JPG

 上有耶穌升天的雕像

DSC04126.JPG

 教堂內的彩色玻璃窗。

DSC04133.JPG

 這扇窗在入口大門上,有蒙特塞拉特山的形狀。

DSC04131.JPG

 從窗口向外眺望,景色很美哦!

DSC04137.JPG

 走出教堂外,看見盛開的黃色花朵。

DSC04141.JPG

 這是一位來自東歐的美女^^

DSC04160.JPG

 我們要再搭火車回到原來的修道院站。

DSC04151.JPG

 遊客很多。

DSC04152.JPG

 火車交會軌道.

DSC04004.JPG

 哇!火車交會了!!好陡呀!

DSC04154.JPG

 這是 Santa Cova 站。

DSC04156.JPG

 再看一遍奇特的山形。

DSC04158.JPG

 爬滿綠藤的紅牆搭上開滿紅花的白窗,顏色配得真好^^

DSC04162.JPG

 又是另一不知名的盛開的植物。

DSC04165.JPG

 我們又搭另一班火車上到 San Joan ,這裡鋸齒的山形更加明顯。

DSC04166.JPG

 這時雲層變厚了。

DSC04167.JPG

 在這裡有一些沒有鋪陳的步道可通向蒙特塞拉特山自然公園。

DSC04171.JPG

 這個鳥之眼(bird's eye view)可以俯瞰整個蒙特塞拉特修道院。

DSC04177.JPG

 這樣看更清楚。

DSC04183.JPG

 另一不知名植物。

DSC04186.JPG

 要下山回旅館了,我們要搭另一交通工具-纜車。

DSC04187.JPG

 角度也超陡的。

DSC04190.JPG

 遇到另一上山的䌫車。

DSC04192.JPG

 今天的行程就在即將到達的纜車站畫下完美的句點。

參考資料: 

Santa Maria de Montserrat Abbey: http://www.abadiamontserrat.cat/(S(0ybut1jz4guzrxs2z0qb1zrq))/Defaultangles.aspx

Monumental Rosary of Montserrat: https://es.wikipedia.org/wiki/Rosario_Monumental_de_Montserrat

Santa Cueva de Montserr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nta_Cueva_de_Montserrat

Funiculars in Montserrat:http://www.montserrat-tourist-guide.com/en/transport/funiculars-montserrat.html

Montserrat Essential Tourist Information Guide: http://www.montserrat-tourist-guide.com/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初在排行程時,我們希望能走印加古道和爬上 Huayna Picchu.後來和領隊討論行程時,才發現因自己的疏失,竟然沒有預約。在非常失望之下,領隊建議爬另一座山,就是馬丘比丘山。他還說,妳們走了印加古道,怎麼可能隔天還上瓦納比丘或馬丘比丘? 被他說的差一點就放棄了。後來經過確認還有上山的名額,我們這两個不怕死的就懷著既雀躍又忐忑的心,在走完印加古道後,隔天又爬上了馬丘比丘山。哇塞,超累的!!! 但每次爬到山頂後,因為美麗的視野又把所有的累全忘掉了,這就是登山的迷人之處😀

DSC02192.JPG

  要上馬丘比丘山,就得再搭巴士上山。我們入山的時間是7:30到8:00,所以6點半就得出門。一到巴士站,天哪,大排長長長龍!! 往前看,根本看不到公車!! 還好因為發車快,二十分鐘之內上了車。

DSC02194.JPG

 候車時,發現框在街道名稱外的裝飾很有特色。中間是太陽,左右兩頭上方是神鷹的頭,而左右兩頭下方是美洲獅的頭,中間下方是蛇頭。全是印加聖物。

DSC02195.JPG

 在河流兩旁的花盆上,也都有太陽神的圖騰。

DSC02196.JPG

 在防洪溪流建設的牆面上,依原有石形而雕刻出印加人的形像。

DSC02197.JPG

 到達山頂後,又是一堆等著入馬丘比丘參觀的人潮。分早上一批,下午一批,一天共5000人。我發現歐洲和南美洲的遊客最多。

Image result for mountains surrounding machu picchu

 左上角就是今日要登上的馬丘比丘山。中間上方是馬丘比丘遺址以及對外通連的十三彎道。遺址旁右邊的高峯是瓦納比丘。彎道下是 Putucusi 山。最下方是熱水镇. 馬丘比丘山有 3050 公尺海拔高,在山頂上可以俯瞰整座馬丘比丘遺址,還可以看到附近山羣的全景圖。在印加帝國時期,大祭司會在某些特別的日子裡登山此山,向聖山 Salkantay Apu 舉行祭拜儀式。

DSC02238.JPG

 登山口在遺址內,和進入太陽門的路徑同方向。但在上梯田處要右轉,進入登山口的檢查哨。在此要核對護照和登山證,也要在簽名簿上寫下姓名和入山時間。下山要寫上下山時間,才能確保所有人員安全下山。入山许可證外國人士需美金65元,而且有入山時間,一定要把握好。一般過了入山時間,是不允許入內的。從遺址巴士站到入口,約需30-40分鐘,所以從熱水鎮等公車上山到登山口需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故提早兩個小時排隊等公車到登山口才不會太匆促。開放時間是早上七點到十一點。每日限定400人入山。我們今日6點半出門,到檢查哨已是8:06分,差點進不了。沿途用跑的,所以時間一定要拿捏好。

DSC02198.JPG

 登山垂直距離 652公尺,難度屬中級到挑戰級。全程陡坡至少在30度以上,愈上愈陡也愈峽窄。一般人要花三到四小時才可走完全程。體力不好或懼高者勿試。我們仍採取走60-100個階梯就休息調息的節奏,也順利登頂😀

DSC02199.JPG

 掩蓋在雲層中的馬丘比丘更增加了股神秘感。

DSC02200.JPG

 沿途竹林甚多,好像回到臺灣爬山的感覺。

DSC02202.JPG

 附近的山峯也在雲端裡。

DSC02204.JPG

 山谷中的 Urbamba River,蜿蜒千里

DSC02205.JPG

 這裡的陡坡至少45度以上。最右上方的太太來自德國,已六十多歲,最後方的是她先生,也已七十多歲,但腳力比我們好😣

DSC02206.JPG

 上坡容易下坡難,果真不假。

DSC02207.JPG

 每個階梯都是由一整塊花崗石做成的。從印加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DSC02210.JPG

 從更高的山上所看到的遺址。

DSC02212.JPG

 右上角的山峯就是今日的目的地。

DSC02213.JPG

 中間需要經過一道窄門。

DSC02216.JPG

 愈往上爬愈陡也愈窄,只能容一人通行。旁邊就是懸崖😣 所以下雨就別上山了,真的很危險。這條陡坡應該有60度吧!

DSC02218.JPG

 再來一張失落的城市的照片。可清楚的看到住瓦納比丘的登山路徑。

DSC02219.JPG

 目的地已近在咫尺,加油!!

DSC02223.JPG

 攻頂成功!!!累呀!都笑不出來了😥

DSC02224.JPG

 頂上有座祭臺。是前面提及印加帝國大祭司曾在此舉行祭拜聖山-Salkantay Apu儀式之處。

DSC02225.JPG

 登高視野一定好。群山環繞,峽谷一覽無遺。

DSC02234.JPG

 在群山中,人實在是十分渺小。

DSC02235.JPG

 今日要和相處五天的領隊分手,感謝他一路的耐心等候。我們非常满意此次的健行活動。十分令人難忘。

DSC02240.JPG

 下到遺址,回頭一望,真得不敢相信我們用了三個半小時走完全程,還包括在山頂上停留的時間。

DSC02242.JPG

 回到熱水鎮準備搭火車到 Ollantaytambo,然後再搭旅遊公司的巴士回 Cusco.今日搭乘的是秘魯號。火車上有提供簡單的免費餐飲。

DSC02245.JPG

 隨著火車軌道,旅程也接近尾聲。

DSC02248.JPG

 我本已進入昏睡狀態,但却被音樂聲喚起。睜開眼一看,有個戴著面具穿著類似馬戲團服飾的人,我以為是火車上的娛興活動。

DSC02246.JPG

 後來才發現原來是車上的工作人員穿著秘魯羊毛製造的服裝在走秀。

DSC02249.JPG

 男服務員也不例外,實在是行銷至上。然後,我們又昏睡過去。

DSC02260.JPG

 隨著旅行社的小巴士回庫斯科,美景不斷。雖然去程已看過一遍,回程再看一篇仍覺令人讚嘆。這座湖可划船,也是水上活動好場所。遠處山坡上農田分佈的色彩,實在美極了。

DSC02266.JPG

 另一個倉庫的遺址。強烈建議回程這段路搭小巴士,可请司機在幾個景點停下來拍照,機動性強多了。如果是搭火車直回庫斯科,就難以拍到如此的景色。

五天四夜的古道健行,也在回到庫斯科時劃下完美的句點。太棒了!!難忘的回憶。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參觀完了米拉之家,請繼續前往只有兩條路之距的巴特略之家-Casa Batlló.巴特略之家建築師安東尼·高迪若熱普-瑪麗亞·茹若爾(Josep Maria Jujol)合作裝修改造的一座建築。該建築建於1877年,在1904年到1906年間接受改造。位於加泰羅尼亞巴塞隆納擴建區 (Eixample)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àcia)43號。2005年被擴充入世界遺產安東尼·高迪的建築作品中。在尚未整修前就像一般傳統的公寓,高第在整修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讓元本平庸的建築變成了像童話故事中一樣精彩的屋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DSC02746.JPG

 當你走在Passeig de Gracia 時,一定會被這一棟色彩鮮豔,造型特殊的建築所吸引,沒錯,這就是巴特略之家,一座充滿了童趣的建築。

DSC02937.JPG

 在這裡仍可看到高第對其所信仰宗教的支持-十字架.屋頂的脊背上盤旋著一條色彩斑斕的龍.再加上窗臺上造型特異的外星人(戰士)面具,以紫色系列為主的陶瓷磡貼,讓整棟房子既生動又活潑^^

DSC02752.JPG

 近看這三D造型的十字架,牆上的數字和文字由上往下的意思為JHS-耶穌基督,M上有皇冠-M是瑪麗亞與公爵王冠,JHP-約瑟夫的印章。這些符號顯示出高第許多建築的靈感均來自他對神聖家族虔誠的信仰.

DSC02936.JPG

右邊的小三角窗是龍的眼睛,傳說中通過這個窗口可看到聖家堂,但現已被新的建築所阻擋。瓷磚均有金屬的光澤,右側的頭部是綠色,中心是深藍色和紫色,紅色和粉紅色在左側.

DSC02756.JPG

 總共由三個門面組合而成,這是其中之一的正門面。由砂岩將一.二樓用起伏的線條包含起來。

DSC02830.JPG

 這是主門面,完全由砂岩所包覆,窗戶上全用彩色玻璃,透過光線由室內看,可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而支持這些窗戶的支柱,像極了哺乳動物的骨頭,中央都有個明顯的關節。

DSC02823.JPG

 陽臺下的造型是以睡蓮的葉子為本。

DSC02832.JPG

 這是主門面中央一個較小的陽臺,與其它陽臺的造型不同,造型接近於本地產的百合,以前用這個陽臺來安裝滑輪以便搬運家具。現在這裡承租給攝影公司包攬遊客拍照服務。

接下來要進入室內參觀了^^

DSC02763.JPG

 進入室入,一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座樓梯,扶手的造型像極了哺乳動物的脊椎骨^^裡外呼映了這座建築以哺乳動物身體構造為主題的特色.

DSC02761.JPG

 騎樓下的家飾品也是出自高第之手。

DSC02762.JPG

 由樓梯上向下看,玻璃木門也是以泡沫為主題,表明了高第就是不要直線!! 參觀的人潮也是不斷.

DSC02765.JPG

 牆上的兩扇小窗戶。

DSC02766.JPG

 這種彩色玻璃在這棟建築的窗上和門上到處可見。上面還開了一座小天井,可讓光線透在玻璃上。

DSC02772.JPG

 玻璃窗背後的模樣.

DSC02767.JPG

 這是從樓梯上來後所看到通往一樓主廳的兩扇木門。

DSC02768.JPG

 這是左邊壁爐座位,像朵小香菇。

DSC02769.JPG

 這扇類似窗戶的作品,不知真正用途為何?

DSC02770.JPG

 一樓大廳,這層樓被稱為貴婦褸,於2O02年正式開放大眾參觀。天花板上有座造型奇異的燈座,配合著漩渦式的天花板設計,真是精彩無比!!

DSC02775.JPG

 拉進看,漩渦的層次更加明顯.

DSC02774.JPG

 這裡約七百平方米,進入大廳的門是以龜甲為造型。

DSC02773.JPG

 從大廳內向外望,可看到窗戶支架上類似骨頭關節處。在外觀看的人潮也不少。

DSC02776.JPG

 這些窗戶的開關有點類似油壓式法,大廳中留有一扇窗子給遊客們操作。

DSC02777.JPG

DSC02778.JPG

 窗戶上的小把手都是經過特別設計,適於人類拇指操作。

DSC02785.JPG

 參觀完了主廳,沿著樓梯到另一樓層參觀.中庭的樓層間均以瓷磚來裝飾。

DSC02786.JPG

 這個隔間木板的玻璃線條也是以龜甲的紋路為主。

DSC02787.JPG

 天花板上有著類似乳房的裝飾。

DSC02789.JPG

 這裡是後花園陽台,可以一窺整棟建築的後面。

DSC02790.JPG

 陽台上的牆呈波浪狀,並有用磚做出的空間裝置藝術。每四個圓瓷板所圍成的是燈罩。晚上燈亮起時一定很漂亮。

DSC02791.JPG

 近距離看,每片圓形的瓷板色彩都不同。

DSC02793.JPG

 高第的建築中,採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在陽台上到一樓的樓層間,左右更有一座小天窗,並用馬賽克瓷磡來做裝飾。

DSC02788.JPG

 色彩永遠如此燦爛。

DSC02798.JPG

 兩座中庭中的天井,窗戶的設計是一大學問。因最上層受光多,所以窗戶就開小些,下面樓層受光少,窗戶就開大些。小大不同的窗戶也讓整座牆面的空間造型更有趣味 。

DSC02801.JPG

 天井的光線極為明亮。每扇窗子除了木框外,外緣仍以陶土做了些小裝飾。

DSC02802.JPG

 門上的字母也是沒有直線稜角的。

DSC02803.JPG

 緊緊接著來到閣樓參觀,和米拉之家一樣是採用拱頂,但是以類似地中海式的白色手法來表達。以前是洗衣房和儲藏間。

DSC02818.JPG

 這座閣樓的懸鏈拱頂雖然是地中海似的白,但因光線的不同分布,多了些不同的色彩。

DSC02805.JPG

DSC02810.JPG

 屋頂的煙囪和排氣孔及樓梯通道口,一直是高第建築中最吸引人的一部分。每一座建築設計都不同,但都令人驚豓!!

DSC02808.JPG

 每一座的塔頂,設計絕不重覆.

DSC02809.JPG

 從另一角度看,自成一格。

DSC02812.JPG

 從屋頂上看這三D的十字架,在沒有電腦模擬的時代,能做成如此精確,令人敬佩!!這十字架在這建築物完成時,引起非常大的轟動,也是這座建築的一大特色.

DSC02813.JPG

DSC02814.JPG

 屋頂上一窺龍的背,可見其作工之細膩。

DSC02816.JPG

 閣樓上還有一座小水塔。

DSC02819.JPG

 參觀完畢準備下樓,看到電梯的設計,這電梯外的鐵門設計,應該是後人加上的吧?

排行程時,可將米拉之家和巴特略之家排在同一天行程。Passeig de Gracia 是條非常值得一逛的大道,晚上再回米拉之家看燈光秀,絕對值回票價^^

參考資料:https://www.casabatllo.es/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sa_Batll%C3%B3

交通指引: 請搭地鐵綠線L3,於 Diagonal 下車,步行可到達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曾經提到西班牙的美食- Tapas。專賣Tapas的餐廳在巴塞隆納到處都是,不勝枚舉,所以這篇文章,我就來介紹我們吃過的幾家Tapas的餐廳。要介紹這些餐廳之前, 先大概了解一下Tapas的歷史.

   西班牙語Tapas一詞來自於tapar這一動詞,意即「遮蓋」。據美國《烹飪之樂》(The Joy of Cooking)一書中記載,塔帕斯最早是一小片麵包或肉製品。安達盧西亞人在每口啜飲雪利酒期間用它蓋住酒杯口,以防招惹果蠅。最早的塔帕斯通常是比較鹹的火腿或口利左(一種西班牙紅椒香腸)。因此酒吧招待或餐館老闆逐漸開發各樣其它能與雪利酒搭配的小吃,以促進銷量.正因為如此,調酒師和餐館老闆創造了各種小吃的服務與雪利酒,從而增加他們的酒類銷售。小吃最終成為為雪利酒一樣重要。   

       現在介紹我們就來開始介紹的一家專賣Tapas的餐廳-Cerveseria Catalana.

DSC03858.JPG

 Cerveseria Catalana 是一家專賣碑酒和Tapas的餐廳,可以說是巴塞隆納市裡面最好的Tapas餐廳之一.在這裡面你可以找到非常多傳統的和有創意的是的TAPAS,還有一種食物叫" montaditos",就是在一片麵包上面放上各種不同的食物。

DSC03859.JPG

 因為是巴塞隆納賣Tapas最好的餐廳之一,所以人潮也非常的多.這家餐廳也不接受預約。

DSC03860.JPG

 餐廳本身就是啤酒吧,所以一進門的時候你就可以看到右邊有一坐很大的酒櫃,擺滿了世界各國的啤酒,和當地的氣泡酒。

 在吧檯前的櫃子上,擺滿了各種口味的Tapas和 montaditos ,讓熱愛美食的我們,看了飢腸轆轆。在這點菜不用看 menus,只要指給服務人員你想要吃什麼,他們就會拿到你的座位上。

DSC03862.JPG

 餐廳本身非常的乾淨,座位也很寬敞,在此用餐環境是很舒適的。

DSC03864.JPG

 這一位穿著美少女水手服,戴著假髮的年輕人 ,和他的男性朋友們在一起用餐。因為他即將結婚了,所以他的男性朋友們,為他辦一個單身派對。 好奇心很強的我,徵得他的同意,幫他拍攝了這一張調皮的照片。

DSC03865.JPG

 這種食物就叫做 montaditos,在一片麵包上面放滿了各種不同的食物.今天我們點的是海鮮類的.

DSC03866.JPG

 這是有著烤牛肉的 montaditos.

DSC03867.JPG

 Sepia a la plancha, 香煎墨魚,灑上香料和橄欖油,非常棒的滋味!!

DSC03868.JPG

 Boquerones en vinagre, 醋醃鯷魚,是西班牙極其常見的TAPAS.

DSC03869.JPG

 Pimiento del piquillo relleno, 紅椒塞魚或肉,上面再加上起士焗烤。

DSC03870.JPG

 我們所點的是塞肉,口味很特別,好吃^^

DSC03871.JPG

 起士和蝦仁串。

DSC03872.JPG

 蔬菜裡放著乳酪再灑上Jamon, 非常特別的一道菜。

這一家餐廳的菜真的非常的棒,而且很新鮮。 極推 !!為避免過多的人潮, 建議早上10點到中午12點來會比較好。

餐廳資訊:http://www.barcelona.com/barcelona_directory/restaurants/tapas/cerveceria_catalana_in_barcelona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2953.JPG

El Nacional, 嚴格說起來這裡不能算是一間單獨的餐廳,比較像是我們所說的美食街,或是 food court.裡面總共有4間不同性質的酒吧,還有4間不同主題的餐廳.

DSC02952.JPG

 餐廳於2004年11月開, 座落於巴塞隆納市內非常繁忙的街道 Passeig de Gracia的小巷內. 餐廳所在地是建於1889年的一座古老建築 。當初是成立於戲院使用,後來變成了紡織廠,再來成為了一家車子展售店,最後變成了一家公共停車場 。近來被巴塞隆納一位很有名的室內建築師 Lazaro-Rosa Violan重新整修過, 開放成為一家餐廳.

 這張就是餐廳的平面圖,裡面共有4間不同性質的酒吧,和4間不同性質的餐廳。

El-Nacional58

 從大門進入餐廳,需要通過兩道高挑設計的落地鐵門。

DSC02945.JPG

 坐落在中間走道的是酒吧 ,餐廳則位於兩側。

DSC02946.JPG

 這裡屋頂上吊著一條很大的魚,一看就知道是一家賣海鮮的餐廳。La Llotja.

DSC02947.JPG

 La Taperia, 專賣西班牙傳統美食 Tapas 和米食的地方。因為是賣TAPAS,所以 有3個裝著氣泡酒的大酒櫃.

DSC02950.JPG

 La Braseria, 是一間燒烤店。 店裡用了許多鐵輪當作裝飾品,很有特色。

DSC03164.JPG

 La Paradeta, 是一家賣輕食的店。 提供比較快速的 的服務 有各種不同口味的三明治。

DSC03163.JPG

角落的小酒吧,也賣各種不同口味的氣泡飲料。

DSC03165.JPG

 左後方是一個海鮮販賣部。

DSC02943.JPG

 賣西班牙火腿 Jamon 的小酒吧。 這裡賣的火腿是黑蹄的,所以價位稍微高一點,相對之下也比較好吃。

DSC02941.JPG

 這間酒吧裡有非常多處理火腿和香腸的工具。

DSC02942.JPG

 火腿要啟用之前,必須放在這種工具上,一片一片的切割下來。

DSC03166.JPG

 一般來講,吃火腿會配上啤酒加上一些乳酪。西班牙的乳酪也很多種不同的種類 ,這是山羊乳酪。

DSC03167.JPG

 兩種不同的牛乳酪。

DSC03168.JPG

 綿羊奶乳酪,也是兩種不同作法做成的。

DSC03169.JPG

 服務人員忙著把一盤盤客人點的火腿和香腸還有乳酪準備好。

DSC03170.JPG

 放在食盤上準備處理的肉品。

DSC03172.JPG

 這是我們點的下酒, 有不同的種類的乳酪,起士棒 西班牙火腿和香腸。

DSC03173.JPG

 火腿和香腸的顏色非常的鮮豔。

DSC03174.JPG

 印著有餐廳Logo的紙巾。

DSC03175.JPG

 番茄麵包,Pa amb tomaquet/Pan con To mate.在巴塞隆納,用西班牙火腿配上番茄麵包是天下美味。番茄麵包發源於加泰隆尼亞地區,現在已經成為西班牙的開胃麵包了。做法很簡單,就是把一片烤好的麵包,用新鮮的蒜頭在烤好的麵包上面塗一下,再把新鮮的番茄切一半,直接把番茄塗在麵包上,最後淋上橄欖油。也可以把火腿放在番茄麵包上,這樣子可以拿來當早餐,當下午茶點心或晚餐。是西班牙人最愛的食品之一。

DSC03176.JPG

 這盤Tapas是綜合口味,有醃橄欖,醋溜鯷魚,醃醃番茄乾,還有醃漬蛤蜊和淡菜。

DSC03177.JPG

 Ensaladilla Rusa,俄羅斯沙拉。

DSC03179.JPG

 用玻璃罐裝的啤酒,不同於一般的啤酒杯,在視覺上營造出不同於一般碑酒吧的效果。

DSC03181.JPG

 在酒吧裡有一個很大的玻璃缸,缸裡裝著許多三角形的乳酪片。服務人員告訴我,這些乳酪片要浸到半年以上才可以拿出來食用。

DSC03182.JPG

 這是位於地上一樓,和地下一樓洗手間的招牌。

DSC03184.JPG

 洗手間的洗手台位於中間。

DSC03186.JPG

 女士洗手間外面還有一間 powder room,是供女士們休息化妝用的。

餐廳資訊: http://www.elnacionalbcn.com/ca/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5623.JPG

 Loidi 是西班牙的八星級名廚Martin Berasategui 所經營的平價餐廳。

DSC05624.JPG

 裡面的裝飾非常的現代化。

DSC05628.JPG

 Martin Berasategui 是一位Basque(巴斯克)飲食的廚師,他從2001年 獲得米其林三星級獎 ,目前他總共擁有8顆星, 是西班牙廚師裡面擁有最多米其林星的。

DSC05630.JPG

 巴斯克飲食 (Euskal Sukaldaritza)是指居住在西班牙跟法國的巴斯克人的飲食文化。巴斯克地區臨海而且多山,所以飲食文化可以分為雨類。一是以沿海地區的飲食,和以肉類、蔬菜、豆類、和淡水魚為主的內陸的飲食文化。一九七零年代到1980年代,巴斯克人廚師受到法國飲食的影響,開始將更多法國飲食文化特徵帶入巴斯克飲食。在外國的巴斯克人廚師也將巴斯克飲食文化帶至世界。

DSC05631.JPG

 Martin Berasategui 在14歲的時候就在他父母親經營的餐廳裡面上班 ,到了17歲時候他被送到法國去 當西式餐點的廚師 。20歲時,他回到父母親的餐廳 ,在25歲的時候得到他的第一顆米其林星。

DSC05636.JPG

 吃 Tapas 一定要配酒^^

DSC05637.JPG

 辣味炸馬鈴薯-Patatas Bravas.

DSC05638.JPG

 炸肉球-croquetas

DSC05639.JPG

 我們今天點的炸肉球裡面是馬鈴薯加上碎牛肉饀。

DSC05640.JPG

 生鱈魚卷。 這邊餐廳最近又重新加以裝潢。現在看起來比較貴氣,仍是傾向於現代化的裝潢。 菜單中的各種套餐每週更新一次。

餐廳資訊:http://www.condesdebarcelona.com/zh/loidi-1/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5939.JPG

 Meson Del Cafe, 成立於1909年。是巴塞隆那市內歷史非常悠久的咖啡廳之一。

DSC05940.JPG

餐廳正門口上面的玻璃窗上,有著開店時彩繪的碑酒瓶和咖啡壺 .並不只是賣咖啡而已還有賣酒糕點和各式的TAPAS.

DSC05941.JPG

 我們來到此餐廳的時候,已經是下午時段遊客已經把小小的餐廳擠得滿滿的,各式各樣的Tapas也放在櫥櫃裡上面.

DSC05943.JPG

 這家已經經營了100多年的餐廳,裡面的裝潢一本初衷。所以走進來的時候,你會覺得時光倒流回到十九世紀初。

DSC05944.JPG

 櫥櫃上精緻的陶瓷咖啡壺。

DSC05945.JPG

 所有的室內裝置有著非常濃厚的東方元素, 比較類似於波斯文化。

DSC05946.JPG

 天花板上的彩繪燈罩。

DSC05947.JPG

 牆壁上的金箔花雕裝飾。

DSC05948.JPG

 這些放在櫃子上方裡面的機器,不知道有什麼用途?

DSC05949.JPG

 加泰隆尼亞式香腸

DSC05950.JPG

 用加泰隆尼亞式煮法所做出來的菠菜。

DSC05951.JPG

烤魚

DSC05952.JPG

 餐廳並不是很大,所以作為比較擁擠一些。這家餐廳的菜色和一般Tapas的餐廳不太一樣,賣的是非常傳統式的加泰隆尼亞式食物, 值得一試。

餐廳資訊: https://www.yelp.com/biz/mes%C3%B3n-del-caf%C3%A9-barcelona-2


檢視較大的地圖

Image result for tapas 24 barcelona

Tapas 24, 是另外一位西班牙米其林名廚 Carles Abellan所經營的一家價位較低,口味較傳統的Tapas餐廳.因為這裡也不接受預約,所以如果想來這一家餐廳用餐,也要早點來報到.

DSC05672.JPG

 餐廳位於地下室一樓,所以從樓上走到樓下的時候會看到一大片的彩繪玻璃門上面畫著的各式各樣的食材。

DSC05674.JPG

 早上10點左右,已經有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等著用餐了。

DSC05670.JPG

這家餐廳的座位並不多。

DSC05671.JPG

 Menu的設計很卡通化。

DSC05673.JPG

 整家店的裝飾比較有鄉村和漁村樣式。

DSC05675.JPG

 名廚 Carles Abellon 曾在1987年到2000年在另外一家西班牙非常有名的三星級米其林餐廳 EL BULLI當過主廚。

DSC05677.JPG

 餐廳內也提供現榨的新鮮果汁。

DSC05678.JPG

 吧檯前的籃子內裝滿了新鮮的水果。

DSC05679.JPG

 新鮮的番茄,在傳統的加泰隆尼食物裡佔了非常重要的份量。

 以上這兩張照片是取自於TAPAS 24的官方網站。

餐廳資訊:http://www.tapas24.ca/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西蘭南島太美了!!是毫無死角的美!!這是我此行南島三十天之旅的心得。非常適合開車自助,人民特友善。只要克服第一天的右駕,弄懂市區內數不清的圓環出口,遵守某些特別的交通標誌,開車是最棒的旅遊方式。.從 Queenstown 出發往南到 Bluff ,再環島一圈,約開了6000多公里,一路實在是美不勝收。唯一特別要注意的就是路況,尤其是山路。Google map 上雖只是短短的距離,但崎嶇的山路要非常小心,所以時間要多抓些,才不會太趕太累。現在將我的行程安排介紹如下:

* Queenstown-皇后鎮 4天
 Queenstown Information Center, 皇后鎮旅遊資料中心,可在此免費索取許多的南島旅遊資訊。
 
DSC00072.JPG
 
 Queenstown Garden-皇后鎮花園。在小半島上,很適合來此散步,可飽覽 Lake Wakatipu 湖景之美。
 
DSC00368.JPG
 
 Queenstown Hill Walk-皇后鎮山丘步道。上到山丘上看湖景,視野極佳。
 
DSC00065.JPG

DSC00421.JPG

 Queenstown Downtown並不大,很適合花半天時間走走。
 
DSC00138.JPG
 
 TSS Twin-Screw Steamer Earnslaw Cruise-搭蒸氣遊輪遊 Lake Wakatipu.
 

DSC00175.JPG

DSC00192.JPG

DSC00207.JPG

 Skyline Gondola-搭天際線纜車。山上玩Ludge Ride,會發現童心未泯的自己,很有趣。山上的Buffet 餐廳,很適合傍晚來用餐,看夕陽。並有數條步道。
 
DSC00265.JPG
 
 Onsen Hot Pools-可俯瞰和遠眺 Shotover River 的半露天室內温泉。Very relaxed !!
 
The 45 minute road trip from Queenstown to Glenorchy follows the edge of Lake Wakatipu, providing spectacular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which rise abruptly from the lake's shores.
 
 Glenorchy Scenic Drive-從皇后鎮沿著Lake Wakatipu開到 Glenorcy的公路之旅,超級漂亮!!
 

DSC00320.JPG

DSC00360.JPG

 Skippers Canyon- 要參加吉普車團遊 Skipper Canyon.我本人很喜歡,所以特別推薦。
 
DSC00400.JPG
 
 Lake Hayes。天氣好時,倒影美麗。
 
DSC00396.JPG
 
 Arrow Town-箭鎮。離皇后鎮很近,曾是淘金重鎮,可安排半天之旅。
 
* Invercargill 一天
 
DSC00427.JPG
 
 Incercargill Starbucks,南半球最南端的星巴克。
 
DSC00442.JPG
 
 Bluff,南島本島最南的港口。
 
DSC00469.JPG
 
 Sterling Point-南島本島最南的點。
 
DSC00491.JPG
 
 Steward Island -史都華島。此島是紐西蘭的第三大島。
 
* Fiordland National Park 三天
 
DSC00735.JPG
 
Lake TeAnau,名氣超響亮的蒂阿瑙湖,是紐西蘭第二大湖。
 
DSC00632.JPG
 
 Te Anau Glowworms Caves-螢光蟲洞。
 
DSC00676.JPG
 
 Milford Sound-米佛峽灣 -搭遊輪遊 Milford Sound.
 
DSC00778.JPG
 
 Doubtful Sound-道佛峽灣 --搭遊輪遊 Doubtful Sound.*
* Wanaka-兩天  
 
DSC00875.JPG 
 Cardrona Hotel-1860年淘金小鎮改建成的旅館和餐廳,極有特色。
  
DSC00885.JPG
 
 Lake Wanaka Trails -瓦納卡湖步道。Beacon Point Trail, Rely Point Trail.
 
DSC00904.JPG
 
 Mount Iron Senic Drive-鐵山風景路段,景色優美。
 
DSC00997.JPG
 
 Wanaka Lavander Farm-薰衣草農場。
 
DSC01044.JPG
 
 Rippon Winery-酒莊。從此酒莊望向 Lake Wanaka, 景超優的。
 
DSC01112.JPG
 
 Hawea River @ Albert Town。河水顏色多變,可沿著河道走一段路。
 
 
 Cinema Paradiso -帕拉蒂索戲院。披蕯和中場的曲奇餅乾很棒!!
 
*From Lake Wanaka  Hawea/Haast -一天.景點都在開車路上。
 
DSC01140.JPG
 
 Lake Hawea,又是一座很美的湖。
 
DSC01171.JPG
 
 Blue Pools Walk -藍池步道。短短的小步道,約1公里,是漂亮的戲水之處。
 
DSC01197.JPG
 
 Fantail Fall-扇尾瀑布。
 
DSC01205.JPG
 
 Thunder Creek Falls -雷溪瀑布。
 
DSC01225.JPG
 
 Jackson Bay-傑克森海灣有座小小的港口,位於 Haast 的南方。
 
* From Hasst to Fox Glacier-一天
 
DSC01259.JPG
 
 South Westland Salmon Restaurant  -鮭魚養殖場餐廳。
 
DSC01297.JPG
 
 FOX Glacier-福克斯冰河,不再壯觀。
 
DSC01324.JPG
 
 Lake Matheson-馬松森湖。天氣好再加上水面平静時,是看特斯曼山和庫克山倒影的好地方。
 
* From Fox Glacier to Hokitiika-一天
 
DSC01352.JPG
 
 Franz Josef Glacier-佛倫兹冰河。比福克斯冰河壯觀。
 
DSC01425.JPG
 
 Hokitika Gorge -Hokitika 峽谷。沿路的風景很棒,值得一走。
 
Lake Mahinapua
 
 Lake Mahinapua
 
 
 West Coast Treetop Walkway & Cafe-西海岸樹頂步道。
 

DSC01431.JPG

 Hokitika Beach-Hokitika 海灘,也是一座有歷史的小城市。值得待上一晚。
 
* From Hokitika to Paparoa National Park 一天
 
DSC01456.JPG
 
 Shanty Town Heritage Park-也是淘金時期留下的小鎮。
 
DSC01496.JPG
 
 Lake Brunner,此湖頗大,景色優美,值得一遊。
 
DSC01500.JPG
 
 Monteith's Brewing Company,南島最大的啤酒廠。
 
DSC01540.JPG
 
 Pancake Rocks -鬆餅沈積岩,在 Paparoa 國家公園內。
 

DSC01535.JPG

Blowholes-吹蝕穴,也在 Paparoa 國家公園內。
 
DSC01559.JPG
 
 Punakaiki Cavern-Punakaiki 石灰岩洞。就在 Pancake Rocks 附近,洞穴內也有螢光蟲。
 
DSC01603.JPG
 
 Truman Track-Truman 步道,從步道上可看到美麗的海岸線。
 
Kattang Nature Reserve. Photo: NSW Government
 
 Perpendicular Point-垂直線點的奇特峭壁。
 
* From Paparoa National Park to Kaiteriteri 一天 
 
DSC01625.JPG
 
 Cape Foulwind Walkway-Foulwind 岬步道。

DSC01629.JPG

 Westport 海灣。

DSC01647.JPG

DSC01654.JPG

 Buller Gorge & Swing Bridge-藍谷吊橋。

DSC01686.JPG

 Abel Tasman Coast Tack -Abel Tasman 海岸線步道,沿著海岸線走,會經過好幾座海灘。

DSC01701.JPG

 Marahau Beach -Marahau 海灘。

* From Kaiteriteri to Nelson 2天 

DSC01763.JPG

 Hawkes Lookout Track-Hawkes 眺望步道。步道很短,但可以眺望尼爾森城及鄰近山谷,景超棒,值得一走。

DSC01778.JPG

 Waihui Falls-Waihui 瀑布。沿途有台灣烏來瀑布的味道。

DSC01795.JPG

 Mapua Beach-Mapua 海灘。

DSC01814.JPG

 Isel House & Park -尼爾森市內的英式花園和老房子。

DSC01823.JPG

 Tahunanui Beach -Tahunanui海灘,是尼爾森市民假日戲水的好去處。

DSC01828.JPG

 Centre of New Zealand,是十九世紀做的測量,認為這裡是紐西蘭的中心點,因此立了座紀念碑。在此可俯瞰整個 Nelson.

DSC01851.JPG

 Jens Hansen Gold of Silversmith-珠寶店。魔戒電影中的戒指打造處。

DSC01848.JPG

 Christ Church Cathedral @ Nelson-尼爾森天主教堂。

DSC01869.JPG

 French Pass-是此行中我最愛的公路之一。在尼爾森市附近通向 Tasman Bay 的一條又長又窄的公路,但是超超超級漂亮。請開四輪帶動車並小心駕駛,最後十幾公里都是碎石子路。天氣不好時,千萬別去,也看不到什麼。

DSC01889.JPG

 Marlborough Sounds-Marlborough 峽灣。風景比不上 French Pass.

* Blenheim 1天

DSC01944.JPG

 Seymour Square-Seymour 廣場。有許多有特色的老建築。

27500875_1633312613381029_7166146874773724928_o.jpg

DSC01917.JPG

DSC01923.JPG

 Full day Winery Tour Marlborough Region-酒莊之旅。這裡是紐西蘭南島最有名且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酒園區,可選幾家酒莊來品酒。很多家酒莊的風景都很棒。

* Christchurch 4天

DSC01980.JPG

 Marfells Beach-Marfells 海灘。

DSC01985.JPG

 Kaikoura Peninsula Walkway-Kaikoura 半島步道。景色優美。

DSC01994.JPG

 Fyffe House-是1860年代的捕鯨站,現在用來賣紀念品。

DSC02012.JPG

DSC02026.JPG

 Mona Vale Garden Park-基督城內的公園。園內的兩座建築已列入紐西蘭的歷史古蹟。

DSC02041.JPG

DSC02056.JPG

Christchurch Botanic Garden-基督城植物園,值得一訪。

DSC02047.JPG

 Christchurch Meseum-基督城博物館,就在植物園旁。

DSC02074.JPG

 Cardboard Cathedral-紙板教堂。是全世界唯一一座用紙板所蓋成的教堂。

DSC02097.JPG

 Christchurch Gondola-基督城䌫車。

DSC02103.JPG

 The Gaint House-巨大房子。也是一座老房子,外表和花園全用磁磚拼貼而成。彷巴塞隆納的桂爾公園。

DSC02114.JPG

 Akaroa -阿卡羅阿小鎮上的美景。

DSC02127.JPG

 Riccarton House and Bush-Riccarton 房和其灌木叢,也是基督城內的一座歷史古蹟。

DSC02138.JPG

532621_orig.jpg

 Hanmer Springs Thermal Pools & Spa-Hammer 溫泉區。從基督城開過去沿路風景也很棒。温泉設施也不錯。

DSC02154.JPG

 Castle Hill -城堡山丘,有許多奇特的巨石。

DSC02199.JPG

 Pegasus Bay Winery-另一景色優美的酒莊。

* Lake Tekapo 兩天

DSC02221.JPG

DSC02224.JPG

 Geraidine-是從基督城到蒂卡波湖上的一座老城市。這條公路超美的!!

DSC02293.JPG

 Lake Tekapo-亞洲客人極愛的蒂卡波湖。

DSC02326.JPG

 Church of the Good Shepherd-赫赫有名的牧羊人教堂。

DSC02237.JPG

DSC02267.JPG

DSC02273.JPG

 MT John Track/ Astro Cafe /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of John Observatory-約翰觀星臺上的景特優。步道可以看到約翰山、蒂卡波湖。必遊!!

DSC02446.JPG

DSC02453.JPG

 從 Lake Pukaki 到庫克山,非常美的一條公路。我來回各開一次,仍覺不夠。晴天下的 Lake Pukaki 美得很不真實。水是純淨的土耳其藍,太漂亮了!!

DSC02381.JPG

DSC02424.JPG

 MT Cook Valley-庫克山村。必遊之地。有許多的步道,若時間允許,可在此多住幾晚,好好走走步道。

download.jpg

 Lake Tekapo Spring-蒂卡波湖温泉池。景色不錯。

* From Lake Tekapo to Dunedin 兩天

DSC02539.JPG

 Oamaru -是東海岸的古城,城內古蹟不少,可花半天到一天逛逛。

DSC02553.JPG

 Oamaru Blue Penguin Colony-藍企鵝區。是紐西蘭特有藍企鵝的棲息地,是全世界最小的企鹅。傍晚可看到成群藍企鵝回巢。

DSC02561.JPG

 Moeraki Boulder Beach-摩拉基巨石。

DSC02581.JPG

 Katika Point & Lighthouse-Katika 點及燈塔。

DSC02582.JPG

 Larmach Castle-Larmach 城堡。是紐西蘭僅存的一座城堡。

DSC02662.JPG

 Otago Peninsula-Otago 半島,是在Dunedin 市附近的一條又長又陡的半島。沿途景色不輸 French Pass, 很值得一遊。但不好開。

DSC02671.JPG

 Signal Hill Lookout-信號山眺望點,可以俯瞰整座Dunedin 市。

DSC02680.JPG

 Baldwin Street-是世界上最陡的一條路。

DSC02699.JPG

 Dunedin Railway Station-Dunedin 火車站,已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DSC02723.JPG

 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 of Dunedin -Dunedin 市內的大教堂,歷史悠久。

* From Dunedin to Fortrose  一天

DSC02751.JPG

 Nugget Point/ Lighthouse-金塊鼻燈塔。

DSC02764.JPG

 Purakaunui Falls-Purakaunui 瀑布。

DSC02798.JPG

 Curio Bay-Petrified Forest -Curio 海灣化石森林區,有很多樹化石。也是藍企鵝和黃眼企鵝的棲息地之一。

DSC02810.JPG

 Slope Point-斜坡點。

DSC02813.JPG

DSC02824.JPG

 Waipapa Point / Lighthouse-又是另一座燈塔。海岸線很漂亮。

 * Fortrose to Queenstown 一天

DSC02845.JPG

 Maple Glen Garden-私人擁有的花園,佔地面積很大,值得逛逛。

DSC02877.JPG

 The Bruce Jackson Lookout-在Cromwell 镇上。可眺望 Lake Dunstan.

DSC02900.JPG

 Old Cromwell Town-此處也是1860年代淘金時期的小鎮,小鎮就在Kawarau 河旁,景色優美,可來晃個半天。

DSC02923.JPG

 Gibbston Valley Winery-這裡已離皇后鎮很近,也有數間酒莊。

DSC02929.JPG

 Kawarau Gorge Suspension Bridge-Kawarau 峽谷吊橋。是座歷史古橋,也是南島最有名的高空彈跳之處😣

DSC02941.JPG

 Queenstown Gondola Restaurant-皇后鎮纜車餐廳。在南島最後一晚,回到皇后鎮,再坐纜車回到山上好好的享受美味的一餐。映著夕陽的山頭真美。

20180208_112916.jpg

 搭機離開皇后鎮。南島的美令人難忘!!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提比達波山是西班牙的山峰,位於該國東北部加泰羅尼亞,屬於加泰羅尼亞海岸山脈中科利塞羅拉山脈的一部分,海拔高度512米的蒂比達博山,是該山脈的最高點,也是俯瞰巴塞隆納全區最好的地點山頂有座聖心聖殿教堂和TIBIDABO遊樂園,該科塞羅拉塔電訊塔也在幾步之遙,這三個地標在巴塞隆納市的醒目可見。這一區也是別墅區,景色極其優美,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DSC05044.JPG

    到提比達波山仍在Z0NE1上,所以一般的票仍可使用。如果在 Catalunya 站搭車,必須搭S1地下火車往Terrassa,然後在 Peu del Funicular 站下車,再再走到 Vallvidrera inferior 搭輕軌車FV上山,然後在Vallvidrera Superior 站下車。接下來再到火車站對面等公車 往Tibidabo,在PI Tibidabo 站下車。全程約一小時。

DSC05045.JPG

在等公車上山時,遇到這位女士,她因曾在親戚經營的旅館內上過班,英文流利,所以我們就聊起來。她告訴我們這幾年巴塞隆納移民的情況,甚是有趣。旅行除了看景,享受美食,遇到有趣的人,也是美景之一^^

DSC05050.JPG

 我們先在此享用早餐,因今日天氣不好,故遊客不多。

DSC05046.JPG

挑高的屋頂,明亮的拱窗,寬闊的房間,是個用餐的好地點。

DSC05051.JPG

 從窗外可眺望巴塞隆納,視野極佳。

DSC05047.JPG

    Temple Expiatori del Sagrat Cor-聖心教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是加泰隆尼亞本地建築師 Enric Sagnier 父子的作品。該堂供奉耶穌聖心-是著名的基督信仰敬禮,以耶穌的心露於外,繞以茨冠,並有傷痕,上有火焰,表示耶穌對世人之大愛,藉以呼籲世人賠補己罪,並彼此相愛。這種敬禮,主要用於羅馬公教圣公会路德會等。正教會认为敬礼耶稣圣心没有传统和圣经的依据,另外也没有普世正教会认同,故正教会认为此为异端。 1902年開始興建,至1951年建成。1952年在巴塞隆納舉行第35屆聖體大會時舉行祝聖儀式。1961年完成了鐘樓,正式結束了工程。1961年10月29日,該堂升格為宗座聖殿

DSC05048.JPG

 教堂的外觀是羅馬式的新哥德式石頭建築,最大的特色是有兩個大型戶外樓梯連接至教堂。這是一樓的正面,在大門上有座拱形壁畫,可以見到聖心外露的耶穌及眾信徒。

DSC05049.JPG

 上層有一個大型的中央塔和四座較低的塔位於四個角落,並有 Josep Miret 所雕刻的十二使徒雕像。

DSC05053.JPG

 在大門拱窗上有三大雕像,是有名的雕刻家- Alfons Juyol i Bach 根據 Eusebi Arnau 的設計雕刻而成。最上方是聖母瑪麗亞抱著小時候的耶穌基督。

DSC05054.JPG

 右邊是聖人詹姆士,Saint James,是西班牙士兵,朝聖者,騎手的主保聖人。

DSC05055.JPG

 左邊是聖人喬治,Saint George .是天主教的著名烈士,經常以屠龍英雄形象出現。腳下可用一條龍承服在其長茅下。

DSC05058.JPG

 教堂一樓內部(一般羅馬天主教地上第一層稱為地穴-Crypt),是新拜占庭式風格的設計,並結合了哥德式和古典元素的風格。總共由五個殿組含而成。這是中央半圓壁龕-Apse.

DSC05060.JPG

 中殿最上方有耶穌基督的五彩立像,表情慈善溫和。

DSC05061.JPG

 中間即是天主教堂內極為普遍的耶穌基督受難像。

DSC05062.JPG

 整座教堂內有許多馬賽克瓷磚拼圖,這是在主聖殿的地板上。

xx

Mary Help of Christians,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Saint Anthony of Pauda, 里斯本的聖安多尼。

DSC05063.JPG

 Saint Joseph, 聖若瑟,即耶穌基督的養父,聖母瑪麗亞的丈夫。

DSC05069.JPG

 Virgin of Montserrat,黑面聖母。

DSC05079.JPG

 主殿中支持建築的大石柱。

DSC05070.JPG

 座椅就安排在石柱之中。

DSC05089.JPG

 拜占庭風格的教堂顏色極為華麗。

DSC05064.JPG

 教堂中的彩繪玻璃之一,聖母瑪麗亞被天使們圍繞著。

DSC05074.JPG

 彩繪玻璃之二,故事內容未知😬

DSC05065.JPG

 

 主殿中的吊燈,金壁輝煌。

DSC05066.JPG

 石柱上的年代不知有何意義?

DSC05068.JPG

 懺悔室

DSC05071.JPG

 剛好有人在懺悔😬

DSC05073.JPG

 這座燈設計得好特別,看了許多建築,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燈。

DSC05087.JPG

 INRI, 是拉丁語IESVS NAZARENVS REX IVDAEORVM 的縮寫,是《約翰福音第19章第19節中的一個短語,常縮寫為INRI。《約翰福音》第19章第19節至第22節是這樣描述的:本丟·彼拉多又用牌子寫了一個名號,安在十字架上,寫的是:「猶太人的君王,拿撒勒人耶穌」。有許多猶太人念這名號;因為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地方與城相近,並且是用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三種語言寫成的。猶太人的大祭司,就對彼拉多說,不要寫猶太人的王。要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王。彼拉多說,我所寫的,我已經寫上了。有些東正教教堂會使用希臘字母ΙΝΒΙ,是基於耶穌十字架上的希臘文:Ἰησοῦς ὁ Ναζωραῖος ὁ Bασιλεὺς τῶν Ἰουδαίων。在許多東正教的聖像畫中,會將其改為ὁ Bασιλεὺς τοῦ κόσμου(世界的王),這並不表明原來寫的就是這個,而是表明原來寫的文字的意義。當彼拉多不願意未經審判就釘死耶穌時,他引用的是當時羅馬帝國政府允許猶太人有限自治的條約。而猶太教大祭司們起訴耶穌,認為他違背了這個有限自治的條約,因為耶穌聲稱他擁有他實際所沒有的權柄。彼拉多於是希望耶穌否認他自己是「猶太人的君王」,可是耶穌沒有否認。

DSC05090.JPG

 來到塔頂需付2塊歐元並搭乘電梯。頂上四個角落有四座低塔,每座塔上有三位使徒的雕像,共有十二座。

DSC05091.JPG

 十二門徒之一。

DSC05094.JPG

 可以再從外面的旋轉式樓梯走到更上層。

DSC05095.JPG

 這裡是巴塞隆納市最高點,海拔541.8公尺。

DSC05096.JPG

 最上層的尖塔之一,全是石塊堆砌而成。

DSC05098.JPG

 塔頂上的門徒巨雕。

DSC05104.JPG

 走到最上層的樓梯,從下往上看,像鸚鵡螺旋狀。

DSC05114.JPG

 由上往下,地中央有個大十字架。

DSC05110.JPG

 由最上層往下㸔其中一座塔,在當時也是一項極大的工程。

DSC05116.JPG

 牆上的石雕。

DSC05117.JPG

 下到上層主殿,雲霧終於散去,讓我拍了張清楚的照片。上面巨大的銅雕聖心耶穌基督像是由 Josep Mitet 在1950年完成而取代之前在1935年完成的雕像。以此展現以犧牲和奉獻來提升及淨化人類的心靈。

DSC05122.JPG

 這從上層電梯下到地上二樓,有教堂中殿,兩座走道和一座半圓形壁龕,

DSC05123.JPG

 中殿最上層的星形彩繪玻璃壁龕,並有三位主教的像。

DSC05124.JPG

 中間是耶穌基督,是  Joan Puigdollers 的作品,而聖壇上的玻璃窗彩繪是用來紀念主教的貢獻。

DSC05125.JPG

 這座穿上金箔衣的塑像不知道是哪位教宗?

DSC05126.JPG

 中殿的高拱頂是由八條拱背構成,中間的彩繪玻璃則述說著耶穌基督生平的故事。

DSC05140.JPG

 換另一種色調來拍,感覺上較溫暖。

DSC05127.JPG

 正好遇上一個家族的聚會。

DSC05129.JPG

 地上的兩隻鹿磁磚拼貼圖。

DSC05131.JPG

 另一個懺悔室。

DSC05135.JPG

 管風琴

DSC05137.JPG

 另一塊磁磚拼貼圖。

DSC05141.JPG

 從教堂頂臺看出去的餐廳。

DSC05143.JPG

 這個通向樓上上梯是本教堂的一大特色。一般教堂是不設外梯的。

 教堂外就有一座提比達波遊樂場,於1899年開張,這座遊樂場是目前全世界最早開張的遊樂場之一,也是附近居民帶小孩來玩樂的好地方。許多當時的遊樂設施仍繼續使用。

DSC05147.JPG

 我們放棄搭公車下山,就隨性沿路下山。其中一座橋樑上有愛情鎖-Love Lock,不知鎖住了多少對戀人的心^^

DSC05149.JPG

 一路上都是別墅區,用色非常西班牙,既鮮豔又明亮。這是早上用餐的餐廳側面。

DSC05150.JPG

 側窗上的綠框和橘紅色的牆好搭!!

DSC05153.JPG

 這裡的別墅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每間都有其獨特的樣貌。

DSC05158.JPG

1924年蓋的,仍保持完好。

DSC06425.JPG

Torre de Collserola 通訊塔是一款設計獨特的塔,位於TIBIDABO山脈上。 它是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爵士和西班牙土木工程師胡利奧·馬丁內斯Calzón和曼努埃爾·朱莉婭Vilardell設計㢩。。這座塔建於1991年,由建築公司CubiertasŸMZOV SA為1992個夏季奧運會所用。它具有像許多塔台地面空間莢,但使用拉索將桅杆來支撐。主要用作電視和無線電發射機,這個設計提供了最高的城市景點。頂部天線到達288.4米(946英尺)。它有十三層的頂部,到達152米(499mg英尺)。此塔的最高點實際上是你可以在巴塞隆納市內看到最高的地方。

DSC05166.JPG

 轉彎時又看到教堂,天氣晴朗,所以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堂上層。

DSC05169.JPG

 另一棟別墅的陽臺,即使是簡單的陽臺都可以以不同的磚頭堆砌出不同的美。

DSC05174.JPG

路旁花園中的植物花開得正盛

DSC05176.JPG

 另一座五彩繽紛的小教堂。

DSC05178.JPG

 這棟房子雖然小巧,但可愛極了。

DSC05190.JPG

 Antigo Casa Trampa, 是一家餐廳。我們走到此,剛好是下山的火車站,就打算在附近找個地方吃飯,結果,轉角就看到這家外表並不起眼的餐廳,於是就走了進去。

DSC05189.JPG

 一進門,右邊是吧檯加廚房,左邊有個小通道,通向餐廳。這種類似的餐廳在巴塞隆納很普遍,尤其是歷史較久的餐廳。

DSC05188.JPG

 西班牙火腿,右邊兩根是黑蹄豬,口味佳,價位也較高。

DSC05191.JPG

 走道左邊的牆掛滿了許久這一帶開發過程的老相片。

DSC05180.JPG

 這是一幅餐廳外的素描,上有一把木製的飛機螺旋槳。

DSC05181.JPG

 這是餐廳內用餐區的牆面,紅牆和黑相框,顏色對比十分強烈,也是我喜歡的配色之一。

DSC05182.JPG

 小小的區隔牆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酒。

DSC05185.JPG

 小角落佈置的簡單雅緻。

DSC05192.JPG

 綠色的餐巾倒立在酒杯中,把餐桌妝點出另一種趣味。

DSC05183.JPG

 我的直覺是,這應該是一家女人開的餐廳,才會把這麼多的小細節處理得如此之好!!

DSC05197.JPG

 開胃菜-魚露醬。是將魚打成泥後加上乳酪烤成,要沾上麵包吃,是此餐廳招牌菜之一。

DSC05198.JPG

 西班牙燉牛肉飯,好好吃!!

DSC05200.JPG

 西班牙火腿沙拉,還算對胃。

DSC05201.JPG

 鄰桌點了這道菜,他說每次來這家餐廳一定要點,我們嚐了一口,的確很棒!!再看看四周的用餐客人,幾乎每桌都有這道燉豆子,千萬別錯過。

DSC05205.JPG

   老闆果然是女的^^Sofia 從她祖父傳下至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當初最有名的就是從一個小村落買進的西班牙火腿。所以這張餐廳的菜被當地人稱為「comida de abuela」,即祖母的食物,家常菜。這家餐廳值得一嚐!!

   酒足飯飽後,我們就到餐餐對面的火車站搭車往山下的 Collserola 出發。

   從Tibidabo 到 Collserola 都位於 Collserola Hill 上,Tibidabo 是最高㸃,這一段路風景很棒。如果時間充裕,可以從山上向下走到 Collserola,是很棒的體驗。

Ruiz Casamitjana-rotonda-1318r.jpg

 在車站附近就有一座很有名的建築 La Torre Andrei, 又稱 La Rotonda, 是1918年由名建築師 Adolf Ruiz i Casamitjana 所設計的。最特別的是在頂樓有一座神殿。

DSC06483.JPG

 目前在整修興建中,但被附近居民抗議破壞古蹟,現仍在等待復工。

DSC06331.JPG

 附近可以搭這種街車(street car)逛逛^^

DSC06332.JPG

 這一代是新興別墅區,不管建材或設計,都非常精緻。

DSC06333.JPG

 巴塞隆納的鐵工藝術太棒了!!

DSC06334.JPG

 精雕細琢的建築。

DSC06335.JPG

 別緻的鐵門。

DSC06336.JPG

 這一年的保養維修費不知要花多少??

DSC06338.JPG

 這座鐵鑄圍牆實在是件很棒的藝術品。

DSC06340.JPG

 另一座別墅的塔頂。

DSC06342.JPG

Casa Roviralta, 這座雄偉的現代主義式建築,在此別墅區中非常突出.白色的牆壁捕捉了過路人的眼光。這房子曾經被多明尼加修士們所擁有。建築師瓊盧比奧我貝爾弗曾在1903年和1913年間將建築重新整理過,幾乎改變了這個前農舍的外觀。盧比奧保留了農舍的原有結構和佈局,利用“現代主義”的新手法給予別墅不同於傳統的感覺。增加修改的地方包括陽台,走廊,華麗的屋頂空間和教堂。在窗戶和門框作了紅磚和白色的牆壁有了明顯的對比。在外牆的一個日晷上有著拉丁碑文,提醒我們時間的流逝。在Roviralta家族的故居,現在是一間餐廳。餐廳的內可以讓遊客看到保留了許多“現代主義”的裝飾元素。

DSC06343.JPG

 紅磚,綠陶瓷窗和白色的牆成了強烈的對比。

DSC06344.JPG

 高牆上的日昝確切的顯示每日的時刻,上頭的拉丁文字更提醒人們要珍惜光陰。

DSC06345.JPG

 現在已成為一家極有特色的餐廳,尤以烤羊腿最富盛名。

DSC06346.JPG

 大門入口極為氣派,用數層紅磚堆疊成一座大拱門。

DSC06382.JPG

 拱門和拱門之間的連接處也用不同顏色的瓷磚排列裝飾,小地方也不忽略。

DSC06348.JPG

 每一扇玻璃窗在光線透視過後更顯華麗。

DSC06350.JPG

 樣式均以花朵為主題。

DSC06351.JPG

 所有的房間都成為餐廳的座位,也都保持著原有建築的特色。

DSC06352.JPG

 非常復古又華麗。

DSC06353.JPG

 天花板充滿了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格

DSC06356.JPG

 菜單的設計也極有特色。

DSC06357.JPG

 走廊上也擺上了餐桌。

DSC06385.JPG

  極具特色的壁爐和瓷磚。

DSC06359.JPG

 後花園的露天餐區。

DSC06414.JPG

 最頂層是一座教堂。

DSC06360.JPG

 富有歷史的收銀機。

DSC06362.JPG

 這一面玻璃窗面好美啊!

DSC06363.JPG

 廚房內有著現代風格的廚具設備和一座大烤窰。

DSC06364.JPG

 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烤窰,每日仍忙碌著。

DSC06365.JPG

 這家餐廳生意極好,所以每間房內擺上了餐桌

DSC06380.JPG

 煙囪和排氣孔

DSC06386.JPG

 頂樓夾層也放了張大圓桌。

DSC06389.JPG

 頂樓的搭建用了許多穹頂的技術。

DSC06390.JPG

 牆上的女僕大壁畫。

DSC06398.JPG

 樓梯間的牆利用玻璃窗來呈現透光的視覺效果。

DSC06400.JPG

 光採光的效果極佳。

DSC06401.JPG

 餐盤的選用也極為雅緻。

DSC06402.JPG

 免費的開胃醃漬橄欖。

DSC06403.JPG

 番茄冷湯。

DSC06404.JPG

 現做的麵包配上蕃茄醬,太好吃了!!

DSC06405.JPG

 雞尾酒冰沙。

DSC06406.JPG

 在西班牙非常流行的 senorita 雞尾酒。

DSC06412.JPG

 Grilled Salad, 烤青菜沙拉。

DSC06410.JPG

 一大支的烤羊腿^^

DSC06413.JPG

 非常嫩且多汁,特特推。份量很大,點一支極可^^

DSC06416.JPG

 今日天氣極好,又逢週末,所以來此聚餐的人士極多。來個自拍吧!

DSC06419.JPG

 非用餐的環境和氣氛真得好棒!!

DSC06370.JPG

 離開餐廳後,繼續往上走,沿路造型別緻的別墅不勝枚舉。都是屬於加泰隆尼式現代主義的建築。

DSC06373.JPG

 來到了 CosmoCaixa Barcelona, 以前稱為自然科學博物館。於2O04年重新整理開張。

DSC06372.JPG

 建築物本身是建於1904-1909,由知名建築師 Josep Domenech i Estapa 所設計完成。當初是用於當作避難所,在1979年關閉。建築改造後,比原建築大了四倍。

DSC06375.JPG

 大廳的牆上有許多物理和數學方程式。

DSC06377.JPG

 是巴塞隆納居民假日全家出遊的好去處。

DSC06376.JPG

 從山上看到的 Santa Maria de Valldonzella Monastery .

DSC06378.JPG

 在附近的小巷中閒逛,遇見了悠閒^^

DSC06379.JPG

 巴塞隆納機車騎士不少

DSC06426.JPG

 不知名的古蹟實在太多了。

DSC06428.JPG

 非常有特色的牆。

DSC06429.JPG

 加泰隆尼式的現代主義設計極具創意。

DSC06430.JPG

 電車軌道。

DSC06444.JPG

plaça del doctor andreu barcelona,TIBIDABO纜車,連接加泰羅尼亞德爾博士安德魯到上面的總站提比達波山

DSC06432.JPG

 這條運輸線於1901年正式啓用,總長1130公尺。

DSC06445.JPG

 火車進站。

 火車站旁有一家有名的餐廳  La Venta, 可以嘗試看看。

DSC06436.JPG

 沿著山坡繼續往上走,可以看到一棟像城堡的建築物-Casa Arnus,也是一棟現代主義建築,是 Enric Sagnier i Villabecchia 的作品。右上方可看到最高點的教堂。

DSC06423.JPG

 外表像座城堡,裡頭有座大花園包圍著建築物。種了許多的松樹。建築的外牆用了許多的鵝卵石。

DSC06431.JPG

 這棟建築原本是 Arnus 醫師的資產,但在西班牙內戰時被當作是難民庇護所,後來被棄置且損毀,最後產業被一家慈善機構收購。

DSC06433.JPG

 1976 年被Asepeyo 基金會取得,並由建築師 Josep M. Vives Armengou 重新整理過,於 1991年完工。現供其基金會使用,並維護完好,並未對外開放

DSC06438.JPG

 再往上走,可以遠眺附近居民的住宅,景色極佳。

DSC06442.JPG

 綠牆的用色也很搶眼。

DSC06447.JPG

 慢慢往山下的另一條路走去,遇到了一座公墓。

DSC06449.JPG

 十字架和石塊拼接的牆,可看出年代的久遠。

DSC06452.JPG

  Carrer De Bellesguard, 加泰羅尼亞語發音:  [ˌbeʎəzɣwart] ,“ 美麗的景色”,也被稱為 Casa Figueres,是一個現代的莊園,由加泰羅尼亞建築師安東尼高迪設計的,在1900年-1909年間建成。

DSC06454.JPG

 在15世紀時,這裡是加泰隆尼亞 Aragon 國王皇宮所在地。因為他和皇后均無子嗣,所以皇宮和王朝在皇后過世後便陷入衰敗,直到1900年被Jaime Figueres 買下。DSC06450.JPG

 當高第接下這案件時,原先的皇宮只剩下幾片牆和露臺,但他極其重視這段加泰隆尼亞的歷史,所以他極力保護遺址的精神,將其外觀恢復於中世紀城堡,另在其他設計中加上他自己的獨特風格。但因建築時間過於長久,且主人在此建築未完成前即過世,留下監督工程的妻子也對高第迷戀於建築細節並拖延工期深感無奈,並擔心破產,所以在未完工前就脫手賣給他人。直到 1944年, Guilera 家族買下並擁有至今。Saint Louis Guilera 是位醫生,用來轉設成現代的醫院,並致力於癌症治療和研究,後由其兒子繼承下來。於2013年正式開放給遊客們參觀。

DSC06458.JPG

 外觀主結構是石頭和磚,高第建築的彩色十字架高高的矗立在上方。

DSC06451.JPG

 十字架的下方被皇冠包著,是對十五世紀王朝的敬意。今日未開放參觀,有些小遺憾。

DSC06466.JPGChurch of Saints Gervasio and Protasi, 一路走到山腳下,到了Bonanova 廣場,就會看到這一棟外表特殊的天主教教堂。

DSC06468.JPG

 教堂建於1942到1962年間,是 Josep Danes i Torras 在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作品,他死亡之後,由 Joaquim Porqueras Baneres 來替他完成。

DSC06470.JPG

 在十世紀時,這裡原本有個小禮拜堂,隨著人口愈來愈多,慢慢的也把教堂擴建的愈來愈大,但在西班牙內戰時全部被毀壞,所以新的教堂在原址重建完成。

DSC06471.JPG

 這是此教堂的兩位聖人 Gervasio 和Protasi 的圖像。

DSC06480.JPG

 門前有八根大柱子頂住門廊頂,是此建築一大特色之一。大門上方有五扇拱形窗。

DSC06481.JPG

 在主教堂的左邊有座鐘塔,四個面均有時鐘。右側的八角塔上有座指南針. 因今日未開放,所以也無法入內參觀。

         今天的行程也在這裡話在句點,實在是非常充實的一天!!

參考資料:

   Temple Expiatori del Sagrat Cor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mple_Expiatori_del_Sagrat_Cor

   Torre de Collserol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rre_de_Collserola

   Antigo Casa Trampa Restaurant: http://www.restaurantecasatrampa.com/

   Serra de Collserola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erra_de_Collserola

   Casa Roviralta: http://www.barcelonaturisme.com/wv3/en/page/1158/casa-roviralta.html

   Restaurant : http://www.asadordearanda.net/

   CosmoCaixa Barcelona: http://agenda.obrasocial.lacaixa.es/cosmocaixa-barcelona

   plaça del doctor andreu barcelon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bidabo_Funicular

   La Venta Restaurant: http://restaurantelaventa.com/

   casa arnus tibidabo: http://www.gaudiallgaudi.com/EA401.htm

   Carrer  de Bellesguard: http://www.bellesguardgaudi.com/

   L'església dels Sants Gervasi i Protasi i de la Mare de Déu de la Bonanova: https://ca.wikipedia.org/wiki/Mare_de_D%C3%A9u_de_la_Bonanova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離開皇后鎮,前往南島最南端的 Bluff, 準備隔日搭郵輪去紐西蘭的第三大島 Steward Island 玩一天。這段路風景優美,而且路程不長。但因我第一次右駕開長距離的路,再加上其他車子飛快,所以不大敢隨便停車,只能用眼睛當相機😀

    從皇后鎮離開,沿著6號公路一直往南開,大概三到四個小時就可到達 Bluff. Bluff 是座港口,再到達Bluff 之前會先經過一座較大的都市-Invercargill , 離 Bluff 很近,也是我們今晚下褟的城市。

 8th Hole

Jack's Point-是皇后鎮往南約20分鐘車程的一座新興高級住宅區。風景很優美。裡面有世界級景觀的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健行步道和脚踏車道。就在Lake Wakatipu 旁,如果不趕時間,可以進來走走。The photo is from the website of Jack's Point Settlement .

DSC00424.JPG

 Devil's Staircase Lookout Point , 這是我沿路唯一停下來的點,而且是確定兩方都無來車才敢停。從這個眺望點可以看回皇后鎮,還是在 Lake Wakatipu 上。

DSC00476.JPG

 到了Invercargill. Invercargill 是紐西蘭最南端和最西端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城市之一。這座城市在1853年即已成形,當時有不少毛利人以及歐洲的傳教士和捕鯨者聚集在此。照片是這座城市最明顯的地標-Invercargill 水塔。建於西元1889年,是该城市第一座將實用性和裝飾性相互結合的高壓供水塔。全部設計是以維多利亞式建築為主,整座水塔用磚砌造而成。此座水塔已被紐西蘭政府認定為國家第一級古蹟。

DSC00433.JPG

 Downtown,因今日恰逢星期日,許多商店都停止營業,看起來空曠許多。這裡以前是蘇格蘭長老會的勢力範圍,所以當地的街道,尤其是市區,很多都是以蘇格蘭的河流來命名。

DSC00427.JPG

 中午我們就在這家號稱全世界最南端的星巴克咖啡解決了!!

DSC00428.JPG

 因是假日,人潮不多,我們也樂得不用排太久的隊。

DSC00431.JPG

 除了一定得來一杯咖啡外,就是得嚐嚐當地各式各樣的派。這是羊肉派。

DSC00432.JPG

 蔬菜三明治。

DSC00435.JPG

 當地特產羊肉捲。

DSC00436.JPG

 甜點-Lemon Pie.


檢視較大的地圖

DSC00442.JPG

 因為隔天早上要搭郵輪,所以就決定先到Bluff 走走,把上船的地方先找到。從 Invercargill 到Bluff 有28公里,約半小時車程。Bluff 也是紐西蘭最早建立的歐洲區之一,第一批歐洲移民在1823或1824年抵達於此。照片中的路標是在 Sterling Point, 也是當地最著名的地標。

DSC00443.JPG

 Sterling Point 的名字是為了紀念1836年在此建立捕鯨站的 William Sterling 上尉。

DSC00447.JPG

 景區附近有兩條步道,一是 Foveaux 步道,來回約兩個小時,另一條是 Glory Track, 只要20-30分鐘。考量了時間仍然充裕,我們就決定先走較長的 Foveaux 步道。

DSC00448.JPG

 Foveaux 步道是沿著南島和 Steward Island 中間的 Foveaux 海峽往西走。根據毛利人的傳說,這條海峽是毛利人的祖先召鯨魚所創造的水道。可見以前這裡有數量極多的鲸魚。遠處有燈塔之處是紐西蘭南方另一個小島- Dog Island. 

DSC00449.JPG

 這附近也盛產黑脚鮑魚,我們還看到潛水找尋鮑魚的漁夫。因華人已是紐西蘭第二大人口,加上華人又愛吃鮑魚,所以特別用中文標示。限定每人每天只可採十隻,最小的尺寸要到12.5公分,而且是得親自下手採集。可能有些華人是一群人來,卻只派一人下水,然後每人分得十隻吧!

DSC00450.JPG

 兩條主要步道的指標。

DSC00451.JPG

 今日陽光普照,海水正藍,美麗極了。

DSC00454.JPG

 步道旁有不少亞麻,可以用來製成繩子,和臺灣特有瓊麻十分類似。

DSC00456.JPG

 雖是烈日當頭,但看到如此的景色,也覺得值得。前方就是紐西蘭的第三大島- Steward Island.

DSC00459.JPG

 Sterling Lookout Point-眺望點。從起點至此約五十分鐘。從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Sterling 海峽。這裡也是以前捕鯨時期的眺望點。

DSC00462.JPG

 再往前走些,Sterling 海峽一覽無遺。

DSC00463.JPG

 最上頭有一塊石碑就是紀念 William Srerling 創立捕鯨站的內容。

DSC00465.JPG

 我們從眺望點往回走,愛死了如此湛藍又層次分明的海水。

DSC00468.JPG

走回城市指示牌,我們繼續往東走 Bluff Heritage Trail .這條歷史古道上共有十七個點,約二十公里長。我們並未一一拜訪這些點,只走了在 Sterling Point 附近的幾個點。

DSC00469.JPG

 1824年,James Spencer 在Bluff 登陸,也在此建立了紐西蘭歷史上最早的居民基地之一。海邊有一座 Sterling Point 燈塔,建於1912年。

DSC00470.JPG

 Bluff 是南島極具歷史意義的港口,現在仍是南島極重要的貨物進出港,也是紐西蘭船舶駛往南極的重要門户。The Pilot Station.

DSC00471.JPG

DSC00472.JPG

 Tiwai Point-這裡是紐西蘭最大工業設施-Tiwai 鋁冶煉廠所在地,也是 Steward Island 鸕鶿的繁殖地。這裡的礁石被國際鳥盟定為重點鳥區。

DSC00473.JPG

 原來有座捕鯨船的桅桿矗立在 Pilot Station 旁,後來因桅桿老舊損壞,因此在進城處重新建造了一座石碑,碑上刻 Sterling Point.而上頭的十字架是原來的桅桿。整個石碑有些傾斜,就像船在海洋上巔跛之樣。

DSC00467.JPG

 今日走了不少路,正好附近有家 Oyster Cove Restaurant and Bar ,我們就進去坐坐。

DSC00441.JPG

DSC00438.JPG

 這是家小有名氣的餐廳,因座落在小山坡上,景觀十分棒。可以180度觀看到隔著 Foveaux 海峽外的 Steward Island , Dog Island 和 Ruapuki.

DSC00439.JPG

 Steward Island 附近海域也是全世界有名的牡蠣生產地,是當地的原生牡蠣,以甜美、質佳為最大特色,只生長在 Foveaux 海峽土質疏鬆的水域中。也是世界上剩下無多的幾個野生牡蠣漁場之一。每年也在此舉辦牡蠣慶典。我們因不敢吃生蠔,所以便點了焗烤生蠔,配上啤酒,滋味無窮。近來發現生蠔中有了寄生蟲,將會影響這裡的產量,也奉勸愛生吃者,小心為上。Webiste Information: http://www.oystercove.co.nz/


檢視較大的地圖

Bluff 境內的 Sterling Point 景色十分宜人,有空來南島,別忘了來這南半球最南端的小鎮一逛!!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thedral of the Holy Cross and Saint Eulalia,巴塞隆納聖埃烏拉利亞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Eulalia de Barcelona)是西班牙巴塞隆納哥特區的一座哥德式建築,天主教巴塞隆納總教區的主教座堂。這座主教座堂興建於13到15世紀,主要工程在14世紀完成。環繞鵝井(Fuente de las Ocas)的迴廊完成於1450年。新哥德式的立面修建於19世紀.屋頂上的各種動物造型的雨漏,是這棟建築的一大特色。

DSC02979.JPG

 這是教堂的側面.

DSC02980.JPG

 新哥德式的立面於十九世紀完成,原有的立面是屬於無法歸類的建築法,其實在當時的加泰隆尼是極普遍的。這座教堂最主要是獻給巴塞隆納的第一位守護聖人- Eulalia of Barcelona. 她原本是一位信基督的牧鵝姑娘,13歲時因羅馬教皇頒佈迫害天主教徒的法令,她憤而跑去找當時的大市官長辯論,最後被關進牢籠以十三大酷刑伺候,最終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去。她的聖骨在1339年安置在此聖壇之下。

DSC02981.JPG

 五座大小不同的尖拱-pointed arch, 也是哥德式建築的特色之一。

DSC02986.JPG

 穹頂是由八根拱肋構成,並加上八面彩色玻璃。拱肋交會處有座白色十字架。

DSC02990.JPG

 地上也有座很大的白色十字架。

DSC02991.JPG

 聖壇。

DSC02992.JPG

 聖壇和拱肋構成的拱頂。

DSC03046.JPG

 聖壇上的拱頂是由十一條拱肋所構成,

DSC02995.JPG

 非常的壯麗。

DSC02996.JPG

 聖壇上受難的基督被釘在十字架,身邊伴著天使。

DSC02998.JPG

 聖壇下的守護聖人 Eulalia 之墓。墓上的石刻訴說著13歲的她和當時市官長辯論以及受難的故事。墓上的石頭均來自Pisa。

DSC02999.JPG

 石棺上的雕像。

DSC03000.JPG

 Keystone-拱心石。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的拱肋交會處都會有塊突出的石塊,被稱為拱心石。這所教堂的拱心石都有一些石雕訴說著宗教的故事。整座教堂原有215個拱心石,在1970年被修復完成。

DSC03002.JPG

我們的仁慈聖母用她的斗篷保護著教皇,國王,紅衣主教,主教和另一側的佳能和王后,一位修女和對方其他三個女性的身影。完成於1379年。

DSC03019.JPG

 這是這座教堂內最特別的拱心石。中央的八條肋拱再加上四個小拱心石上的三條肋所,把屋頂的結構建的十分精彩。

DSC03003.JPG

 教堂內的管風琴,上頭的木雕極為精緻,是 Pedro Pablo Serafin 的傑作。建於1530年,在1994年重修過。現今這座管風琴仍在使用中。就在中殿鐘塔的下面,千萬別錯過。

DSC03004.JPG

 這座教堂內有五座通道,三座通道組成教堂中殿,另外兩個通道上有數十字小禮拜堂。

DSC03043.JPG

 由中殿望向向外的通道,可以看到許多拱肋支持的拱頂。這種拱頂的最大優點是結實、有彈性、而且輕巧,因為拱帆的重量會被疏導到拱肋上,然後再傳到四個支撐重量的柱子上。

 唱詩班的座位也是此教堂的一大特色。16世紀,金羊毛騎士圑的領主權被併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1519年,騎士圑領主和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他同時也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於巴塞隆納主教堂召開金羊毛騎士圑會議,受召而來的均是當時各國重要貴族,可說是當時的歐洲高峰會議。圖片來自:By Picture taken by deror avi on April 2006. - Own work, Attributio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30065.

DSC03044.JPG

 現在這座教堂的唱詩班座席就是當年騎士團成員的坐席。每個椅背上都有不同的紋章,代表與會者所屬的皇家貴族家徽。

DSC03045.JPG

 彩繪的紋章下的木刻也全然不同。

DSC03006.JPG

 接下來搭電梯到正在修復中的屋頂參觀,需另外付費。這是一面彩繪玻璃的外觀。

DSC03007.JPG

 塔頂上的排水設施。

DSC03008.JPG

 其中的一座鐘樓,共有八座牆面。

DSC03009.JPG

 頂上的大十字架。

DSC03010.JPG

 中殿尖塔,因仍在修復中,故無法開放參觀。

DSC03011.JPG

 塔上的怪獸裝飾,好像正在注視著我XD。

DSC03012.JPG

 塔上的鐘,上有方向儀和避雷針。

DSC03013.JPG

 在頂上看到 另一座哥德式天主教堂 Santa Maria del Pi 的 belttower, 環帶狀鐘樓。

DSC03015.JPG

 裡面也有多位主教的墓。

DSC03016.JPG

 兩側通道上的其中一座小禮拜堂。

DSC03021.JPG

 每一個小細節都處理的很好。

DSC03022.JPG

 天主教的十字架四個角落都較為寬廣些。

DSC03023.JPG

 這座教堂外有座花園,花園中庭有數個噴水池。

DSC03024.JPG

 噴水池裡銅製的噴水龍頭也極為精緻。

DSC03025.JPG

 噴水龍頭是由石刻人像中伸展而出。

DSC03026.JPG

 另一座噴水池上的騎士雕像。

File:Cathedralgeesebarcelona.JPG

中庭中有13隻白鵝,代表著13歲時受難的姑娘 Eulalia. 圖片來源: By Pwrbanker at English Wikipedia (Transferred from en.wikipedia to Commons by מתניה.)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DSC03027.JPG

 這裡的走道上也有十來座小禮拜堂。

DSC03029.JPG

 廊道上的拱頂與教堂內相比較低。

DSC03034.JPG

 小禮拜堂之一。

DSC03035.JPG

 小禮拜堂之二。

DSC03036.JPG

 點燃一個蠟燭就代表點燃一個希望

DSC03037.JPG

 另一位主教的墓。

DSC03039.JPG

 門上的拱頂的樹葉在頂頂上交會成十字架。

DSC03040.JPG

 這座墓想必年代極為久遠。

DSC03041.JPG

 中世紀時,巴塞隆納的同業工會勢力強大,工會的重要人士捐了不少捐款來修復教堂,所以不少人死後便葬在教堂裡。因此在迴廊的地上可以看到許多中世紀同業工會的墓碑,上面有木匠,鞋匠,裁縫匠等的盾牌、徽章或旗幟。據說,葬於此的工匠希望他們的墳墓能被萬人踐踏,以淨化他們,代表他們的贖罪和謙遜之心。

DSC03052.JPG

 參觀完教堂內,來到了教堂外。牆面上有著當時的 怪獸 Gryphon 的浮雕。

DSC03056.JPG

 不同怪獸和動物造型的雨漏是這座教堂外的一大特色-士兵和馬。

DSC03057.JPG

 大象。

DSC03058.JPG

 獨角獸。

DSC03059.JPG

 豺狼??

DSC03060.JPG

 乳牛。

DSC03061.JPG

 教堂外的廣場聚集了不少觀光客和街頭藝人。

DSC03049.JPG

 今日行程就在美妙的琴聲下話下句點。


檢視較大的地圖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在巴塞隆納共long stay了28天,真是非常棒的體驗。行前做了不少功課,僅將大原則記述於下。

  住: 因我們這次旅行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市區內,所以最重要的是找一間安全且交通便利的旅館。在閱讀眾多資料並比價下,找到了位於 GRACIA 區上的 Hotel Via Augusta, http://www.hotelviaaugusta.com/es/  這間旅館位於擴建區的北邊,屬於安全區,旁邊有地下火車站一Gracia ,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Gràcia_(Barcelona–Vallès_Line) ,另有數個公車站,綠線的 metro station -Fotona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Fontana_(Barcelona_Metro) 只有五分鐘步行的距離,實在非常方便。


    在此要介紹一本由中文官方導遊-王儷瑾所出版的旅遊書-巴塞隆納,不只高第。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7655     這本書非常詳盡, 以及她的部落格,http://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 

巴塞隆納,不只高第:跟著中文官方導遊深度行


 行: 從機場可在T1-Terminal 1 或T2-Terminal 2 外搭 Aerobus http://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  到 Catalonia Plaza 或  Espanya 站,再轉搭其他交通工具到旅館,一次 5.90 歐元,但回程要10·20歐元。可在網上訂票或上車購票,5分鐘即有一班車,非常方便。也可直接搭計程車,約20到40歐元,按表收費。http://www.info-barcelona.com/barcelona/aerobus-bc...

Image result for barcelona aerobus       Haltestellen des Aerobus

      巴塞隆納的公共交通系統非常方便,不需要租車,因貴而且停車是一大問題.市內交通可搭公車(bus),地鐵(Metro),輕軌電車(Tram),蒙居易克地下䌫車(Funicular de Montjuic),加泰隆尼亞火車(FGC),或巴塞隆納近郊火車( Cercania or Rodalies)。大部分巴塞隆納市區內都是zone 1, 也就是一張票可適用於市區內的公共交通工具。至於要買哪一種票,則視你要待多少天,去什麽地方,有多少人而決定。以下這個網頁可做計算,非常方便。http://www.barcelona-tourist-guide.com/en/transpor...我會在每一篇的遊記中將交通工具一一列出,供各位參考。

Taxi:

 

Metro: 


Bus: 

          Image result for barcelona bus logo

Tram: 


Funicular de Montjuic


FGC:

        Image result for barcelona fgc station gracia

Cercania or Rodalies:


      市內也有觀光巴士(hop on & hop off), 有三條不同路線,可在任何一點上下車,票為一日券。票價約27到38歐元不等。網上購票較便宜。請參考以下網址。http://www.hop-on-hop-off-bus.com/barcelona-bus-to...

 Image result for barcelona hop on hop off city bus tour

     如果你停留的時間不長,Barcelona Card 也是一種選擇,可在zone內享受無限次數旳公共交通,有些博物館可免費入場,有些美術館和博物館可打折,但相對下票價也較高。http://www.barcelonacard.org/


食:這是一個美食之都,我將在接下來 koo的部落裡介紹。各位也可在 Tripadvisor 網上找到各種資料。早餐大部分是咖啡和麵包或三明治,也有些餐廳會提供 tapas,即下酒小菜。一般餐廳午餐供應時間是下午1點以後。七點或八點供應晚餐。但隨着觀光客增加,有些餐廳也調整供餐時間。小費約10一15%

衣:巴塞隆納屬於地中海型氣候,春秋早晚偏涼,但中午稍熱,故夾克和薄外套是必要的。若能加件百搭的圍巾就更棒了。更別忘了穿一雙舒適的鞋^^

外幣兌換:巴塞隆納是歐元區,所以要準備一些現金。現金从美金換算,匯率天天變動•建議在臺灣可先兌換一些歐元,若已有美金,可在機場換欧元。若有信用卡者,請先打聽兌換幣時的收續費,找一家最便宜的使用。也有不收手續費的。這裡接受 Master 和Visa .很多小店只收現金。千萬注意,別在路邊私人開設的兌換處兌換,手續費高達近20%,非常恐怖。建議去銀行兌換。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