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秘魯的最後一天。因為下午才要搭機離開,所以我們又跑到阿瑪斯廣場去晃晃。這就是旅館訂在風景區附近的好處。
一到廣場附近,就被這戴著面具的男子給吸引住。附近非常多民眾聚集,似乎有什麼慶典活動?
原來是當地天主教慶祝各個聖人保護者所舉辦的活動。這些面具也實在是太特別了。
第一位是 San Blas-Saint Blaise.他原是位心理醫師,後來當上古亞美尼亞的主教。但卻在其後被迫害,因被嚴型毆打,用鐵梳子攻擊,更被斬首。後人為紀念他,將其封為聖人,並也是羊毛梳理師的守護神。
遊行時要把聖像放在架子上,由人們抬著。因非常沈重,所以大家肩上都得墊著軟墊。
當然免不了要有樂隊。
每座聖像都非常巨大。
接下來的是 San Jose- Saint Joseph,聖若瑟。是耶穌基督的養父,聖母瑪麗亞的丈夫。因他的好品德及對天主教無私的奉獻,所以在1870年被封為聖人。
他也是臨終者,勞工者以及工會組織等相關的守護神。
遊行的聖壇上有許多教徒捐贈的禮物。
阿瑪斯廣場附近天主教堂十分多,所以活動就在附近的街道上舉行。
Virgin de Belen, Our Lady of Bethlehem. Bethlehem 是耶穌基督誕生之地,此處的處女也就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莉亞。天主教是以尊崇聖母瑪麗亞為主,而他們相信其角色和形象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在 Bethlehem 這段時期,她是以哺乳及照顧襁褓中的耶穌基督為主。所以以此地名來稱呼她。
這群青少年抬的這張桌子是準備把聖像擺在放在上頭,準備在等一下的儀式中使用。
手上抱著的就是仍在襁褓中的耶穌基督。神擅周圍擺满了許多教徒們送的花。
牧師在做祈禱。
教徒們虔誠的唱著詩歌。
類似豎琴的樂器。
儀式完畢,輪到這數十位青壯人士要把聖壇從桌上擡起,繼續遊行活動。
有些人得鑽到桌下將其頂點,才能助於聖壇的搬運。十分吃力。
數十大漢順利擡起聖壇,繼續儀式的進行。
前進的時候每人的速度要一致。看他們膝蓋彎曲的程度,便可知道聖壇有多沈重!!
樂譜就夾在前排樂手的背後😀.我們因時間關係,並未再往前一探究竟。十四天的行程,每天都過得十分的充實。雖然在第二天的印加古道上有些許疲憊,但記憶是萬分美好的。和妹妹約好了,只要脚還能走,就繼續爬山,走多遠算多遠。
秘魯是個值得探訪的國家。雖然小販多,但不會有壓迫感。風景特殊,不同於北美風情,令人讚歎。尤其乘車所至,大山大水,自然風光無限。近年秘魯政府致力於觀光的推動,可以看出成果。唯一令人垢病的是都市交通雜亂的程度,更甚臺灣!!生活花費與臺灣差不多,算是中低消費的國家。如果你有時間,找個好的秘魯旅遊團,選幾個有特色的點,來個小小的 long stay, 一定比每天趕行程看的多,看的廣,而且也可以減少奔波勞累感。此次秘魯之行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