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隆納最有名的觀光景點應是 La Sagrada Familia-聖家堂莫屬了•La是the,Sagrada 是 sainted ,holy 即聖潔,Familia 就是 family,再加上這是一座天主教堂,所以就直翻成"聖家堂". 在介紹這座有名的教堂之前,我們先來了解建築界的奇才 Antoni Gaudi .
高迪出生於加泰隆尼亞區,世代是做鍋爐的鐵匠,所以他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間解構能力與雕塑感覺;又因小時患有風濕病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高迪便把興趣放到觀察大自然上,為他日後成為師法自然的建築師奠定基礎。高迪從觀察中發現自然界並不存在純粹的直線,他曾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所以終其一生,高迪都極力地在自己的設計當中追求自然,在他的作品當中幾乎找不到直線,大多採用充滿生命力的曲線與有機型態的物件來構成一棟建築。
高迪是五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因受到父親的鼓勵而到巴塞隆納讀建築系。1878年,瓷磚商馬紐•文森(Manuel Vicens)委托高迪設計一棟避暑別莊,叫做文森(Casa Vicens),高迪從此展開設計生涯。然而维森斯之家並不是高迪最經典的作品,高迪在接下來的幾個作品當中,才漸漸樹立起自己獨一無二的建築風格。1878年高迪也認識了他最重要的贊助者,顯赫的歐塞比•桂爾先生(Eusebio Güell),桂爾先生驚於高迪的天才,從此委托高迪設計墓室、殿堂、宅邸、亭台等,使高迪能充分自由地表現自我,發揮才華。高迪的許多作品除了表現極強烈的個人風格之外,也對往後的現代設計乃至於後現代建築設計提供了許多養分。
高迪終生未婚,除了工作,沒有任何別的愛好和需求,聖家堂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貢獻在那裡,1925年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迪完成當天的工作從聖家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禮拜,被一輛電車撞倒。當時他衣衫破舊,路人以為是流浪漢,把他送到聖十字醫院,並在三天後去世。同年6月12日,高迪的葬礼隆重举行,前来送葬的隊伍從聖十字醫院一直緩緩地延伸到了聖家堂。高迪被安葬于聖家堂的地下墓室,这座大教堂迄今尚未完工。(取自維基百科)
了解了高第的生平,再來看聖家堂,就比較能夠融入這座有名且極具個人風格的建築物了。
聖家堂從1882年開始修建,因為是贖罪教堂,資金的來源主要靠個人捐款,捐款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工程進度的快慢,所以至今還未完工,是世界上唯一一座還未完工就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雖然該教堂並非主教教堂,但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0年11月7日造訪此教堂時將其冊封為宗座聖殿。
聖家堂的建築風格屬於巴塞隆納當地的「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e);屬於新藝術運動,與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並不相同,1882年動工時,由Josep Maria Bocabella領導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宗教團體出資,由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一年後,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因設計的教堂成本太高,和宗教團體意見不合,辭職而去,才由年僅31歲的高第接手。
高第接手後,地下聖壇已在建造中,無法修改設計圖,所以他按照第一任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的設計圖建完地下聖壇,然後把整個教堂重新設計,把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高第一生中43年的心血都花在這個教堂的設計上,1925年後還乾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設計教堂,直到1926年他遇車禍死亡為止,一直不斷的研究教堂的結構設計,去世時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資料、設計稿和模型,但是在西班牙戰爭時被無政府主義者燒毀,而工程也停頓到1954年才再次動工。過程中,有人疑問為何此教堂的建造如此漫長且久未完工,高第說:「我的客戶並不急」。他所說的客戶,其實指的是「天主」。
這個教堂的設計帶有強烈的自然色彩,高第以很多動植物的形態為藍本來設計教堂,更以《聖經》中的各個場景在整個建築中如同圖畫一樣逐幅展現,使這個教堂成為每個來訪者都可以讀到的一本天主教教義問答書。
這個教堂有東、西、南三個立面:「誕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位於東側)、「受難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位於西側)和「榮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位於南側,尚未完工)。每個立面各建有四座鐘塔,共計十二座,分別代表耶誕的十二教徒。除此之外,建築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聖經四福音書的作者——馬太、馬可、路加以及約翰,一座代表聖母瑪莉亞,一座代表耶穌基督。所以整個聖家堂的設計當中總共將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於98.4公尺到117公尺,代表福音書作者的四座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聖母瑪利亞的高塔為120公尺,代表耶穌基督的高塔則為170公尺。
大部分的設計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聖壇地下室建於1889 - 1892年,「誕生立面」建於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於1926年,「受難立面」建於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於1978 - 2000年,「榮耀立面」還在建造當中,教堂中間的六座高塔還沒開始建造。
現在已建好的部份,可以參觀的是「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誕生立面」以基督的誕生為題,牆上的雕塑展現了由童貞瑪利亞懷胎到基督長成的故事,因是歡迎慶祝基督誕生,以歡喜愉悅的雕塑為主。「受難立面」以基督的死亡為題,高第為了表現受難的痛苦,設計了有棱有角的現代線條,雕刻家穌比拉克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按照高第留下的圖稿刻出了由最後的晚餐到基督被釘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從高第以後,現在的建築師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個立面已建好「誕生立面」和「受難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和「受難立面」的四座鐘塔,還差十座高塔,整個建築完成了將近50%,預計要在2026年完工。(以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這是受難面的排隊買票人龍,旅客來自世界各地。我們因未上網買票,所以排了一段很長的時間。買完票還要等入堂參觀梯次,著實浪費不少時間。建議各位事先上網買好票。並且別忘了買參觀塔頂的票。中文導讀很棒,一定要租來聽。https://www.clorian.com/site/SagradaFamilia/produc...

從教堂的正對面可以很明顯得看到還在興建中的教堂。神聖家族是指耶穌丶聖母馬利亞和耶穌在人間的父親聖若瑟。神聖家族教堂則是恭奉神聖家族的教堂。2010年11月7日教宗造訪後,正式把此教堂升等為神聖家族宗座聖殿,簡稱聖家堂。從此照片可看出此工程的浩大.
這是誕生立面,面向東方,以耶穌誕生為主題來敘述聖母馬利亞童貞受孕,耶穌基督誕生及成長的故事。1894年和1930年間建造的,它有三個門,分別是代表聖母的信仰之門,代表聖若瑟的希望之門和代表耶穌基督的慈善之門。


瑪莉亞和約瑟夫的婚禮.

報喜一這是描述耶穌誕生時,所有人的喜悅。

瑪利亞的加冕,又可稱聖母加冕,即給予耶穌的母親加上皇冠,賦予處女產子的瑪莉亞極大的榮耀。
耶穌在聖殿中的展示一這個故事是來自聖經中的路加福音。瑪利亞和約瑟帶着嬰兒耶穌在出世後40天到耶路撒冷的聖殿。。
生命之樹在耶穌基督慈善之門上方升起。上面有許多展翅飛翔的白鴿。代表着神聖和純潔。
這是誕生立面的四座鐘塔之二,鐘塔的最上端均有聖公會的符號,鐘樓的半腰上均有銘文。是"聖哉"的意思。Sanctus 在拉丁文中是Holy 的意思。


再往上一些,尖塔的下方,可見垂直寫著" Hosanna"和"Excelsis" 是指Hosanna在天堂。再下一些是Sursum Corda, 即抬起你的心。

從受難面看到的四座尖塔。(spire)

尖塔的設計全用高第最擅長的馬賽克瓷磚拼貼法來完全。原設計是十八座尖塔,目前已完成八座,代表耶穌的八位使徒。在誕生地面和受難地面各四座,成為此教堂外觀的最大特色。

這是仍在動工中的榮耀立面(Facana de la Gloria) 位於南側。這張照片可以看到數字1882,即代表聖家堂開始修健的年代.

從這張照片可約略看出榮耀立面興建完後的樣貌。

現在看到的是位於西側的維修中的受難立面一Facana de la Passio. 因是購票入口處,故時時可見人山人海的盛況.

稱為受難立面,可見是指耶穌基督受難的過程。於1954年開始施工。有別於誕生立面的熱鬧,這裡的線條樸素簡單多了。這邊面對夕陽,象徵基督的死亡。外牆由六根大斜柱為主結構,是以紅杉的樹幹為靈感,再而顯示高第熱愛大自然的個性。


坐在受難立面上方的耶穌基督雕像。

從左邊三根斜柱內看雕像。這個立面的雕塑作品全出自西班牙有名的雕刻師 Josep Maria .Subirachs I .Sitjar 之手。他雕塑的最大特色.在於剛毅筆直的線條,用於此立面,恰到好處。這受難立面有14幅苦路( Via Crucis-The Station of the Cross),是聖經上記錄耶穌受難,背著十字架,走向加爾下凡路山途中所經歷的事蹟。

中間大門立著根大柱子,綁著正受著鞭型的耶穌基督。在其身後有兩扇大銅門上面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字,裡頭暗藏玄機,有機會去巴塞隆納聖家堂找找看^^

由於是受難的緣故,這裡所有的雕像臉上均是愁苦及悲傷的容顏。臉孔取自高第。

第十二處: 耶穌死於十字架上。十字架下有個骷髏頭.代表死亡。
.
這些土兵戴的護頭盔的造型靈感來自高第另一有名的建築米拉之家的煙囪。 中間是第六處一聖婦為耶穌拭面。她因憐憫耶穌,用她的紗巾幫耶穌拭面,而將耶穌的面容印在其紗巾上。而最左邊的福音傳播者臉孔是取自於高第。

這是有名的最後的晚餐,描述耶穌基督和十二使徒及其門徒的最後一餐。


這應屬同一座雕塑,上面是玩骰子的士兵,下面是騎馬拿著戟的土兵。有趣的是他的戟竟然從下往上穿。卻一點也不突兀。

猶大之吻一耶穌基督被其邪惡及陰險的使徒猶大背叛了。其後下方的的蛇代表邪惡,而耶穌左後方內的十六宮格內的號碼共有313種組合,加起來總數都是33,有興趣的可以玩玩看。


拒絕承認耶穌的彼德-彼德應是耶穌基督十二門徒中十分親近者之一。耶穌被捕後他失去信心,別人問他是否是耶穌的門徒時,他三次否認,正如耶穌預言的一樣。他的臉孔看起起來是如此的惆悵迷網。

試觀此人-是指耶穌基督被鞭打後,身上披紫袍,頭上戴著荊棘冠冕,彼拉多向眾人說的一句話。左邊是士兵,中間是耶穌基督,右邊坐著托著腮的就是執法的彼拉多。

彼拉多特寫^^

第十四處-耶穌葬於墳墓。

聖家堂始建於1882年,1OO年後的教宗保祿二世在1982年來此參觀拜訪,故立了這值得紀念的一頁。
參觀完了三處立面,讓我們進入教堂內來領略鬼才高第更令人歎為觀止的傑作。
與一般哥德式的教堂不同,高第的聖家堂是由五條狹長且明亮的通道來組成。從榮耀立面進入,即可看到由數根巨大的柱子通向頂,每根柱子就像是粗壯的樹幹直通天際。一剎那間,彷彿自己走入童話森林般,一點也無傳統教堂的感覺。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殿走廊可看見四根大樹幹支柱支撐著,且上面分叉如樹枝,樹枝旁有如樹葉般的雕刻把燈泡包含在內。而四根主幹圍住的穹頂則像極了太陽。這些大自然的生命象徵全讓高第運用到他曠世的巨作裡。四根大柱上有四位福音傳播者的記號,分別是Mark,Matthew,Luke 和John.

這是 Mark.


把鏡頭拉近一點看,發現更多的細節,像是麵包樹的樹葉,猶如展翅的老鷹.在燈光的投射下,光線美極了!

主幹上的設計,像極了樹節結。


仰望左邊的長廊,像極了萬花筒世界^^

右邊的長廊是以弧形而進入,另有特色。
接下來要進入聖家堂的窗戶篇^^高第本身是位大自然崇拜者,更把太陽之光奉為大地之母,所以在他所有的大小作品中,光的運用和呈現是極其重要的。除了人為燈光的運用,教堂中的玻璃彩色窗戶是個能讓自然光盡情渲染奔放的舞台^^

這是位於榮耀立面的彩色玻璃窗,因面向東方,即日出的方向,所以高第選擇以藍綠色的玻璃來呈現大自然受陽光的照射而欣欣向榮的景色。

每一格窗戶上,都有著一則聖經中的故事。

再近一些看,陽光透過五彩繽紛的玻璃窗,把光影的舞蹈呈現得更加炫麗。難怪有人稱高第為光影的魔術師^^

這是從長廊側邊拍的,若不是身入其境,還真體會不出這等壯麗!!

看這些光投射在地板上的色澤,太美了!!

在中殿走廊的最上層是傳統哥德式教堂必有的圓形玻璃窗,中間層則有一位先知站立著面向西北方,到底有何含意呢?

把最上層拉近看,每一層的玻璃窗顏色均異,而每一格中又有不同的色彩。

做工真是細膩呀!

這一排窗戶面向西方,即太陽下山的方向,所以高第以類似夕陽的彩色玻璃窗來呈現。

耀眼極了!!

從另一角度看,色彩更是多變。

有幾個部分則是用普通玻璃,讓陽光自然呈現,也增加了教堂內部的明亮度.

一在左側廊的盡頭,也有著一面用銅板做成的牆飾,裡頭也是充滿了文字。

Josep 特有的雕刻作品-Saint George of Lydda,即聖喬治。他是天主教的著名烈士,聖人,是一位守護聖者。

大殿右方的祭壇,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祭壇兩側是巨大的管風琴。這是拉丁十字架,即耶穌被釘於於上,不同於一般的基督教堂十字架。上面有個樹冠冕,裝飾著葡萄和葡萄藤。這是高第唯一在此教堂內遵於傳統的設計。

地下層的主教堂未開放,只能透過窗戶一窺。這裡是第一任建築師按照傳統哥德式教堂建法而完成的。高第接手後本來重新設計,但礙於經費問題而將其保留下來.

接下來是來到另一端的地下室參觀聖家堂改建的資料館.

這種拱道,是非常傳統式的哥德式建築.

這是高第工作室,裡面有許多建築模型,和高第留下來的設計原稿。

這是高第最具特色的拱頂建築法,普遍應用於在他的建築上。他利用繩索和沙包模擬出拱頂的製作及重量,然後反射在鏡子上來做建築。用今日電腦換算出來,完全正確。太驚人了!!他還要指導所有工匠如何正確的來運用這個模型並用在建築上。

看完了整座教堂,讓我們再一次從受難立面外頭走到榮耀立面處,有座極富童趣的小建築,是給當時教區和建築工人就讀的學校。

這座建築的特色在於屋頂。高第利用幾何原理中的圓錐形方來建立了這座波浪式的屋頂,是開創了建築的另一個里程碑。現在這裡技術被廣泛的用在各大有名的建築中。(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從側面望去,整座建築完全無直線,這也是高第建築的另一特色。看到這麼有趣的學校,當時上孩的孩子應該也會很開心吧!

學校的後面,這樣的曲線美真有意思^^

裡頭共有三個房間,佈置如前。彷彿走入一百多年前的學校。

由內看天花板,曲線自然而協調.

最後來到了紀念品中心。

各種色彩豔麗的酒杯。

高第桂爾公園內的重要裝飾-彩色的蜥蜴。拍到這時,才被告知紀念品店內不能拍照,實在是真不好意思XD
今日聖家堂朝聖之旅圓滿落幕^^但卻有幾個小心願希望日後能實現...
1.參觀塔頂,下次要記得一起上網買票。
2.參觀地下主教堂。
3.參觀螺旋式的樓梯,這是高第觀察海螺的殼而建成的。
4.期待塔頂的完工,可以讓太陽光從塔上完全射入教堂。看過的人都驚歎不已!!
聖家堂即將於2026年完工,對建築迷來說是太棒的消息!!而巴塞隆納本身也是座非常迷人的城市,期許十年後再來^^
參考資料太多,只列出兩個重要的:
http://www.sagradafamilia.org/e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grada_Fam%C3%ADlia
交通工具: 聖家堂在市中心,交通非常方便。我們從旅館走到此,約半小時。若早到,教堂前後均有市立公園可先去逛逛並拍照.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