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去南法最大的目的就是要看全世界種植面積最大位於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田,所以選擇炎炎夏日前往,果然沒令人失望!!因飛機先飛到尼斯,所以便計劃從尼斯沿著蔚藍海岸玩起。沿著海岸線開到坎城,再到馬賽,然後北上到普羅旺斯一帶,最後從阿爾卑斯山脈回到尼斯,將整個南法繞上一小圈。全部共十七天,全程自駕,因為機動性強。玩了十七天,意猶未足。南法雖不大,但自然景色優雅,又有豐富的歷史和薈萃的人文藝術,而且暑假有好多的活動,若要每個點細細的玩上一遍,十七天實在太短了。如果時間允許,排上一個月以上最佳。

     這篇遊記的照片有些多,因為景點實在太多,所以我就選擇了自己去過,且認為還不錯的點供各位參考。

Nice -尼斯-

     尼斯(Nice)是地中海沿岸法國南部港口城市,位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為濱海阿爾卑斯省行政中心。尼斯地處馬賽和義大利熱那亞之間,為主要旅遊中心和蔚藍海岸地區的首選度假地,尼斯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第二大城市(第一大城市馬賽)。尼斯是法國第五大城市,雖然現在尼斯是法國的領土,但是在歷史上尼斯的文化和語言和義大利幾乎一模一樣,反倒是距離法國比較遙遠,不過因為經過了法國100多年的統治,法語和法國菜等法國的精緻文化也融入了尼斯城當中,造就了獨一無二的風景。獨特的歷史造就了獨特的尼斯文化。當地的美食,包括尼斯洋蔥塔(pissaladière,洋蔥和鳳尾魚醬製成的一種比薩餅)、socca(鷹嘴豆粉製成的薄烤餅)、馬賽魚湯和其它魚湯、鱈魚乾、尼斯填菜(farcis niçois,蔬菜上面灑麵包屑)和尼斯沙拉(salade niçoise,西紅柿、青辣椒、煮雞蛋、金槍魚或其他魚加上橄欖做成的沙拉),還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移民。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尼斯開始向世界上其它國家開放,很多北歐和西非、東南亞人移民到了尼斯。

DSC04392.JPG

尼斯海灘。我愛極了尼斯!! 慵慵懶懶在海邊曬著太陽,戲水是尼斯旅客的日常。這裡也是天體大本營,沒人虎視眈眈的盯著,不管年齡,不論性別,漠視身材,就是要享受炙熱的蔚藍海岸風情.

DSC02310.JPG

加里波第廣 Place Garibaldi:是法國南部城市尼斯最古老的廣場.它位於尼斯老城的北部邊緣. 這座廣場以義大利統一英雄的名字命名,加里波第就出生在尼斯。廣場周邊有許多歐式建築,附近的海鮮餐廳非常有名。

DSC02339.JPG

尼斯老城區。我也愛尼斯的色彩!!不管走到哪,就是如此這般的鮮明,調色盤上的色系永遠不夠用,彷彿要創造出更多的色調來迷惑人們的視覺。

DSC02348.JPG

法國點心世界馳名,街頭一隅,就已如此吸引人們的目光。

DSC04366.JPG

莎拉廣場 Cours Saleya Nice, 莎拉林蔭大道(Cours Saleya)是法國藍色海岸尼斯老城的主要步行街.在18世紀,這條街進行美化改造,成為富人喜愛的休閒散步地點,尼斯社交生活的中心。富人頻繁光顧這裡的精品商店和咖啡館,並在此觀看全景和日落的景色。1827年,在這條街東端的卡洛•費利切廣場樹立了鎖匠紀念碑(Monument des Serruriers)。1861年,這條街開設鮮花,水果和蔬菜市場,奢侈品店也紛紛在此開設。每天早上的市集聚滿了人潮,是不可錯過的景點。

DSC04384.JPGDSC04358.JPG

Course Saleya 市集。市集內生氣盎然,有著各式各樣充滿義大利和南法風情的食物,紀念品,花店。起早來此,請空著胃來走一趟,必定滿足你的味蕾。

DSC02358.JPG

馬塞納廣 Place Masséna:它最初是2個廣場:卡洛·阿爾貝托廣場,半圓形,新古典主義風格,建於1820年-1830年,沿著尼斯老城邊緣;和位於帕隆河另一側的馬塞納廣場廣場本身,18世紀風格,建於1840年-1852年. 馬塞納廣場為半步行區,北半部為長方形,南半部為半圓形。地面覆蓋黑白兩色石塊形成格子形狀。中央部分的周圍是36棵石松.中央的阿波羅(Apllo)噴泉有7米高。

DSC02361.JPG

* Musée Masséna-馬塞納博物館:馬塞納博物館(Musée Masséna)坐落於19世紀建立的高檔別墅內,展覽主題是尼斯的地方歷史,於1921年對外開放。博物館展品由瑞沃里親王捐贈(Prince of Rivoli)。馬塞納博物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當時的瑞沃里公爵維克多•馬塞納(Victor Masséna)決定要建立一座別墅。 1919年時,維克多•馬塞納的兒子將別墅轉予尼斯政府,條件是別墅需作為博物館使用。後別墅一直作為博物館使用.

DSC02373.JPG

尼斯火車站-Gare de NiceVille:尼斯城站(法語:Gare de Nice-Ville),即尼斯站。車站開業於1867年,當時位於尼斯郊外,但隨著尼斯市區擴大,現在已位於尼斯市內。尼斯城站是尼斯市區內最大的客運火車站,附近還有尼斯輕軌和普羅旺斯鐵路的車站。尼斯城站還有開往莫斯科等地的國際列車.

DSC02379.JPG

Cathedral Orthodox Russe Saint-Nicolas de Nice-是一座俄羅斯正教會的主教座堂,法國的國家歷史古蹟,建成於1912年,由沙皇尼古拉二世出資建造,是俄羅斯東正教會在俄羅斯境外最大的一座主教座堂。19世紀中葉,俄國貴族仿效英國上層階級和貴族的時尚,前往尼斯和法國里維埃拉旅行。1864年,鐵路通到尼斯後,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乘火車前去旅行,被當地宜人的氣候所吸引。從此開始了俄羅斯人和蔚藍海岸這一持續到今天的聯繫。興建主教座堂,是為了服務於19世紀末已經在那裡定居的大規模俄羅斯人團體,以及來自宮廷的遊客。沙皇尼古拉二世資助了大教堂的建造,於1912年12月建成。

DSC02397.JPG

Museum Marc-Chgal-夏卡爾博物館。專門收藏畫家馬克•夏加爾的作品 -從本質上講他的作品靈感來自宗教。該博物館由藝術家在生前創建,得到了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的支持,成立於1973年。它又名「國立夏加爾聖經信息博物館」,因為它收藏夏加爾17幅聖經題材(創世紀、出埃及記和雅歌)的系列畫.

DSC02407.JPG

尼斯山頂大道。離開夏卡爾博物館後,我們沿著山路走回市區。山上視野瞭闊,從另一角度遠眺尼斯。

DSC02410.JPG

DSC02416.JPG

尼斯城堡山公園 Parc de la Colline du Chateau,尼斯城堡(法語:Château de Nice) 是曾經位於法國城市尼斯的一座城堡,存在於11世紀至18世紀期間。1705年,尼斯城堡被法國軍隊佔領。1706年,尼斯城堡被路易十四下令拆毀。現在尼斯城堡是一個公園,吸引了眾多遊客。尼斯城堡也是眺望尼斯灣景的著名地點之一。

DSC02425.JPG

尼斯城堡山公園 Parc de la Colline du Chateau.被摧毀的古堡遺址上有座人工瀑布,是夏日炎炎下的避暑之地。

DSC02446.JPG

尼斯港口-Vieux Nice Port:是尼斯最大的港口,建於18世紀中葉。碼頭附近的建築很有特色。現已少有漁民出海捕鱼。

DSC02454.JPG

馬蒂斯博物館 -Musée Matisse , 博物館位於西米埃園(Gardens of Cimiez)的橄欖樹林內。這座17世紀時期的熱那亞式別墅經已全面翻新,建築物外表以逼真畫作為裝飾,館內展出了著名野獸畫派畫家馬蒂斯(Matisse)的私人珍藏。馬蒂斯自1917年大約47歲的時候抵達尼斯的,他對尼斯透明細緻的光線極為熱愛,所以一待就是38年,直到1954年85歲高齡去世為止。館內收藏了馬蒂斯不同時期的作品,包括236幅畫作、218幅版畫及由他設計插圖的全套書冊,以及著名的『藍色裸體4號』

DSC02464.JPG

 西米埃園(Gardens of Cimiez)的橄欖樹林內 .園內種著許多已有多年歷史的橄欖樹,堅毅挺拔,排列整齊的樹幹在陽光下呈現另一種美感,線條也柔和了不少。

DSC02472.JPG

DSC02507.JPGDSC02511.JPG

DSC02517.JPG

DSC02524.JPG

Saint-Paul-de-Vence- 聖保羅的旺斯 ,是南法典型的山中石頭小城。一般這種小城都以教堂為中心置高點,而其他建築環繞而建。建材都以當地石材為主,紅瓦為頂。目前小城保持極為良好,內有許多藝術家進駐,是離尼斯不遠的好去處。

DSC02508.JPG

Cimetiere Saint-Paul-de-Vence- 聖保羅的旺斯墓園。城內有座墓園,繪畫大師夏卡爾也葬於此處。

DSC02538.JPG

Les Gorges du Loup-盧普河峽谷。這條路長5.7公里。道路被岩石切割,有一些隧道。此外,還有髮夾彎和盲曲線。狹窄而美麗的Gorges du Loup穿過Gourdon山腳下的山丘向南北行進,

DSC02541.JPG

DSC02545.JPG

Tourrettes-sur-Loup-盧河畔圖雷特,是盧普河上的另一個小城,城內建築以中世紀的羅馬式為主,建材則是以石灰岩,最早為工匠村,現已成為旅遊村。擁有十分豐富的歷史背景。

DSC02554.JPG

DSC02572.JPG

雷诺瓦故居 Musée Renoir, 雷諾瓦是法國印象派畫家. 雷諾瓦博物館 (Musée Renoir) 這兒保留了雷諾瓦故居、以及由老橄欖樹包圍的花園,是一座風景優美的博物館,小屋是雷諾瓦生前最後的居所.濱海卡涅 (Cagnes sur Mer) 周圍多山丘,到處都是樹林及花草。這個地勢較高的城市有著迷人的風光,明亮的氛圍,歷來為畫家們所青睞。這裡是雷諾瓦生命終結之地,坐落於雷哥萊特山上的灰色石屋,就是他的故居。雷諾瓦晚年在這裡住了 12 年,其間遭受了愛妻雅麗娜之死的慘痛和長年風濕病的折磨.

Grasse- 格拉斯-Half Day

DSC02594.JPG

DSC02597.JPG

Grasse- 格拉斯, 格拉斯有 "藝術與歷史之城" 稱號 , 格拉斯是法國香水業的中心,被譽為世界香水之都。自從18世紀末以來,格拉斯的香水製造業一直相當繁榮。 生產法國三分之二的天然aromas,用於製造香水和食品調味料。

DSC02579.JPG

國際香水博物館- Musée international de la parfumerie @ Grasse-格拉斯 . 格拉斯被稱為世界香水之都。在全法國舉辦的「花城花村大賽」中,格拉斯贏得了三朵花的成績,並且獲得了「藝術與歷史之城」的稱號。香水博物館的草圖於1918年在格拉斯開設了一個私人博物館,其主動權得到了卡諾總統的兒子弗朗索瓦•卡諾的支持。由於捐贈眾多,這個博物館的藏品從1921年開始豐富。國際香水博物館於1989年落成並通過其專門用於香水的系列成為當地手工藝品的象徵之一

坎城 ( Cannes)-2 Days

    坎城-是法國南部的一個市鎮,位在濱海阿爾卑斯省的蔚藍海岸地區,鄰近地中海,是坎城影展的所在地。坎城也以其優美的沙灘為名。在中古世紀時,坎城是Lérins修道院的封建屬地。直到19世紀早期,坎城成為一個農漁業的小村落,在Suquet山丘的人口密度相當高。1830年代開始,法國及外來的貴族逐漸在此建立他們的度假小屋,因此坎城漸漸成了一個度假村。亨利·彼得·柏罕(Henry Peter Brougham1778-1868年)是負責坎城發展的領主,當時他是一位倍受尊崇且頗有才能的英國政治家,1834年在前往義大利的途中,發現了坎城。買下Suquet山丘西邊的土地之後(現今為進坎城的必經之路),柏罕靠著在法國政治圈的門路發展其餘的土地。此濱海村落的發展帶動當地企業發展以及有軌電車的興建。坎城電車之後於1899年啟用,而坎城車站更早於1863年啟用。

DSC02607.JPG

DSC02614.JPG

德斯佩蘭斯聖母堂- Eglise Norte-Dame d’Esperance @ Cannes-坎城. 位於坎城的置高點上,可以一覽坎城。山丘的最高點教堂,建於西元12 世紀的老地標,可以看到整個坎城港口,旁邊有博物館Musée de la Castre,主要是來瞭望台看景致。

DSC02617.JPG

舊城蘇給區- Le Suquet @Cannes- 坎城 . 這裏非常小,一小時內就可遊覽完畢,這是一個很好的喘息休息的地方。小鎮上美麗的老建築和短短的主街道上約有30間餐廳,每一個餐廳都像畫一樣美麗.

DSC02642.JPG

維樂市場- Marché de Forville:Marche Forville Market @ Cannes.是一個有蓋食品市場,每天上午7:30至下午1:00開放。這是購買新鮮農產品和食品紀念品的好地方。

DSC02646.JPG

Cannes-坎城.街頭轉角處的海產店,可以現點現煮,佈置的乾淨簡潔,引誘著食客的視線。

DSC02728.JPG

聖瑪格麗特島- Île Sainte-Marguerite, *聖瑪格麗特島- Île Sainte-Marguerite:聖瑪格麗特島是法國著名旅遊城市坎城的風景名勝之一。坎城外海有兩個島,大的島是聖瑪格麗特島(Ile Sainte-Marguerite),小的是聖何那瑞島(Ile St-Honorat)。這兩個離島曾經是普羅旺斯南部的宗教中心,聖何那瑞是一位羅馬人修士之名,這位聖人在4世紀末抵達此處,並建立一座修道院。而聖瑪格麗特則是他妹妹,瑪格麗特也在島上建了一座修道院。聖瑪格麗特島- Île Sainte-Marguerite, 聖瑪格麗特島另外有一個神秘的傳說,就是路易十四的孿生兄弟曾在此處監禁了11年,後來才移監到巴黎。在島上的堡壘內仍保留當時的囚室, 這就是法國著名的鐵面人(Masque de Fer)傳說, 。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在(茶花女)中也提及了此島。DSC02675.JPG

DSC02692.JPG

DSC02695.JPG

DSC02717.JPG

DSC02725.JPG

聖瑪格麗特島- Île Sainte-Marguerite, 聖瑪格麗特全島植滿松樹,交錯縱橫的林蔭大道將島上緊密地連結,這些筆直道路與兩旁高聳參天的松樹形成特殊的景觀。春末夏初,茉莉與梔子花幽幽滲出香氣, 道路旁的松樹叢隨時可聽到宛轉鳥語聲,這個小島是坎城周末的度假區,隨時可搭乘渡輪遠離塵囂,來此偷得浮生半日閒.

DSC02721.JPG

島上的瀉湖呈現一湖翠綠,周圍的灌木群開滿了嫩紫色的花朵.

( Marseille): 4 Days

                馬賽-Marseille, 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和第三大都會區. 它位於地中海沿岸,原屬於普羅旺斯省(Provence)。它是法國最大的商業港口,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業港口。馬賽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的首府,也是隆河河口省的首府。馬賽是由來自福西亞(Phocaea)的古希臘人於公元前600年作為一個貿易港而興建的.它被凱爾特人蹂躪過,然後又被古羅馬征服。在古羅馬時代,它被稱為Massilia。在中世紀時,這裡的商業繁華,威尼斯共和國的商人也會到這裡做生意。1348年黑死病襲擊馬賽,2萬5千市民死了1萬5千。1830年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和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作為商業港口的馬賽,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DSC02734.JPG

DSC02740.JPG

離開坎城,沿著蔚藍海岸駛向馬賽,捨棄快速道路,踠硟前進,飽覽海岸線的美景。途中竟是倚山傍水的小鎮。眼中所見,深藏腦海.

DSC02900.JPG

聖讓堡(Fort Saint-Jean)是法國馬賽的一座堡壘。由路易十四興建於1660年,位於老港入口處,同時修建的聖尼古拉堡位於老港的對岸。路易十四說在談到自己的工程時說:「我們注意到,馬賽的居民都非常喜歡漂亮的堡壘。我們想在這個偉大港口的入口擁有我們自己的堡壘。其實,修建兩座堡壘是為了應對當地反抗總督的起義,而不是保衛這座城市;大炮是指向城市,而不是指向海上。兩座早期的建築物被納入這座堡壘:12世紀十字軍時期的醫院騎士團養老院,15世紀普羅旺斯國王Rene一世塔. 法國革命期間,聖讓堡被用作監獄,關押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普二世和他的兩個兒子,路易斯查爾斯和安東尼菲利普。

DSC02750.JPG

Église Saint-Laurent -馬賽聖勞倫斯教堂 : 這座美麗的Saint-Laurent教堂位於舊城區的中心,建在阿波羅神廟的異教寺廟上,是皇家粉紅色石灰岩的典範,是普羅旺斯羅馬式藝術的典範。它被列為歷史悠久的紀念碑,擁有17世紀的鐘樓和毗鄰的聖凱瑟琳教堂,您可以在那裡欣賞基督,多彩木材Pietà和美麗的攝政酒店。在靠近聖讓堡(Fort Saint-Jean)的前院,您可以欣賞到舊港(Old Port)最美麗的景色之一。

DSC02752.JPG

登上聖讓堡-Fort Saint-Jean 遠眺馬賽老港,可以將整座馬賽舊港及附近景點納入眼簾。

DSC02758.JPG

DSC02761.JPG

馬賽舊港- Vieux Port de Marseille: 馬賽舊港自古以來就是馬賽的天然海港。公元前600年,希臘人在地中海一個地勢起伏的海灣,就是今天馬賽老港的所在地登陸,在北岸的山丘建立起一個貿易據點。直到19世紀,老港一直是馬賽的海洋活動中心。在中世紀,老港末端的土地用於種麻,然後製造航海用的繩索,這就是馬賽的主幹道麻田街名稱的來歷。

DSC02777.JPG

馬賽舊港- Vieux Port de Marseille:舊港的清晨像極了臺灣的漁港,港口附近擺滿了漁夫們剛捕起的新鮮漁獲。早上的漁港呈現了不同於夜晚的生命力。

DSC02851.JPG

DSC02871.JPG

Les Îles 遠眺伊夫堡- Chateau d'If : 今日乘渡輪到兩座小島-Les Iles 和 Chateau d'lf. 買的是一段票兩個點。距離馬賽舊港只需十分鐘的航程,即可慢遊一天。Les Iles 有許多海鮮餐廳和醉人的沙灘,值得一訪。

DSC02849.JPG

 伊夫堡- Chateau d'If : 伊夫城堡(法語:château d'If),位於法國馬賽港海域伊夫島上的城堡,因為是大仲馬著名小說《基度山恩仇記》中的場景而聞名於世。伊夫島為弗留利群島(Archipel du Frioul)當中的一個島嶼,以前也是一所拘禁重要政治犯的處所,功能類似臺灣的綠島。附近海水顏色十分迷人,在此拍了不少照片。

DSC02801.JPG

伊夫堡- Chateau d'If:從島上遠看馬賽,似乎多了份寧謐。

DSC02837.JPG

伊夫堡- Chateau d'If :被長期關在島上的政治犯生活必定極其無聊,所以城堡的牆面上有著無數的塗鴨和雕刻,反而成了城堡中的另一大特色。

DSC02894.JPG

法羅宮- Palais du Pharo : 法羅宮(Palais du Pharo)位於法國馬賽西海岸,俯瞰馬賽老港和新港全景。法羅宮為拿破崙三世和皇后所建,供他們來馬賽時居住。1855年馬賽市提供土地,建築師是沃謝和勒菲埃爾。1884年改為醫院,安置霍亂病人。1893年設立狂犬病研究所。1905年創立熱帶病研究所。馬賽醫學院設此

DSC02911.JPG

@法羅宮- Palais du Pharo : 整座伊夫島也盡收眼底。

DSC02883.JPG

馬賽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e-Marie-Majeure de Marseille)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法國歷史古蹟.1896年封為宗座聖殿。它是天主教馬賽總教區(1948年由馬賽教區升格)的主教座堂。目前的主教座堂(Nouvelle Major)規模龐大,拜占庭-羅曼式風格,修建於1852年到1896年,這一地點自公元5世紀起就是馬賽的主教座堂。

DSC02923.JPG

馬賽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La Major: 教堂內部收藏有1122年意大利藝術家Luca della Robbia所造的祭壇和15世紀一座獻給Lazarus(聖經人物,撒拉路)的祭壇,還有一位在18世紀瘟疫大流行時期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生命的主教之墓。

DSC03099.JPG

在第五世紀興建的老主教座堂(Vieille Major)大部分已經拆除,剩下的部分站立在新教堂旁,與新主教座堂相比,新舊交陳,別有一番趣味。

DSC02951.JPG

Parc Borély-博雷利公園: 博雷利公園(法語:Parc Borély)是位於法國城市馬賽的一座公園。是法國文化部列出的法國著名園林之一。公園內有三個不同類型的花園。在1880年至1915年期間,博雷利公園曾經是一座植物園。館中央的建築原本是一棟別墅,現已改成博物館

DSC02962.JPG

Parc Borély-博雷利公園: 該公園於17世紀由一位法國船主兼商人Joseph Borely創建,他在馬賽地區的一座鄉村別墅ChâteauBorély 購買了土地,名為Bonneveine。該莊園於18世紀由約瑟夫·博雷利(JosephBorély)擴建,他在酒莊建造了一座巴斯蒂德(Bastide)或普羅旺斯(Provençal)鄉間別墅。別墅內仍保存著當初的佈置,女主人房尤其特別,極為雅緻。

DSC02983.JPG

DSC02985.JPG

Corniche Kennedy-總統約翰 - 菲茨杰拉德 - 肯尼迪總統林蔭大道: 馬賽的這一條大道,沿著地中海從加泰羅尼亞的海灘延伸到普拉多的海灘。它以1963年被暗殺的美國總統約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總統的名字命名。從一條簡單的道路開始,俯瞰著地中海及其島嶼。沿途有漁民營房,十九世紀別墅(Villa Valmer和Gaby Deslys Villa),酒店,餐廳(包括Le Petit Nice和GéraldPassédat),酒吧和海灘, 經過Vallon des Auffes。肯尼迪是一個長約3公里(1.9英里)的沖積扇, 幾乎沒有中斷,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沖積扇

DSC03011.JPG

隆尚宮-Palais de Longchamp: 隆尚宮(Palais Longchamp)是馬賽的一座宏偉建築,位於第四區的動物園大道(boulevard du Jardin-Zoologique)。隆尚宮包括三個主要部分:
中部:紀念在馬賽修建運河
東翼,美術博物館
西座:自然史博物館
宮殿前是一個宏偉的噴泉。中央部分有座四頭牛和3名婦女的雕塑作品(代表葡萄,小麥和迪朗斯河)。

DSC03008.JPG

隆尚宮-Palais de Longchamp:本想参觀美術館,但正整修中,所以便在建築中穿梭。光影在羅馬式柱子內呈現不同的色彩,不捕捉又太對不起自己了😆

1280px-La_basilique_Notre-Dame-de-la-Garde_(Marseille)_(14245234112).jpg

馬賽聖母院- Notre-Dame de la Garde Marseille: 守護聖母聖殿(Notre-Dame de la Garde)是位於法國馬賽的一座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這座華麗的新拜占庭式教堂坐落在馬賽的制高點,馬賽老港南側海拔162米的石灰岩山頂。守護聖母聖殿是馬賽的主要地標,也是每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的朝聖地點。當地居民通常稱之為la bonne mère(意為「好母親」).1853年,當時的馬賽主教委託由建築師雅克•亨利•埃斯佩朗迪厄設計教堂,1864年9月11日奠基[2]「宗座聖殿興建於19世紀,與港口對岸的Sainte Marie Majeure主教座堂樣式相同。教堂興建於一個13世紀的小聖堂的舊址,供奉的也是守護聖母,傳統上是海員的主保。山上還有一座16世紀的的堡壘,由弗朗索瓦一世建於1525年。守護聖母聖殿的鐘樓高60米,頂部是聖母子的巨大雕像,在城市的大部分地方和數里外的海上都能看到。此照片非本人所攝,擷取自網路。Photo from Wikipedia Jean-Pierre Dalbéra.

DSC03026.JPG

馬賽聖母院- Notre-Dame de la Garde Marseille: 聖殿的興建歷時五年,花費17萬噸材料,包括23船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和斑岩。內部裝飾著大理石,馬賽克和壁畫。許多的牆壁上掛滿繪畫,牌,模型船,戰爭勳章,甚至馬賽足球俱樂部球員的球衣。

DSC03050.JPG

前面的白色玻璃建築是地中海人民文化中心 -Villa Méditerrané: 這座時尚的白色大廈由建築師Stefano Boeri於2013年設計,懸垂的觀賞池中懸掛著壯觀的懸臂。在裡面,有一個玻璃鑲嵌地板的觀景廊.以及兩三個臨時多媒體展覽會.
後面黑的建築則是Musée des Civilisations de -Europe et de la Méditerranée-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該博物館的主題是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建立在海港入口處的填海土地上,毗鄰17世紀的聖讓堡。

DSC03090.JPG

Musée des Civilisations de -Europe et de la Méditerranée-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玻璃建築外利用像水泡式連接的黑色水泥覆蓋在牆外頭,可讓光線透入,和淺綠色的玻璃交織出美麗的光影,柔和了堅硬的鋼骨的線條。

普羅旺斯地區艾克 (Aix-en-Provence Area): 1 Day
          艾克斯的原意是由拉丁文演變而來,也有人說是普羅旺斯最好的地方。公元前122年羅馬將軍發現了這裡的泉水能治病,於是,這座城市就叫做水城-艾克斯,艾克斯市內現有近百處噴泉,這裡的自來水也確實好喝,純淨無雜味。艾克斯(Aix-en-Provence)是普羅旺斯的前首府,這座擁有林蔭大道、噴泉、華宅的中世紀古城,是普羅旺斯最具有都會風情的地區,因為從12世紀開始,艾克斯就是普羅旺斯文化、經濟、知識中心,同時,也是天才畫家塞尚的故鄉,可以在市中心參加塞尚之旅。艾克斯是法國重要的國際學生城,林蔭大道上的雙侍者咖啡館非常受歡迎

DSC03120.JPG

DSC03122.JPG

雙侍者咖啡- Café Les Deux Garcons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 (Aix-en-Provence ): 這間百年咖啡店1792年由兩位侍者起家,店就開在城裡最美麗的米哈博林蔭大道(Cour Mirabeau)上。印象派大師塞尚(Paul Cezanne)生前流連的咖啡館。每天早上來杯咖啡配上可頌,看看來往的行人,就是一日幸福的開始。在南法,天天浪漫。

DSC03215.JPG

我也愛極了這座小鎮,只短短停留了一天,有些可惜,是座可以生活的地方。退休後,要來此 long stay 🙂

DSC03140.JPG

小城極優美,景點很多。今日碰到市集,有許多特別的產品,像這家的花茶店所提供的茶飲也極具特色。

DSC03220.JPG

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 (Aix-en-Provence Area):這是座極其美麗的城市,入眼之處都是美景,每家商店的佈置都像幅畫般讓人佇足。

DSC03151.JPG

艾克斯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t-Sauveur: 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一座天主教教堂,天主教艾克斯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法國國家歷史文物。興建在公元1世紀古羅馬市集的遺址上,從12世紀到19世紀多次重建,包括了羅曼式、哥德式和新哥德式風格,有古羅馬圓柱和6世紀洗禮池。

DSC03163.JPG

艾克斯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t-Sauveur:今日教堂內巧遇詩歌班的排演,柔和純淨的聲音沈澱了許多旅人的心。

DSC03188.JPG

塞尚的工作室- Atelier de Cézanne:塞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艾克斯人,他在美術史上享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被認為是從印象派到立體派繪畫發展的關鍵人物,有“現代繪畫之父”的美譽。有光的房子真美!!屋子後有一大片的庭院,參觀完工作室後,可在附近走走,體會一下畫家的晚年生活。

DSC03189.JPG

塞尚的工作室- Atelier de Cézanne: 塞尚工作室位於老城以北,是這位藝術家生前使用的最後一間工作室。雖然裡面沒有懸掛任何作品,但工作室裡保留了他去世時的樣子,作畫的工具散落在地上。畫室視野極佳,可以望見他經常描繪的聖維克圖瓦山。

DSC03234.JPG

Marius Fabre-馬賽皂工廠@ Salon de Provence:馬賽皂十分出名,而創始店就是這家位於普羅旺斯的 Salon. 皂廠成立於1900年,仍出產著貨真價實的肥皂。這裡有免費導覽和博物館可參觀工廠。

DSC03237.JPG

Marius Fabre-馬賽皂工廠@ Salon de Provence:廠內所生產的肥皂以72%的橄欖油皂最有名,用來洗身體極具滋潤效果。所有成分都是天然的。我買了蜂蜜,薰衣草和橄欖的套裝禮盒,每次一打開行李箱,就聞到濃濃的天然皂香味,是極佳的拌手禮。

DSC03252.JPG

chez Monique et Rémi @Avignon-艾維儂。我們這次在普羅旺斯住了六晚,以艾維儂為主向外探索各城鎮,所以選擇了這間位於郊區的民宿。民宿不提供早餐,但有個很棒的廚房,可讓愛做菜的人大顯身手。主人房就在隔壁,一家人十分親切。

DSC03272.JPG

 chez Monique et Rémi @Avignon.民宿位於鄉間,所以有極大的庭園。南法日照長,今日終於讓早睡的我拍到夕陽了😆

尼姆 ( Nimes): 1 Day

尼姆(法文:Nîmes)是法國加爾省的省會,並是此省的最大城市,尼姆有著古老的歷史。市內的歷史遺跡預測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8年世界遺產大會)。由棕櫚樹和鱷魚構成的金屬徽標象徵著尼姆這座古老的城市, 城市中心內的街道上,布滿了這種圓形徽標, 是此旅遊城市的一大特點。 市標形象還體現在古城中的一旅遊景點處。由多家餐館包圍著的一顆大的棕櫚樹,以及旁邊座立的鱷魚噴水池。 每到夏季旅遊季節,這塊景點擠滿了就餐的旅客,和拍照的遊人。由於夏季乾燥炎熱,鱷魚噴水池也成為兒童嬉戲的地方。 大人在旁就餐或者品味咖啡,孩童則在一旁遊樂嬉戲。 完全展露了法國南方城市人文生活風格的獨特景致。

DSC03283.JPG

DSC03286.JPG

尼姆綠樹成蔭,因良好的灌溉系統,處處噴泉和水池。

DSC03298.JPG

尼姆競技場 -Arena of Nîmes: 尼姆競技場(Arènes de Nîmes)是一座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位於法國城市尼姆。它大約建成於公元70年,1863年改建為鬥牛場。尼姆競技場每年舉行兩次鬥牛,也用於其他公共活動。這座建築為橢圓形,長133米,寬101米。設有34排座位,能容納16300名觀眾的能力,1989年以後設有可移動的屋頂和供熱系統。尼姆競技場興建於皇帝奧古斯都時期。羅馬帝國衰落後,競技場由西哥特人設防,四周築起圍牆。在其後的西哥特人勢力崩潰後,進入動盪不安的時期,後來穆斯林曾經入侵。18世紀初被法國國王征服,尼姆子爵在競技場內建造設防的宮殿。後來在此範圍內發展成一個小社區,有100名常住居民和兩個小教堂,在最高峰時競技場內曾經生活700人。這些建築物一直留在競技場內,直到18世紀,當時決定將競技場改為目前的形式。

DSC03337.JPG

方型神殿 -Maison Carrée: 方形神殿(法語:Maison Carrée)是位於法國南部尼姆的一座古代建築,是保存狀態最為良好的古羅馬時期神殿建築之一。方形神殿建設於西元前16年[1]。4世紀後,這裡成為基督教的教堂。1823年後,方形神殿成為一座美術館。現在則是影視廳,播放著尼姆城在奧古斯都時代的興起故事,看了覺得好感動。
旁邊的玻璃建築是卡雷藝術博物館- Le Carré d’Art。是座展示當代藝術與城市的市政圖書館和博物館。由玻璃,混凝土和鋼構成。

DSC03350.JPG

走在此,不僅是視覺的饗宴,也豐富了旅人的心靈。

DSC03372.JPG

德拉方丹噴泉花園 -Le Jardins de la Fontaine:是一座公共公園,其建築組織中有兩處古蹟-戴安娜神廟和馬格納塔。是歐洲最早的公園之一,至今仍然是最引人注目的公園之一

DSC03376.JPG

黛安娜神殿 -Temple de Diane:戴安娜是羅馬的狩獵女神,對應的是希臘的阿爾忒彌斯女神。這個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5年,位於現在的泉水公園裡面,羅馬時期這一帶應該是水系及浴場之類等羅馬人的水活動中心。盧浮宮有幅法國著名風景古蹟畫家休伯特.羅伯特(Hubert ROBERT,1733-1808)畫的油畫,就是這座神廟在18世紀時的樣子。屋頂雖然沒有了,但能看出拱形的屋頂。

DSC03383.JPG

La Tour Magne- 馬格納塔. 馬格納塔是一座位於尼姆在加爾的羅馬式建築高塔,位於城市置高點,可俯視整座尼姆城。在羅馬時代高36米,塔現在只有32.50米,有一半已傾。它由八角形基座組成,內有132個階梯通向塔頂。

DSC03390.JPG

La Tour Magne- 馬格納塔,走完通往塔頂僅容一人通過的132個階梯,就可飽覽整座尼姆市。登高必能望遠,值得!!

DSC03408.JPG

加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加德水道橋(Pont du Gard)位於法國加德省靠近雷穆蘭的地方,是古羅馬所建造的輸水系統。加爾橋照字面的意思就是加爾東河的橋梁,而加爾東河則是因為加爾省而得名。加爾東河是由許多支流匯集而成,而當中有幾條支流被叫做加登(Gardon)在奧古斯都全盛時期,當時加爾南邊的尼姆是在羅馬的統治之下。奧古斯都在此建立了一個城鎮,公元前19~20年,阿格里巴占有這個城鎮及周邊地區。當時,城內有許多天然泉水,但要保證城內居民的飲用水得到足量的供應,還必須從尼姆以北50公里外修建渠道,將泉水運送到目的地,加爾橋便是這一工程中很小的一部分。許多渠道是修在地下的,經過周密謹慎的計算和設計,使其有高低不平的段落。這就是運用一個簡單的地勢落差避免了安裝、設置壓力系統來排除水流動過程中的障礙和促進水流動的動力。位於地表的一段橫渠需跨越加爾東河(附近約21公里處),於是加爾橋被建造。它是這輸水管道的一部分,當然,也是跨越加爾東河的通道,供敞蓬雙輪馬車、行人通行。加爾橋總共有三層,高49公尺,最長的一層(上層)長度為275公尺。建築該橋全部使用就地取材的石灰岩。
第一層:6個拱,142公尺長,寬6公尺,高22公尺。
中間層:11個拱,242公尺長,寬4公尺,高20公尺
第三層:47個拱,275公尺長,寬3公尺,高7公尺。
在第一層有一條道路,在第三層則為輸水道,輸水道為1.8公尺(6英呎)深,1.2(4英呎)公尺寬。18世紀中期拓寬下層為高架橋,19世紀在拿破崙三世執政時期進行修葺。1958年千年一遇的洪水水位曾達到渠橋的第二層,造成35人死亡,該橋卻安然無恙,不能不令人驚嘆古羅馬建築師們的鬼斧神工。這一建築傑作是法國的重點保護對象,1984年法國政府又以「加爾橋」的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85年7月獲得批准。

DSC03417.JPG

加德水道橋- Pont du Gard:夏日炎炎,Gardon 河清涼的河水成了人們避暑的好勝地。

亞爾-Alres-1 Day

亞爾是一個位於法國南部的城市,屬於隆河省。在這個城市裡,你可以看見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古羅馬遺址,包含了圓形競技場以及露天劇院。這是座隨處可見古羅馬遺跡、瀰漫歷史芳香的城市,也是一座不難發現梵谷足跡、飄散藝術氣息的迷人小鎮。南法普羅旺斯地區的亞爾,既保留了千年前的古代劇院、浴場、競技場,也留下了一代畫家的諸多名畫場景.

DSC03428.JPG

今日從艾維儂開往亞爾-Alres.一大早就給了個大驚喜!!連綿的幾座大面積的向日葵花田,哇,太棒了!!

DSC03431.JPG

今日的天氣也出奇的好,捲雲般似棉絮樣的雲層配上湛藍的天空,再點綴如生命綻放般金黃的向日葵,簡簡單單的構圖就把世間所有的美好灑脫至盡。

DSC03433.JPG

提到向日葵,就得提到從荷蘭搬到南法尼爾養病的天才畫家梵谷。他的畫風也因南法的陽光和鮮明的色調產生了重大的變化。他的人生雖短,卻像川端康城筆下的櫻花般,極力綻放過。兩人的個性也極其相似。

DSC03461.JPG

梵谷精神療養院 -Espace Van Gogh:從聖雷米鎮中心,沿著梵谷大道直挺挺邁進,約莫20分鐘步行即可抵達梵谷曾住過的聖保羅精神療養院,療養院已轉換為展覽中心.

DSC03484.JPG

Théâtre Antique d'Arles-古代劇場 (阿爾勒): 古代劇場(Théâtre antique)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的一座古羅馬建築,興建於公元前1世紀末,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統治時期,羅馬殖民地建立之後不久。它始建於公元前40年到30年之間,完成於公元前12年左右,是羅馬世界較早建造的石砌劇場之一。該劇院是羅馬道路網decumanus的一部分。1840年,古代劇場被列為法國文化古蹟.古代(antique)一詞,一般而言,用來形容具有古希臘或古羅馬時期的特徵或受其影響的風格。特別指古典藝術方面,古代雕塑人物的再現和古藝術裝飾風格的運用,用來作為其他歷史時期完美的典範。

DSC03488.JPG

DSC03516.JPG

阿爾勒競技場-Arles Amphitheatre:阿爾勒競技場(法語:Arènes d'Arles)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的一座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也是該市最主要的名勝古蹟。它長136米,寬109米,120個拱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這座競技場可容納觀眾2萬多人,用於觀賞戰車比賽和血腥的徒手格鬥。今天,它吸引了大批市民觀賞殘酷性略低一些的鬥牛, 在夏季也有戲劇和音樂會.

DSC03520.JPG

梵谷咖啡馆 Cafe Van Gogh:在論壇廣場(Place du Forum)旁鼎鼎大名的梵谷咖啡館(Cafe Van Gogh),店家刻意營造豔黃色調,與梵谷所繪《星空下的咖啡館》相去不遠.

DSC03523.JPG

DSC03526.JPG

朗格盧瓦大橋- Pont de Langlois-Pont du Van Gogh-梵谷橋:朗格盧瓦橋是一座在法國阿爾勒的吊橋,由梵谷於1888年在以吊橋為背景,畫了四幅畫.

DSC03529.JPG

都德的風車-Moulin de Daudet:都德的風車位於亞爾附近的方特維雷(Fontvieille),方特維雷是一座清新空曠的小村莊,充滿法國南部浪漫的田園風情,這裡有一座著名的風車小屋,是法國著名作家阿爾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在一篇名為《來自風車小屋的信》中描繪的原型。這座風車小屋現在成為了都德博物館,展示著被翻譯為各國語言的《來自風車小屋的信》等書籍以及有關都德的一些資料等。

DSC03532.JPG

Le Château de Montauban@方特維雷(Fontvieille):沿著都德風車的小徑走到盡頭,會來到一棟建於十八世紀的別墅,也是來自風車的小屋的信這本小說中都德和其妻子居住的地方。現今這棟別墅只在夏季對私人開放。

DSC03543.JPG

羅馬古跡城-Glanum: Glanum是一個古羅馬城市.城市最初是凱爾特人(Celto -利古里亞),希臘之後,成為羅馬的殖民地,公元前一世紀已經成為老城區。是一個供奉凱爾特神話中的上帝之神-格萊尼斯,這個神與該省的治療之泉聯繫在一起,始建於公元前4世紀。在奧古斯都統治時期,格蘭納姆被提升為殖民地,並建造了許多紀念建築。其中包括廣場,浴室,凱旋門,各種寺廟等(其中一些是由奧古斯都的女婿Agrita製作的)。260年, Glanum被Alamani(一種日耳曼人)摧毀並被遺棄。居民搬到了北方幾公里處的城市(現在是聖雷米普羅旺斯)。之後,除了高層建築的一部分外,Gurunum被埋葬,並於1921年被挖掘出來。從那時起,它就是法國羅馬時代最重要的發掘之一。
特色建築:
凱旋門-公元10至25年,格蘭納姆(Granum)建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凱旋門(Arc de Triomphe)。有一個由獲勝的羅馬人在鏈條中繪製的高盧戰俘,據認為它與公元1世紀後的死亡紀念塔密切相關。
死亡紀念塔(Mausolée,Mozole)-是一座
18米高
的塔樓,是古羅馬時代遺物中保存最完好的塔樓之一。雖然有一些缺失的人物,但可以清楚地讀到“Sexius,馬克思,盧修斯朱利葉斯,蓋烏斯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的題詞。在它的基礎上,有一種描繪歷史或神話外觀的浮雕。
這座凱旋門和死亡的紀念碑塔,今天被稱為les古董,是古代城市現存遺物中最偉大的遺蹟之一。

DSC03547.JPG

羅馬古跡城-Glanum :大部分的Glanum已被埋葬在土堆中,其中只有一部分仍在地表上。遺址範圍頗大,可排上半天時間細看。

DSC03566.JPG

圖像大教堂-Carrières de Lumières:(圖像大教堂)是每年在普羅旺斯舉辦的獨特展覽,距離艾維儂不遠。這個場地座落在封閉的石灰石採石場,提供了一種近乎宗教的體驗,遊客走在它的冷牆和黑暗的牆壁之間,只是被圖片和音樂所包圍。該節目是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因為巨大的圖片投射在牆壁,天花板和地板上,而音樂則四處傳播,極為獨特的感受。我們這次很幸運的看到了日本以及梵谷的作品展,在多媒體的聲光中,將梵谷生前所有的畫融入近三十分鐘的表演中,並加以分門別列,實在精彩!!也令人有不虛此行之感。

DSC03588.JPG

圖像大教堂-Carrières de Lumières:採石廠的外觀,地質屬白色石灰石,用來建築城堡和別墅,城牆等。在經濟考量下,於1959年關閉。現在的表演則給了原本冰冷的採石廠另一個活力無限的生命。

DSC03634.JPG

DSC03656.JPG

萊博德城堡 -Château des Baux: 萊博德城堡(Château des Baux)是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羅訥河口省村莊普羅旺斯地區萊博的一座10世紀城堡。城堡和小鎮由萊博德領主統治了五百年,經歷了蹂躪普羅旺斯的不斷衝突。在受法國國王控制之前,是城堡的黃金時代。從16世紀起,家族爭鬥和宗教戰爭導致該鎮的衰落,最終在1633年路易十三下令拆除城堡。現在,來到萊博德城堡的遊客能看到巨大的攻城機械,包括歐洲最大的投石機,四月和九月之間每天發威數次。

DSC03622.JPG

萊博德城堡 -Château des Baux:城堡周圍是典型的南法鄉村景色。許多的葡萄園,橄欖樹和農田。

亞維儂-Avignon Area: 1 Day

DSC03795.JPG

   亞維儂(法語:Avignon; 加斯科:Avinhon)是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沃克呂茲省,羅訥河左岸的一座城市。亞維儂始建於羅馬時期。現今是法國南部的旅遊勝地之一。在1309到1377年之間,天主教教廷從羅馬梵締岡遷移至此,前後一共有七位教宗在亞維儂教廷生活,直到格利高里十一世遷都羅馬。後來更出現兩地各立教宗的情形(史稱「大分裂」)。這段時期也被後世稱為亞維儂分裂時期。亞維儂城原是喬萬娜一世的屬地,在1348年售予教廷。教廷對亞維儂的統治一直延續到1791年法國大革命之時,其後亞維儂成為法國的一部分。亞維儂是沃克呂茲省的省會,也是法國少見的保留了城牆的城市。城牆內有為教宗修築的教皇宮。此外著名古蹟還有亞維儂聖母大教堂、聖貝內澤橋等。1995年以亞維儂歷史城區之名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DSC03683.JPG

 教皇宫- Palais des Papes@ Avignon: 教皇宮(法語:Palais des Papes)是座落於法國南部城市亞維農的一座古老宮殿,為歐洲最大、最重要的中世紀哥德式建築。教皇宮不僅是教皇的宮殿,也是一座要塞。在十四世紀期間,亞維農教皇宮是天主教教廷的所在地[。歷史上有六次的教宗選舉是在亞維農教皇宮舉行的,分別選出了本篤十二世(1334年)、克雷芒六世(1342年)、依諾增爵六世(1352年)、烏爾巴諾五世(1362年)、額我略十一世(1370年)和本篤十三世(1394年,對立教宗)。教皇宮由內外兩層建築構成。分別是於本篤十二世時期建造的要塞式的舊宮,以及亞維農教皇中最為奢侈的克萊孟六世時期在舊宮基礎上擴建的新宮。教皇宮不僅是歐洲最宏大的哥德式建築,同時也從各方面顯示出了國際哥德式的風格。無論在建築還是裝飾方面,教皇宮都集中了當時代頂尖的大師的成就。其中包括了十四世紀法國著名的建築師,皮埃爾•裴松以及讓•德魯夫,以及錫耶納學派的壁畫大師,西蒙涅•馬爾蒂尼和馬提歐•吉奧凡尼提。1995年,教宗宮和亞維農歷史中心被列為世界遺產.

DSC03689.JPG

教皇宫- Palais des Papes@ Avignon:我們今日参觀了教皇宮的中文語音導覽。導覽時每人給一份平板加耳機,平板有衛星訂位,走到哪解說到哪,而且在平板中還有3D還原圖,將每個房間還原到羅馬教皇時期的景像,很棒的創新體驗。

DSC03697.JPG

教皇宫- Palais des Papes@ Avignon: 歷史在更迭,古文物被保留了下來,深深的長廊踩滿了古今人物的腳印。

DSC03732.JPG

亞維儂主教堂- Notre Dame des Doms:亞維儂主教座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s Doms d'Avignon)是天主教亞維儂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法國歷史文物。亞維儂主教座堂是羅曼式建築,建於12世紀,西塔樓頂部豎立聖母鍍金雕像,內部有14世紀哥德式雕塑傑作,若望二十二世陵墓。

DSC03741.JPG

巴特拉瑟島- Barthelasse Island:它是歐洲最大的河流島嶼之一,長8公里/ 5英里,最寬處3公里/ 2英里,佔地700公頃/ 1,730英畝。這是逃離旅遊人群的理想場所。島上河岸邊的公園是遙望艾維儂城和艾維儂橋的好地方,每天有免費渡輪行駛兩岸。

DSC03747.JPG

亞維農橋- Pont St-Benezet:亞維農橋,是一座著名的中世紀橋樑。這座橋最初橫跨羅納河,連接 亞維農和左岸的 亞維農新城(Villeneuve-lès-Avignon)。它興建於1171年到1185年,原來的長度為約900米,但因經常遭受洪水而倒塌,不得不多次重建。幾個世紀以來,由於橋拱倒塌,它變得越來越危險,被搖搖晃晃的木橋取代。1668年特大洪水後,這座橋的大部分被沖毀,終於不再使用。此後它被廢棄,沒有人試圖修復它。倖存的橋拱也陸續倒塌或被拆除,最初的22個橋拱今日只有4座保存下來。根據傳說,這座橋的建築設計靈感來自當地牧童聖貝內澤,一位天使命令他修建一座跨越這條河流的橋樑。起初他受人嘲笑,但是他奇蹟般地移走了巨大石塊,證明他有神靈相助,於是贏得了富人的資助。他去世後,被安葬在橋上的一個小聖堂。這座橋也是羅訥河船夫朝拜他們的主保聖人聖尼各老的地方。他們最初在橋上的聖尼各老小堂朝拜(聖貝內澤的遺體也埋葬於此),但是越來越嚴重的橋樑失修,導致神職人員擔心橋樑徹底倒塌,拒絕去聖尼各老小堂主持儀式。18世紀,在大橋 亞維農一側橋頭的陸地上,新建了一座小堂。這座橋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里昂和地中海之間唯一的固定橋樑,也是 亞維農教宗領地(Comtat Venaissin)與法國國王控制下的法國本土之間唯一的橋樑。因此,河流兩岸都有守衛嚴加防範。由法國王室控制的左岸,興建了強大的腓力四世塔和 亞維農新城城堡。在 亞維農一側,在14世紀建造(15世紀進行重大修改)了大型門樓,穿過門樓、通過城牆和一個坡道,才能進入城內

DSC03777.JPG

共和大道- Rue de la République:共和國街(Rue de la République)是法國南部城市阿維尼翁的少數幹道之一,開闢於1856年-1867年).系拆除原來的聖馬可街(rue Saint-Marc)新建的林蔭大道,稱為波拿巴街(rue Bonaparte)。它連結時鐘廣場(Place de l'Horloge)與共和國門(Porte de la République)外通往巴黎的新火車站。寬15至25米。今日遇到艾維儂慶典,人好多呀!

DSC03785.JPG

艾維儂老城。七月的南法,是屬於向日葵和薰衣草的😍

索爾格河畔利勒-L'Isle sur la Sorgue: Half Day

索爾格河畔利勒(法語:L' Isle-sur-la-Sorgue)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沃克呂茲省的一個市鎮,位於該省南部.城市在12世紀時即被用做護城河的 Sorgue 河所環抱,極為悠閒雅緻。

DSC03814.JPG

索爾格河畔利勒-L'Isle sur la Sorgue:每個週日的露天市場在16世紀即已成形並延續至今。

DSC03815.JPG

索爾格河畔利勒-L'Isle sur la Sorgue: 南法的每座小鎮都是花仙子的天堂。

DSC03817.JPG

 索爾格河畔利勒-L'Isle sur la Sorgue:老闆賣的自製的牛軋糖-Nougat de Montelimar, 十分軟嫩不黏牙,內有數種不同口味,是超棒的伴手禮。

DSC03820.JPG

DSC03837.JPG

索爾格河畔利勒-L'Isle sur la Sorgue: 小鎮上的咖啡廳和餐廳幾乎都是傍水而建,我們也好整以暇的坐下來飲一杯幽靜。

碧泉村 -Fontaine de Vaucluse: Half Day

擁有南法九寨溝之稱,傍著River Sorgue索格河而建,一直延伸到河流的源頭,也是法國最大湧泉沃可呂茲Vaucluse的所在地.

DSC03868.JPG

水從石灰岩洞中流出,因石灰岩是天然最佳過濾器,河水也極其清澈

DSC03876.JPG

DSC03886.JPG

炎炎夏日,在碧綠的水源頭傾聽蟬鳴,圖個清涼,人生此刻最棒!!河水內長了許多翠綠的水草,讓原本清澈的河水更顯碧綠。河水旁也有不少餐廳,若不趕時間,就停下來享受這美好的片刻。

塞农克修道院 -Abbaye de Senanque: Half Day

DSC03897.JPG

Abbaye de Senanque:塞南克修道院(法語: Abbaye Notre-Dame de Sénanque)是一個熙篤會修道院,位於法國普羅旺斯沃克呂茲省村莊戈爾代附近。1148年,得到卡瓦永主教和巴塞隆納伯爵、普羅旺斯伯爵捐助,來自阿爾代什省馬贊修道院的熙篤會修士建立了塞南克修道院。這些貧窮的修士首先建起了臨時小屋。1178年,修道院教堂祝聖。宿舍、食堂、寫字間等其他建築也陸續興建,均採用羅馬式風格,樸實無華,避免採用會讓修士們分心的裝飾。在13和14世紀,塞南克修道院達到頂峰,經營四個磨坊,七個田莊。住在塞南克的修士種植薰衣草,以養蜂為生。法國宗教戰爭期間,修道院遭新教徒洗劫。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修道院被沒收並出售給私人,修士被驅逐。1854年,熙篤會修士回購該處產業。1903年再度遭驅逐,撤到坎城附近,萊蘭群島聖托諾拉島上的萊蘭修道院。1988年恢復了塞南克修道院。在普羅旺斯還有另外兩個早期的熙篤會修道院:西瓦岡修道院和多宏內修道院,與塞南克修道院並稱為「普羅旺斯三姐妹」。

DSC03920.JPG

塞农克修道院 -Abbaye de Senanque: 修道院近十幾年來因院旁廣植的薰衣草而聲名大噪,每到夏天薰衣草盛開季節,從世界各地趕來朝聖的遊客絡繹不絕。今年因重植薰衣草,花況不佳,再加上四週全被圍上柵欄,取景不易,只好盲拍一番。

DSC03908.JPG

塞农克修道院 -Abbaye de Senanque:修道院內也不再對外開放,但牆上的綠藤蔓卻充滿風情。

DSC03900.JPG

塞农克修道院 -Abbaye de Senanque:修道院內其中一棟建築闢為展覽室和禮品店。薰衣草皂以紫色緞帶配上薰衣草花和紫色的夏蟬,這樣的伴手禮真是浪漫呀!

勾禾德 –Gordes: Half Day

DSC03977.JPG

勾禾德位於法國沃克呂茲山脊南部普羅旺斯地區,面向呂貝隆山區,海拔370米,距離著名的薰衣草花田和塞南克修道院僅2公里。 勾禾德是一座典型的法國普羅旺斯小鎮。普羅旺斯是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地區,古代時是古羅馬的一個行省,毗鄰地中海,與意大利接壤。普羅旺斯地區物產豐饒、陽光明媚、風景優美,從古希臘、古羅馬時代起就吸引著無數遊人,至今依然是旅遊勝地。普羅旺斯出產優質葡萄酒,薰衣草花田美景更為這裡增添無窮的魅力。 勾禾德是法國最美麗的小鎮之一。小鎮建於中世紀,房屋全部用花崗岩壘成並呈梯形錯落有致地排列,從遠處看過去猶如一座空中的村莊。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吸引著無數遊客前來感受古老的城堡、教堂帶來寧靜的鄉村生活。 英國作家彼得-梅爾憑藉普羅旺斯系列叢書為世人熟知,其經典旅遊散文《山居歲月》的就是以勾禾德及附近村莊為背景,記錄自己與妻子在這裡第一年的浪漫生活。梅爾將這裡的暖陽、扣風、濃濃薰衣草香鐫刻在他的文字之中,字裡行間透露出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DSC03954.JPG

勾禾德 –Gordes:勾禾德也是座典型的石灰岩城堡,但比起其它城堡更壯觀些。

DSC03987.JPG

前往 Roussillon 的路上,盡是葡萄園區。南法的葡萄酒聞名全世界,到處都是酒莊。這幾年以粉紅色葡萄酒 Rose 為主打,也大放光芒。

魯西隆- Roussillon: Half Day

DSC04022.JPG

這是座熱鬧的小鎮。來來往往的遊客讓這座歷史古城更加朝氣蓬勃。位於南法的魯西隆之前曾屬於前加泰隆尼亞公國Principality of Catalonia的一部分,根據1998年時的調查,有34%的當地居民都說加泰隆尼亞語。在三十年戰爭The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之前,這裡屬於西班牙的領土。

DSC04003.JPG

魯西隆- Roussillon: 小城依山而建,因紅土地質特殊,大量用於建材上,所以建築物本身比其他用石灰岩而建的城市,更加鮮豔,對比也更強烈。

DSC04010.JPG

魯西隆- Roussillon:遇到了位來此購屋定居的英國倫敦人士,比起總是霧氣凝重,灰濛色彩的倫敦,他一定更愛南法充滿熱情朝氣的陽光。

DSC04041.JPG

红土散步道 -Le Sentier des Ocres:就近在Roussillon 小鎮隔壁走路兩三分鐘的距離,現在開放給觀光客的Le Sentier des Ocres 紅土散步道就是一個過去的老礦場,走在這裡簡直就像走在一個外星球,每一吋土地幾乎都是紅的.

阿普特镇-Apt: Half Day

DSC04059.JPG

阿普特镇-Apt: 阿普特是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別具趣味的小鎮。小鎮比較知名的景點是聖安娜教堂,於1056年在一棟大廈的廢址上興建,直至17世紀後期才最終完成,它與附近發現的眾多羅馬時期的遺址不僅是當地悠久歷史的見證,還是歐洲建築風格的體現。
阿普特還是阿普特區熱鬧的小鎮,每年舉辦薰衣草節時,小鎮居民會著傳統服飾,帶著薰衣草產品表演。 遊客還可以參加附近的周末集市,買到蜂蜜、香薰、香皂、葡萄酒等各種各樣的地方特產,也可以品嚐新鮮的水果以及此地幾百年傳統工藝製作的果醬,美味的果醬足以讓您樂不思蜀。此外,這裡也是登山、遠足、 山地自行車等戶外活動的好去處.

DSC04061.JPG

阿普特镇-Apt: 小鎮上有許多具有特色的小店和咖啡廳,花上半天逛逛,絕對值得。

DSC04079.JPG

DSC04082.JPG

DSC04091.JPG

從APT到 Sault-索村就慢慢進入南法最美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區。到處都是盛開的薰衣草,美不勝收!!到處可見新鮮採集的薰衣草。

索村- Sault:Half Day

DSC04094.JPG

DSC04106.JPG

是法國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沃克呂茲省的一個市鎮,屬於卡龐特拉區 索縣。索村(Sault)被稱為“薰衣草之都”, 是歐洲最大的薰衣草產地,它是一個位於大約海拔四百公尺的小鎮,索村(Sault)只有一千多的人口, 整個小鎮被薰衣草的花海所包圍著。與瓦朗索樂(Valensole)平原不同的是這裡是山區薰衣草,地勢跌宕起伏,峰嶺險峻、蜿蜒的山脈。雖然說在仲夏, 普羅旺斯地區的路邊或者公園裡也常看到薰衣草, 但是每年夏季一到, 很多法國人也不只是一次的去索村(Sault)感受熏衣草的味道,那裡一片片紫色的高山薰衣草,好似舖了紫色地毯的大地,空氣中瀰漫著花香, 天空的藍, 山巒的綠, 加上薰衣草的紫, 一路上就只有"藍, 綠, 紫" 點綴大地,十分夢幻,百看不厭。

瓦倫索勒高原- Plateau de Valensole: Half Day

DSC04123.JPG

DSC04153.JPG

DSC04185.JPG

DSC04221.JPG

DSC04261.JPG
瓦倫索勒坐落在呂貝隆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交匯地的高原上,被稱為最經典的普羅旺斯小鎮之一。由於地中海氣候夏季乾燥少雨,地處高原日照充足,這裡擁有整個普羅旺斯面積最大的薰衣草花田。每年夏季,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薰衣草花田,浪漫迷人。本次薰衣草之旅大成功 !!

聖十字湖- Lac de Sainte Croix: 1 Day

DSC04263.JPG

 聖十字湖- Lac de Sainte Croix: 聖十字湖(Holy cross Lake),又稱聖十字水庫,位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地區韋爾東大峽谷的入口處,1974年建成的聖十字攔河大壩,把韋爾東河水阻隔在山谷之中,形成了法國第二大水庫,取名聖十字湖。 聖十字湖是由於人工建造大壩而形成的人造水庫.

DSC04287.JPG

聖十字湖- Lac de Sainte Croix: 湖邊有數個小城,這是 Bauduen-博迪昂.

DSC04298.JPG

Bauduen-博迪昂. 小鎮居民人口不到四百人。暑期觀光客較多,戲水的旅客最多。比起其他觀光小鎮,這裡更加寧靜。

DSC04326.JPG

Les Salles sur Verdon-韋爾東河畔雷薩勒:小鎮曾被淹沒,現今的城市是在1970年重建的,並已發展成發展成聖十字湖旁們避暑勝地和旅遊景點。

DSC04327.JPG

Les Salles sur Verdon-韋爾東河畔雷薩勒:這座重新建立的小鎮,將以前被摧毀時保留下來具有意義的建築重新付以新生命。小鎮美化極佳,十分清新乾淨。

DSC04335.JPG

凡爾登大峽谷-Gorges du Verdon:凡爾登大峽谷位於普羅旺斯-蔚藍海岸大區裡,是世界第二大峽谷,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峽谷之一,全長25公里,700米深,著名的聖十字湖、薰衣草聖地瓦朗索勒(Valensole)、陶瓷小鎮(Moustiers-Sainte-Marie)、卡斯特亞納(Castellane)等也屬於這個區域。這裡被譽為極限愛好者的天堂,無論是登山遠足,還是泛舟湖上,在這裡你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建議自駕游覽凡爾登大峽穀保護區內城鎮分佈較分散.戶外運動聖地攀岩凡爾登峽谷多變的地形和陡峭的岩壁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攀岩登山地之一,目前開發了900餘條難度不一的路線以供登山愛好者選擇。遠足如果你喜歡更平和的遊覽方式,不妨和家人朋友一起在峽穀保護區中遠足,一路欣賞高聳的山峰、潺潺的流水、綠意盎然的山谷、有趣的野生動物等,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遊覽聖十字湖聖十字湖位於凡爾登大峽谷的谷口,在半山腰就能看見.

DSC04345.JPG

 Artuby Bridge :開回尼斯途中,在一座橫跨 Verdon 河的鋼筋混凝土橋上,好多年輕人在玩高空彈跳。這是歐洲最高的橋樑,俯瞰高度有182公尺。實在是沒膽嚐試🙁拍好照,我們繼續往尼斯出發,準備結束此次南法蔚藍海岸和南阿爾卑斯山區普羅旺斯之旅。

    在這趟自駕旅行中,發現整個南法蔚藍海岸地區和南阿爾卑斯山區還有許多小城鎮並未納入行程之中。雖有小遺憾,但能看到盛開的向日葵和薰衣草花海已是大大的滿足!!

       

 

 

 

 

文章標籤

chien774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